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晓涛

作品数:26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小麦
  • 12篇白粉
  • 12篇白粉病
  • 8篇偃麦草
  • 8篇抗性
  • 7篇中间偃麦草
  • 7篇抗白粉病
  • 7篇分子标记
  • 6篇植物
  • 6篇基因
  • 6篇白粉病抗性
  • 6篇病抗
  • 4篇植物遗传
  • 4篇植物遗传学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种质
  • 4篇抗白粉病基因
  • 3篇育种
  • 3篇霉病

机构

  • 26篇山西省农业科...
  • 6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26篇阎晓涛
  • 21篇张晓军
  • 21篇畅志坚
  • 19篇李欣
  • 17篇乔麟轶
  • 17篇郭慧娟
  • 14篇任永康
  • 11篇张树伟
  • 7篇詹海仙
  • 6篇贾举庆
  • 5篇秦秀珍
  • 4篇任君
  • 4篇高伟
  • 3篇郑军
  • 3篇张立生
  • 3篇李晓华
  • 3篇朱艳
  • 2篇李锐
  • 2篇车丽
  • 2篇张丽娜

传媒

  • 7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赤霉病谷粒菌种制作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培养,具体为小麦赤霉病谷粒菌种制作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接菌鉴定方法需培养菌液,方法复杂,菌液不能长期存放,接菌成功率低的问题,谷粒菌种制备:带壳谷粒泡5%绿豆水保持60%持水率,分装入袋轻压紧...
张晓军阎晓涛田志刚李光蓉畅志坚李欣郭慧娟乔麟轶任永康车丽高伟秦秀珍
文献传递
快速检测中间偃麦草6J<Sup>S</Sup>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中间偃麦草6J<Sup>S</Sup>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使用方法,解决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工程系创制过程中快速检测6J<Sup>S</Sup>染色体及6J<Sup>S</Sup>染色体片段的...
张晓军乔麟轶畅志坚李欣郭慧娟张树伟常利芳阎晓涛任永康高伟张丽娜候雅静
文献传递
一种半开放便携式秧苗移栽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半开放便携式秧苗移栽器,解决了现有栽植机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移栽管的上部侧壁设置有手柄,移栽管的顶端设置有漏斗状喂料口,移栽管的底端设置有锥状定植头,锥状定植头是由左定植头和右...
任君毛丽萍阎晓涛
文献传递
小麦早熟DH群体的构建及其性状表现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组合辽春10号×CH275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小麦早熟DH系,并对与熟期相关的性状(包括拔节、抽穗、开花、成熟4个时期)及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株颖花数、每株结实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进行了调查与简单分析。结果表明,DH群体中各个性状与双亲之间均出现明显差异,且呈现出数量性状的特点,表现为连续变异,这便于进行小麦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早熟基因的定位及分子图谱构建等研究。
董春林畅志坚张晓军阎晓涛
关键词:小麦DH群体早熟产量相关性状
便携式小麦脱粒搓粒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脱粒装置,具体为便携式小麦脱粒搓粒板,解决目前缺乏成本低廉便于携带的麦穗手工脱粒使用的搓粒装置的问题,方案为: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下表面设有横向阵列的条纹式凸棱,所述板体上表面固定有把手。所述板体由基板和...
阎晓涛张晓军张丛卓畅志坚郭慧娟任永康李欣詹海仙乔麟轶张立生张小辉刘静李晓华朱艳
文献传递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69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学和小麦育种领域,特别涉及小麦抗条锈病形状的分子标记,具体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lt;i&gt;Yr69&lt;/i&gt;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的分子标记与抗条锈病基因&lt;i...
张晓军畅志坚贾举庆郭慧娟李欣詹海仙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张立生李晓华朱艳
文献传递
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针对山西旱作玉米田,采用行间深松免耕作业,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种植土壤容重、土壤水分等的量化指标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深松免耕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玉米生长与产量提高。0—60cm土壤容重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降低了5.45%(2008年)、3.47%(2009年);生育期平均蓄水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增多5.43%(2008年)、5.88%(2009年);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对照;先玉335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提高6.15%(2008年)、8.77%(2009年),富友9号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提高7.05%(2009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免耕种植是适合旱作地区推广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孙贵臣冯瑞云陈凌穆志新张瑞军阎晓涛闫贵云
关键词:玉米深松免耕土壤含水量
小麦种质CH701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SSR定位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明确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远缘杂交培育的小麦新种质CH701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将CH7015与感病品种台长29杂交,对其F1、BC1、F2群体接种白粉病,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抗感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选取分布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825对SSR引物,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对台长29×CH7015的F2群体进行标记筛选。结果显示,CH7015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其抗白粉病基因PmCH7015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通过抗感基因池和群体筛选,获得5个连锁标记,分别为:Xwmc657、Xgpw2328、Xwmc68、Xgpw4079和Xgpw7272。其中,Xwmc68和Xgpw4079位于PmCH7015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8.2,1.4 cM。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的验证结果将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4B染色体的短臂上(4BS)。综上所述,由于小麦4BS染色体上尚无有关抗白粉病基因的报道,因此,推测PmCH7015是一个新发现的抗白粉病基因位点,其抗性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郭慧娟贾举庆李欣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常利芳张树伟畅志坚张晓军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中间偃麦草分子作图SSR标记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I>Yr69</I>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学和小麦育种领域,特别涉及小麦抗条锈病形状的分子标记,具体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I>Yr69</I>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的分子标记与抗条锈病基因<I>Yr69</I>的遗传距离远...
张晓军畅志坚贾举庆郭慧娟李欣詹海仙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张立生李晓华朱艳
文献传递
2个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GISH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以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供体,以高感白粉病的优质小麦品种晋太170为受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从其BC1F4后代群体中筛选出2个稳定的抗白粉病株系CHadd7001和CHadd7002,并运用形态学、细胞学、抗病性、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CHadd7001和CHadd7002中已分别成功导入1对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其中,CHadd7001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来自偃麦草的Js组染色体,而CHadd 7002附加的染色体来自偃麦草的J组染色体;根据外源染色体来源、GISH带型和杂交信号的分布,二者为不同的小偃麦异附加系。
张晓军畅志坚阎晓涛詹海仙李欣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白粉病GISH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