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4篇腰椎滑脱
  • 4篇腰椎滑脱症
  • 4篇疗效
  • 4篇滑脱
  • 4篇滑脱症
  • 3篇融合术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脊柱
  • 2篇单孔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腰椎管狭窄症
  • 2篇手术
  • 2篇退变
  • 2篇退变性
  • 2篇退行性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症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中医医...
  • 1篇北京民用航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黄卫国
  • 3篇海涌
  • 2篇孙兆忠
  • 2篇李玉民
  • 1篇耿晓鹏
  • 1篇丁宇
  • 1篇窦永峰
  • 1篇司海朋
  • 1篇康南
  • 1篇海涌
  • 1篇马栋
  • 1篇李治
  • 1篇侯东坡
  • 1篇冯毅

传媒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床断层移植一期修复甲床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甲床断层移植一期修复甲床缺损的治疗方法,综合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0年2月至2003年12月,对26例33指甲床部分或大部分缺损病例进行治疗,男21例24指,女5例9指;年龄18~39岁,平均26.5岁;左手17例20指,右手9例13指;拇指7指,示指13指,中指9指,环指4指。均采用同指残留甲床或第一、二、三足趾中厚断层甲床移植方法修复。甲床缺损≥5mm但小于同指甲床面积的1/3时,在指根麻醉或臂丛麻醉下,上指根橡皮止血带,切取同指中厚断层甲片进行移植。甲床缺损大于同指甲床面积的1/3至甲后皱襞以远甲床全部缺损或同时合并两指甲床缺损时,供指采用趾神经阻滞麻醉,趾根橡皮止血带下,切取第一、二、三足趾断层甲片进行移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7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移植全部成活,指甲生长平整无明显畸形,无疼痛,甲板被覆恢复时间短。术后根据吕桂欣等方法进行疗效评定,优良23例29指,占87.9%;差3例4指,占12.1%。结论甲床缺损中厚断层甲床移植方法操作简单,指甲生长外形良好,畸形发生率低。
黄卫国李玉民李治
关键词:甲床缺损一期修复畸形发生率随访时间指根
微创椎间孔镜减压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微创椎间孔镜减压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8例,将其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其中微创组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40~81岁,平均(54.7±8.6)岁,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治疗。开放组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龄45~83岁,平均(55.3±11.5)岁,采用传统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0.34±6.42)min,术中出血量为(15.65±3.37)mL,住院时间为(5.68±1.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开放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6.75±6.12)min,术中出血量为(414.36±18.27)mL,住院时间为(12.37±1.69)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1%。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能够达到基本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并发症相对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但该技术学习曲线较长,对于手术经验不足尤其是初学者来说,仍具有挑战性,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
黄卫国侯东坡王建光张体栋郑伟成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掌侧锁定钛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掌侧斜“T”型锁定加压钛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external fixation,EF)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6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掌侧斜“T”型LCP治疗(LCP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7~ 80岁,平均(45.94±16.29)岁;左20例,右16例;AO分型C1型7例,C2型20例,C3型9例.采用外固定架治疗(EF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6~79岁,平均(44.63±14.55)岁;左15例,右9例;AO分型C1型4例,C2型13例,C3型7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腕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LCP组随访平均(42.03±8.62)个月,EF组随访平均(37.24±9.77)个月.LCP组VAS评分(1.28±0.78)分,Gartland-Werley评分(2.28±0.78)分,腕关节掌屈50.89°±5.53°、背伸50.69°±5.38°;EF组VAS评分(1.38±0.71)分,Gart-land-Werley评分(2.92±1.69)分,腕关节掌屈50.96°±5.01°、背伸51.08°±5.73°;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LCP组掌倾角10.69°±2.29°、尺偏角22.53°±1.95°、桡骨高度(10.63±1.14) mm;EF组掌倾角6.63°±2.76°、尺偏角16.96°±4.41°、桡骨高度(9.06±0.98) mm;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CP和EF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中期均可获良好疗效,但LCP可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其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EF术.
黄卫国马栋
关键词:桡骨骨折内固定器外固定器
单孔分体内镜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比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8例DLS患者,其中26例采用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OSE组),32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Meyerding分度、下肢症状侧别、减压侧别、狭窄类型及术前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以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法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PLIF组相比,OS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但手术时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E组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PLIF组发生硬膜囊撕裂、硬膜外血肿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平均15.5个月;均无融合器松动、下沉和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1个月OSE组腰痛VAS评分优于PLIF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骨性融合,两组椎间融合情况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L_(4、5) DLS,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刘昌震黄卫国李骥征耿晓鹏窦永峰曹帅侯东坡朱腾月孙兆忠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Ⅱ、Ⅲ度成人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Ⅱ度滑脱52例,Ⅲ度滑脱20例;峡部裂性滑脱症2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8例;男18例,女54例;年龄39 ~ 78岁,平均60.2岁.所有患者均行减压、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定、椎间或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以滑脱复位率作为评价腰椎滑脱复位的程度,分别是完全复位组29例,滑脱复位率100%;部分复位组38例,滑脱复位率82.5%;未复位组5例,滑脱复位率0.分别测出三组的术前滑移程度,术后滑移程度;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24 ~ 66个月,平均3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0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达88.89%.术后与术前VAS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滑移程度、腰椎滑脱复位率和临床疗效满意率,未复位组与完全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间2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越完全越有利于患者症状解除和明显改善,未复位组原位融合与完全复位和部分复位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腰椎滑移程度对远期腰椎融合率无明显影响.
