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航天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碳化硅/环氧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0
- 2010年
- 采用浇铸成型法制备碳化硅/环氧树脂(SiC/EP)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SiC种类、粒径、用量和表面改性方法对SiC/EP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SiC/E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纳米级SiC用量增加而增大,当φ(纳米级SiC)=17.80%时,导热系数为0.954 6 W/(m.K);SiC/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纳米级SiC用量增加均呈先升后降态势,当φ(纳米级SiC)=3.50%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值。SiC经表面改性后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且改性SiC的加入可有效降低E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顾军渭张秋禹王小强
- 关键词:环氧树脂碳化硅导热性复合材料表面改性
- 反应性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被引量:20
- 2009年
- 以聚脲甲醛为囊壁、乙烯基硅油(DY-V401-310硅油)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新型微胶囊-聚脲甲醛包覆乙烯基硅油微胶囊。研究了搅拌速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物理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金相显微镜(MS)、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FTIR)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尺寸与分布及其化学结构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明胶均对微胶囊的形成有积极作用,SDBS所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更小。当SDBS的加入量为1%(质量分数)时,在搅拌速度为600r/min的作用下,可得到平均粒径为123μm、较为理想的微胶囊。
- 邢瑞英张秋禹艾秋实吉志强孙九立王小强
- 关键词:微胶囊自修复乙烯基硅油聚脲甲醛表面活性剂
- 聚苯乙烯/无机粒子(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苯乙烯(PS)/无机粒子(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如化学沉积法、静电自组装法和化学镀法等,简述了PS/无机粒子(核/壳)复合微球的优异性能及其应用,展望了PS/无机粒子(核/壳)复合微球的发展前景。
- 王小强张秋禹顾军渭孙九立
- 关键词:聚苯乙烯复合微球无机粒子
- 碳化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8
- 2008年
- 用粉末共混-模压成型法制备碳化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SiC/LLDPE)导热复合材料,探讨了SiC和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Si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C的体积分数为30·4%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8233W/(m·K),为纯LLDPE的2倍多;拉伸强度则随SiC填充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SiC填充量为一定值时,表面改性使SiC在LLDPE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得到改善,拉伸强度和导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当NDZ-105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佳。SiC的加入使LLDPE材料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SiC的加入影响了LLDPE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
- 顾军渭张秋禹党婧王小强张军平郭飞鸽
- 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碳化硅导热表面改性
- 亚微米SiO_2微球的制备与改性被引量:4
- 2010年
-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通过一种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在400—1000 nm的SiO2微球。为使其在油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用三甲基氯硅烷(TMSCl)对所制备的SiO2微球表面进行改性,测定了改性SiO2微球的疏水程度、活化指数及亲水亲油性。扫描电镜及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未改性的SiO2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及球形度,但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效果不理想;改性SiO2微球表面疏水程度明显增强,活化指数增大,且在润滑油中分散性良好;并且改性剂三甲基氯硅烷的用量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影响显著。
- 翟晓瑜张秋禹王小强徐庶王纪霞
- 关键词:SIO2表面改性三甲基氯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