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志强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自修复
  • 2篇微胶囊
  • 2篇壳结构
  • 2篇核壳
  • 2篇核壳结构
  • 2篇氨基
  • 2篇SIO2
  • 1篇单分散
  • 1篇氧化硅
  • 1篇乙烯
  • 1篇乙烯基硅油
  • 1篇粘接
  • 1篇粘接涂层
  • 1篇涂层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聚脲甲醛
  • 1篇活性剂
  • 1篇甲醛
  • 1篇硅油

机构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秋禹
  • 5篇吉志强
  • 4篇邢瑞英
  • 3篇耿旺昌
  • 2篇孙九立
  • 2篇马明亮
  • 1篇艾秋实
  • 1篇王小强

传媒

  • 2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胶粘剂
  • 1篇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介孔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作为一种非硅基介孔材料,介孔金属氧化物在工业催化、光电领域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从制备、分类、制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对近年来介孔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指出目前介孔金属氧化物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热稳定性、孔壁的结晶性及介孔的长程有序性。
耿旺昌吉志强张秋禹
关键词:热稳定性
表面催化诱导静电自组装法制备单分散PGMA/二氧化硅核壳结构微球
通过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微球表面进行胺化改性处理,然后利用改性微球表面氨基的催化和静电吸附作用,诱导正硅酸乙酯(TEOS)在胺化PGMA微球表层水解缩合形成SiO壳层,从而得到了2μm的单分散PGMA/S...
吉志强张秋禹邢瑞英马明亮耿旺昌
关键词:PGMASIO2核壳结构氨基
文献传递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及其在粘接涂层中的应用
2010年
将微胶囊加入到粘接涂层底漆中,赋予粘接涂层自修复的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由此开创了智能粘接涂层的新领域。介绍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微胶囊的自修复机理和微胶囊的种类,着重阐述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在粘接涂层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自修复微胶囊粘接涂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邢瑞英张秋禹吉志强孙九立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粘接涂层
反应性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被引量:20
2009年
以聚脲甲醛为囊壁、乙烯基硅油(DY-V401-310硅油)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新型微胶囊-聚脲甲醛包覆乙烯基硅油微胶囊。研究了搅拌速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MS)、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FTIR)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尺寸与分布及其化学结构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明胶均对微胶囊的形成有积极作用,SDBS所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更小。当SDBS的加入量为1%(质量分数)时,在搅拌速度为600r/min的作用下,可得到平均粒径为123μm、较为理想的微胶囊。
邢瑞英张秋禹艾秋实吉志强孙九立王小强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SiO_2核壳结构单分散微球的制备
2011年
聚合物/S iO2核壳结构单分散微球比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望在较高的温度和有机溶剂中得到使用。为了制备出这种微球,作为模板的聚合物微球首先进行表面胺化处理,然后正硅酸乙酯被诱导在其表层水解缩合从而形成S iO2壳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粒度仪,烧蚀质量损失等手段分析表征了所得微球。结果表明:2μm和5μm 2种粒径的聚合物/S iO2核壳结构单分散微球被成功制备出来,壳层厚度从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可调。复合微球的S iO2壳层厚度和采用的胺化试剂种类密切相关;胺化微球的Zata电位说明了这种核壳结构的形成是基于表面氨基催化诱导的静电自组装机理。
吉志强张秋禹邢瑞英马明亮耿旺昌
关键词:SIO2核壳结构氨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