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慧慧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毒素
  • 4篇真菌
  • 4篇真菌毒素
  • 3篇小麦
  • 3篇霉病
  • 3篇赤霉
  • 3篇赤霉病
  • 1篇毒素含量
  • 1篇研磨
  • 1篇制粉
  • 1篇湿法加工
  • 1篇实验室
  • 1篇市售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主成分分析法
  • 1篇微生物
  • 1篇污染
  • 1篇小麦分级
  • 1篇小麦粉

机构

  • 5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郑学玲
  • 5篇何慧慧
  • 4篇李力
  • 3篇韩小贤
  • 3篇卞科
  • 1篇荆鹏
  • 1篇刘翀
  • 1篇李明菲

传媒

  • 2篇粮食与油脂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河南省市售小麦粉微生物及真菌毒素污染状况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解河南省市售小麦粉的安全状况,收集整理河南省市售小麦粉。采用Filmplate^(TM)测试片法测定样品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及大肠菌群,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样品中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B_1(AFB_1)及赭曲霉毒素A(OTA)三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小麦粉样品受微生物污染面积较广,但程度可控。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大肠菌群数主要集中范围分别是10~2~10~4、10~2~10~3、10~2~10~3 CFU/g;DON、AFB_1及OTA含量超限率分别为0.00%、13.85%、7.69%,检出率依次为69.23%、52.31%及84.62%,污染程度不同,污染范围均较为广泛。
何慧慧李力韩小贤郑学玲卞科
关键词:微生物真菌毒素污染
真菌毒素在赤霉病小麦研磨及其湿法加工中的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小麦赤霉病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更会引起多种真菌毒素的高污染风险。将染病小麦进行实验室制粉并湿法分离统粉中的粗淀粉、谷朊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系统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及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含量,以探究赤霉病小麦在制粉及其湿法加工中四种常见真菌毒素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研磨制粉及湿法加工对真菌毒素的分布影响显著。制粉加工后,皮磨和心磨系统粉的DON、AFB1、ZEN和OTA含量比原粮显著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38-16.24%、20.47-71.77%及26.71-69.51%;湿法加工产物中,DON消减为相应统粉的4.88-12.11%,AFB1与OTA浓缩富集,富集率分别可达统粉的2.55、3.65倍,粗淀粉中ZEN消减为统粉的12.70-15.83%,谷朊粉则富集为统粉的4.11倍。研究表明,在工业生产中,可根据赤霉病小麦的感染类型及程度,适当选用研磨或湿法加工等合适的方法加工处理。
何慧慧李力韩小贤郑学玲卞科
关键词:真菌毒素研磨湿法加工
真菌毒素在赤霉病小麦实验室制粉中的分布特性
为研究赤霉病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等真菌毒素在实验室研磨制粉中的转移和分布特性,并试图寻求工业上赤霉病小麦的合理利用方式,利用实验...
何慧慧李力郑学玲韩小贤
关键词:真菌毒素
赤霉病小麦分级后特性及与真菌毒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为合理利用赤霉病小麦,探究其特性及与真菌感染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风选筛选将赤霉病小麦分级,研究分级后样品的籽粒特性、品质特性及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含量。结果显示:分级对籽粒的重新分布效果显著。分级后随DON、ZEN含量的增加,样品籽粒特性和品质特性、流变学特性总体呈变差趋势。其中,千粒重、容重与真菌毒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不完善粒与真菌毒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白度、色度L*值与DON、ZEN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灰分、麸星面积与ZE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相应黏度、回生值等流变学特性指标与DON含量显著负相关。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变差,且劣变程度与DON、ZEN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何慧慧李力郑学玲卞科
关键词:真菌毒素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面絮与面条品质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该试验以13种小麦粉为原料,将面絮分成7种不同的粒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7种面絮的含量转变成一个综合数值,探讨面絮分布与面条品质的关系,研究建立使用面絮评价面条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提取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达到92.42%;主成分分析模型结果与感官评价的色泽、表观状态、适口性、韧性评分都呈现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2、–0.627、–0.671、–0.613;与感官评价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723。得出面絮粒径(d〈0.336、0.336-0.75、0.75-1.5 mm)含量高有利于提高面条品质,面絮粒径(1.5-2、2-3、3-4、d〉4 mm)的含量高不利于提高面条品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于使用面絮评价面条品质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荆鹏郑学玲杨力会刘翀李明菲何慧慧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面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