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秋实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乙烯
  • 3篇乙烯基硅油
  • 3篇自修复
  • 3篇微胶囊
  • 3篇聚脲甲醛
  • 3篇甲醛
  • 3篇硅油
  • 2篇反应性
  • 1篇一步法
  • 1篇一步法制备
  • 1篇树脂
  • 1篇纳米
  • 1篇纳米二氧化硅
  • 1篇环氧
  • 1篇环氧树脂
  • 1篇活性剂
  • 1篇表面活性
  • 1篇表面活性剂

机构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秋禹
  • 4篇艾秋实
  • 2篇邢瑞英
  • 1篇张军平
  • 1篇马爱洁
  • 1篇史有强
  • 1篇张和鹏
  • 1篇孙九立
  • 1篇马明亮
  • 1篇吉志强
  • 1篇翟晓瑜
  • 1篇焦金成
  • 1篇王小强

传媒

  • 2篇中国胶粘剂
  • 1篇涂料工业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步法制备聚脲甲醛包覆反应性乙烯基硅油微胶囊被引量:6
2010年
以聚脲甲醛(PUF)为囊壁,乙烯基硅油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一步法"成功制备出具有自修复功能且粒径均匀的新型PUF包覆乙烯基硅油微胶囊。研究了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m(囊芯)∶m(囊壁)比例对微胶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金相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FT-IR)法等对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大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较高浓度的聚乙烯醇(PVA1799)作为分散剂时,有利于微胶囊的形成;当w(PVA1799)=3.00%(相对于体系总质量而言)、m(囊芯)∶m(囊壁)=2.8∶1.0时,在1500r/min条件下,可制备出平均粒径小于20μm且粒径分布较均匀的理想微胶囊。
艾秋实张秋禹邢瑞英张军平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
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新型乙烯基硅油微胶囊的制备被引量:6
2013年
以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聚脲甲醛(PUF)为囊壁,乙烯基硅油为囊芯,成功制备出具有自修复功能且粒径均匀的新型PUF包覆乙烯基硅油微胶囊。实验研究了PVA浓度和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及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对微胶囊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激光粒度仪及同步热分析仪测定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PVA浓度为2%,搅拌速率为1 600 r/min时,微胶囊粒径均匀,产率可高达90%;在240℃下,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良好。
马爱洁张秋禹张和鹏艾秋实史有强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
反应性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被引量:20
2009年
以聚脲甲醛为囊壁、乙烯基硅油(DY-V401-310硅油)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新型微胶囊-聚脲甲醛包覆乙烯基硅油微胶囊。研究了搅拌速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MS)、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FTIR)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尺寸与分布及其化学结构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明胶均对微胶囊的形成有积极作用,SDBS所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更小。当SDBS的加入量为1%(质量分数)时,在搅拌速度为600r/min的作用下,可得到平均粒径为123μm、较为理想的微胶囊。
邢瑞英张秋禹艾秋实吉志强孙九立王小强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表面活性剂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9年
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常用的制备方法,如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微乳液法等,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简要论述了nano-SiO2在环氧树脂(EP)中的应用,并对其制备方法及其在EP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翟晓瑜张秋禹艾秋实马明亮焦金成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