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娟
- 作品数:57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麦新种质CH09W80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被引量:5
- 2015年
- CH09W80是由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高抗小麦白粉病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选育出的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苗期对我国广泛流行的白粉菌株E09,E20,E21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抗性表现与其亲本TAI7047相似。CH09W80与感病亲本绵阳11杂交F1及F2遗传群体接种E09成株鉴定结果表明,CH09W80的抗白粉病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以432对SSR标记对抗感亲本CH09W80和绵阳11及其F2抗感池进行筛选,获得3对具有多态性SSR标记。根据这3对标记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推测CH09W80的抗白粉病基因可能位于2AL染色体上,其抗性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 马原丽畅志坚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乔麟轶任永康张晓军
-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分子标记
- 99份小麦地方品种抗白粉病种质发掘及其分子鉴定被引量:9
- 2017年
- 利用国内白粉菌流行小种E09和E20分别对收集到的99份小麦农家种及地方品种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共筛选出10份兼抗2个小种的材料,其中对2个小种均达到高抗以上的材料有6份,分别为028079、石家庄8号、菏泽2号、复壮30、冀麦2号和白齐麦。利用抗白粉病基因Pm21,Pm52,PmLK906和PmLX66对99份材料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复壮30、菏泽2号分别含有Pm5E和Pm52,台中23和成都秃头含有Pm LK906,其余材料均未检测到上述抗白粉病基因,也未见有含抗白粉病基因的报道。这6份材料可以作为有效抗源应用于小麦抗病育种中。
- 张小辉畅志坚乔麟轶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任永康任文斌张晓军
-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分子鉴定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来源及染色体定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由于小麦条锈菌具有高度变异性且抗源的单一化,抗病品种抗性很容易丧失。因此,不断发掘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资源,扩大抗源选择利用范围,对中国小麦抗病育种工作极为重要。对已命名的57个条锈病基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着重介绍了源于小麦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因源的各个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并对条锈病抗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 李欣畅志坚詹海仙郭慧娟张晓军乔麟轶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基因
- 便携式小麦脱粒搓粒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脱粒装置,具体为便携式小麦脱粒搓粒板,解决目前缺乏成本低廉便于携带的麦穗手工脱粒使用的搓粒装置的问题,方案为: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下表面设有横向阵列的条纹式凸棱,所述板体上表面固定有把手。所述板体由基板和...
- 阎晓涛张晓军张丛卓畅志坚郭慧娟任永康李欣詹海仙乔麟轶张立生张小辉刘静李晓华朱艳
- 文献传递
-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被引量:14
- 2017年
- 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利用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基因对小麦持久抗病育种十分重要。从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小麦白粉病致病机理、抗病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及成株抗白粉病基因有效利用,可为我国小麦白粉病持久抗性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 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张晓军李欣乔麟轶高伟詹海仙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致病机理基因定位
- 偃麦草属分子标记开发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偃麦草具有小麦育种中需要的优质、抗病、耐盐碱等诸多优良性状,为充分发掘偃麦草在提高小麦品质和抗性方面的应用潜力,列举了3种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开发情况,阐述了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开发偃麦草分子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偃麦草分子标记更好地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
- 朱艳畅志坚张晓军李欣詹海仙郭慧娟乔麟轶
- 关键词:偃麦草育种应用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69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学和小麦育种领域,特别涉及小麦抗条锈病形状的分子标记,具体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i>Yr69</i>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的分子标记与抗条锈病基因<i...
- 张晓军畅志坚贾举庆郭慧娟李欣詹海仙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张立生李晓华朱艳
- 文献传递
- 一种便携式考种尺
- 一种便携式考种尺,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考种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农作物考种时存在的需携带多个测量工具且测量工具不易携带、操作时需多人配合和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
- 詹海仙田如霞乔麟轶畅志坚杨足君张晓军郭慧娟王国艳贾举庆李欣
- 文献传递
- 小偃麦新种质CH7102抗条锈病特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对衍生于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杂种后代的抗条锈病新种质CH7102进行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其抗性来源及其遗传方式。采用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1、CYR32对CH7102及其亲本进行苗期抗性评价;对CH7102分别与感病品种和已知抗性基因载体品系的杂交后代接种CYR32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CH7102具有与其抗病亲本‘小偃7430’和彭提卡偃麦草相似的侵染型,而所有的小麦亲本均感病,表明CH7102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CH7102与感病品种‘台长29’和‘绵阳11’杂交、回交,其F2、BC1、F2:3代的抗、感分离比分别符合3:1、1:1和1:2:1的单显性基因分离模式。而CH7102与已知抗性基因载体品系杂交F2代的抗感分离比为15:1。CH7102对条锈病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其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而且与已知的抗CYR31、CYR32的抗性基因Yr5、Yr10、Yr15、Yr24/Yr26、Yr41不存在等位关系,属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 刘洁畅志坚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
- 关键词:普通小麦抗条锈性
- 小麦新抗源CH53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被引量:3
- 2014年
- CH5383是新育成的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渗入系,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免疫。为明确其抗性来源、遗传方式和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CH5383的系谱材料及其与高感条锈病品种(系)杂交的F1、F2和F2:3家系群体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CH5383对条锈病的抗性源于中间偃麦草,对条锈病生理小种CYR32的抗性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此基因暂时命名为YrCH5383。从476对SSR引物中筛选到3对引物Xgwm108、Xbarc206和Xbarc77与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是8.2 cM、10.7 cM和13.6 cM。根据这两对标记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抗病基因定位到3B染色体的长臂上。3B染色体的长臂还未见有正式命名的抗条锈病基因的报道,推测YrCH5383可能是一个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新抗条锈病基因。
- 詹海仙畅志坚李光蓉贾举庆郭慧娟张晓军李欣乔麟轶杨足君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中间偃麦草分子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