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

作品数:75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51篇小麦
  • 32篇基因
  • 31篇偃麦草
  • 26篇白粉
  • 25篇白粉病
  • 22篇中间偃麦草
  • 21篇抗性
  • 17篇锈病
  • 16篇条锈病
  • 16篇抗白粉病
  • 15篇分子标记
  • 13篇抗条锈
  • 12篇育种
  • 11篇小偃麦
  • 11篇抗白粉病基因
  • 11篇病抗
  • 10篇种质
  • 10篇白粉病抗性
  • 9篇染色体
  • 9篇抗条锈病

机构

  • 74篇山西省农业科...
  • 33篇山西大学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山西省生物研...

作者

  • 74篇李欣
  • 69篇张晓军
  • 66篇畅志坚
  • 51篇乔麟轶
  • 51篇郭慧娟
  • 45篇詹海仙
  • 22篇任永康
  • 19篇阎晓涛
  • 16篇贾举庆
  • 16篇张树伟
  • 10篇杨足君
  • 7篇张丛卓
  • 7篇郑军
  • 7篇高伟
  • 6篇朱艳
  • 5篇李锐
  • 5篇田志刚
  • 5篇张小辉
  • 5篇李晓华
  • 4篇李建波

传媒

  • 23篇山西农业科学
  • 6篇华北农学报
  • 5篇作物学报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 1篇199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抗病序列的全基因组SSR特异分子标记及开发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分子标记引物设计方法,具体为基于普通小麦抗病序列的全基因组SSR特异分子标记开发方法,解决目前现有的小麦抗病育种SSR标记存在点位多、与目的基因距离较远的问题,操作步骤为:1)、下载全基因组数据,建立本地数...
乔麟轶畅志坚张晓军常建忠郑军李欣詹海仙郭慧娟高建刚张文萍
文献传递
小偃麦渐渗系对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CH5382是一个携带中间偃麦草抗性基因的隐形异源渐渗系,它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为明确其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绵阳11、台长29和SY95-71杂交,将其F1、F2、F3家系及其亲本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E09菌系接种)和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农场(用条锈病菌CYR32接种)进行了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对2种病害的抗性分别为免疫(0级),近免疫(0;级);F2分离群体中,白粉病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R∶1S;条锈病的抗感分离比例也符合3R∶1S;F3家系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1R∶2Seg∶1S的理论比例。说明小偃麦渐渗系CH5382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詹海仙李光蓉张晓军李欣畅志坚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白粉病条锈病
57份小麦微核心种质白粉病抗性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为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良好抗性的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人工接种感病的方法,评价了57份小麦微核心种质材料的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结果表明,育成品种复壮30和兴义4号在苗期与成株期均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具有优良的全生育期抗性。农家品种酱麦与猪屎麦和育成品种会宁10号、甘麦8号与日喀则8号5个品种在苗期表现为高感或中感,成株期则表现为近免疫或高抗,具有典型的成株期抗性。
阎晓涛常利芳张树伟郭慧娟李欣乔麟轶畅志坚任永康郑军张晓军
关键词:小麦微核心种质白粉病苗期抗性
兼抗白粉、条锈病小偃麦渗入系CH7124抗性遗传及细胞学鉴定被引量:10
2012年
CH7124是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感病小麦杂交、回交育成的兼抗白粉病、条锈病的小偃麦种质系。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H7124的抗性来源、遗传方式及细胞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24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CYR29、CYR31、CYR32、CYR33和白粉菌系E09、E20、E21、E26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CH7124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绝大多数细胞内可观察到21个二价体,平均配对构型为2n=0.30 I+20.79 II+0.04 III;与普通小麦中国春、绵阳11的杂种F1中,有80%以上的花粉母细胞可观察到2n=21Ⅱ的染色体构型,其平均配对构型均为2n=21II。说明CH7124具有与普通小麦相似的染色体结构和规则的配对构型。由于利用以中间偃麦草总DNA为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未观察到可见的外源DNA杂交信号,进一步证明CH7124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
李欣张晓军张丛卓詹海仙杨足君畅志坚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条锈病
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有效利用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质资源,了解不同生态区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551份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比2个冬麦区的小麦23个性状发现:芒形、幼苗习性、粒质和穗长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性状高,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南部中熟麦区的芒形、抗倒伏性、穗长和小穗着生密度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茎粗和整齐度多样性指数偏低;中部晚熟麦区的芒形、幼苗习性、穗长和千粒重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小穗着生密度、整齐度和叶姿多样指数偏低。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经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属于矮杆、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丰产亲本材料。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8%,第一主成分反映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小穗着生密度,第三主成分反映千粒重。本研究对深入探索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雷梦林刘霞冯瑞云李欣张晋杨生权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被引量:14
2017年
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利用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基因对小麦持久抗病育种十分重要。从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小麦白粉病致病机理、抗病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及成株抗白粉病基因有效利用,可为我国小麦白粉病持久抗性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张晓军李欣乔麟轶高伟詹海仙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致病机理基因定位
偃麦草属分子标记开发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偃麦草具有小麦育种中需要的优质、抗病、耐盐碱等诸多优良性状,为充分发掘偃麦草在提高小麦品质和抗性方面的应用潜力,列举了3种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开发情况,阐述了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开发偃麦草分子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偃麦草分子标记更好地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
朱艳畅志坚张晓军李欣詹海仙郭慧娟乔麟轶
关键词:偃麦草育种应用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69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学和小麦育种领域,特别涉及小麦抗条锈病形状的分子标记,具体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i>Yr69</i>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的分子标记与抗条锈病基因<i...
张晓军畅志坚贾举庆郭慧娟李欣詹海仙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张立生李晓华朱艳
文献传递
抗条锈病小偃麦渗入系的HMW-GS组成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SDS-PAGE技术对101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高抗或免疫条锈病的小偃麦渗入系的HMW-GS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存在丰富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类型;Glu-A1位点出现了1,2*,N共3种变异类型,Glu-B1位点出现了7,7+8,7+9,13+16,13+19,14+15,17+18共7种变异类型,Glu-D1位点出现了2+12,5+10,2+10,5+12共4种变异类型;其中含有对改良小麦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的17+18亚基的材料有15份,含有14+15亚基的材料有2份,含有5+10亚基的材料有14份。以这些材料作为亲本,对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及抗病育种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王乐张晓军郭慧娟乔麟轶詹海仙李欣畅志坚孙美荣
关键词:小偃麦条锈病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育种
植物NBS类R基因的分类、进化、调控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NBS类抗病基因作为抗病基因中数目最多的家族,在植物抵御病虫害中起着关键作用。综述了NBS类抗病基因的分类、功能、数目、起源进化、表达调控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类基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静畅志坚郭慧娟李欣张晓军詹海仙任永康乔麟轶
关键词:NBS进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