黄卫国海涌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复位脊柱融合术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家共识
2024年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LSS脊柱内镜治疗方法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y,OSE)、同轴内镜技术(即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OSE治疗LSS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创伤较UBE更小,对椎管及双侧神经根管的减压较PTED更彻底。虽然OSE这项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已经4年余,但普及程度尚不够,目前缺乏OSE治疗LSS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生对OSE技术的认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的主办下,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的协办下,于2022年8月20日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成立大会上,OSE专家成员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订方法,通过调查确定拟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并对OSE、UBE、PTED领域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德尔菲法投票及专家组讨论,提出推荐意见。后经反复论证,对OS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形成共识,包括OSE的适应证、禁忌证、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流程、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及术前术后评估,旨在为脊柱外科医生采用OSE技术治疗LSS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和临床指导,以提高中国LSS的脊柱内镜诊疗水平。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黄卫国朱腾月司海朋冯毅丁宇孙兆忠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成人重度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Ⅱ、Ⅲ度成人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Ⅱ度滑脱52例,...
黄卫国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法临床疗效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2年的融合率。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II、III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以腰椎滑脱的病理学改变分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两组。其中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8例,Meyerding分级均为II度滑脱;峡部裂性滑脱症24例,Meyerding分级II度10例、III度14例。所有患者均行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植骨融合术。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年龄,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2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进行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术后1年腰椎X线片和CT平扫+三维重建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组平均年龄(48.6±6.9)岁,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组(59.5±9.9)岁,退行性组术中出血量(343.3±62.4)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5.3±2.7)天和术后平均住院日(8.6±2.4.)天分别小于峡部裂性组(383.8±50.7)ml、(7.5±2.5)天、(10.2±3.8)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峡部裂组手术平均时间略长于退行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各有1例硬膜撕裂,结果无差异。JOA评分:术前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退行性组(24.19±1.21)大于峡部裂性组(22.83±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退行性组(25.33±1.06)大于峡部裂性组(24.04±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退行性组(1.77±0.78)小于峡部裂性组(3.00±1.02),�
黄卫国海涌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椎滑脱腰椎腰椎峡部裂
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固定融合不同远端固定椎并发症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rumented vertebra,DIV)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后路融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的74例DL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DIV止于L5还是S1分组比较分析其并发症。其中,A组(选择L5作为DIV) 44例,男11例,女33例,平均年龄(63.23±6.89)岁;B组(选择S1作为DIV) 30例,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4.28±7.81)岁。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减压节段和融合节段数和影像学指标[包括:侧凸冠状面Cobb’s角,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及早期并发症(3个月内)、晚期并发症(≥3个月)发生情况]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节段数和减压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比较:A组和B组手术后各脊柱测量参数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冠状面Cobb’s角、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晚期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18.2%和25.0%;B组早期、晚期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33.3%和50.0%。A组和B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L5~S1退变;B组则易出现假关节。结论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DLS,严格按照DIV选择的原则,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侯东坡黄卫国康南海涌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手术后并发症假关节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KP治疗的163例OVCFs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伤椎Cobb角变化、伤椎椎体平均高度变化、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变化,统计其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术后神经根、脊髓损伤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随访2~4年,平均3年。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PKP治疗,无神经根损伤并发症,骨水泥渗漏5例,渗漏率2.60%。无骨水泥渗漏引起的临床症状。术前均采用GE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8.42±0.73)mm,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25.01±1.34)mm,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为(24.23±1.09)mm,术后2年椎体前缘高度为(22.12±0.65)mm;术前伤椎Cobb角平均(25.65±1.74)°,术后1周伤椎Cobb角平均(17.49±1.58)°,术后1年伤椎Cobb角平均(17.90±1.18)°,术后2年伤椎Cobb角平均(18.70±1.12)°。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12±0.30)分,术后1周VAS评分平均为(2.54±0.21)分,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2.31±0.19)分,术后2年VAS评分平均(3.02±0.54)分。术前患者ODI平均(48.16±9.50)%,术后1周ODI平均(22.48±4.87)%,术后1年ODI平均(22.73±4.68)%,术后2年ODI平均(23.65±3.49)%。术前分别于与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分别与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Cobb角、椎体高度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术后1年后出现非相邻节段椎体骨折8例,3年后出现相邻节段椎体骨折13例,相邻节段骨折发生率占7.98%。结论 PKP治疗OVCFs有效恢复
黄卫国李玉民海涌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