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玮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地貌
  • 3篇DEM
  • 2篇黄土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地貌演化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丝绸之路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形态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坡面
  • 1篇侵蚀地
  • 1篇侵蚀地貌
  • 1篇丘陵区
  • 1篇微地貌
  • 1篇流域
  • 1篇陆上丝绸之路
  • 1篇黄河中游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5篇刘玮
  • 4篇李发源
  • 2篇刘双琳
  • 2篇马锦
  • 1篇庞国伟
  • 1篇李壁成
  • 1篇方炫
  • 1篇熊礼阳
  • 1篇曹建军
  • 1篇常瑞雪
  • 1篇王轲

传媒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河中游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的核心区域,对黄河中游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定量分析可以反映黄河中游流域地貌演化进程以及黄土高原侵蚀地貌形态特征。该文以黄土高原区域30m分辨率的DEM为信息源,首先提取了黄河中游7条典型一级支流及其纵剖面,然后计算了6种量化指标分析其流域地貌形态以及流域地貌演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地貌特征综合评价指标反映黄土高原区域侵蚀地貌形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秃尾河、无定河以及延河发育至深切侵蚀期;窟野河发育至深切侵蚀和均衡调整之间的过渡期;汾河、洛河以及渭河发育至均衡调整期。流域地貌随河流侵蚀循环而相应演化,7条河流所在流域的地貌发育程度从北到南也基本呈现逐渐成熟的趋势。所计算的侵蚀地貌综合评价指标值显示,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以及延河流域共同构成黄土高原强烈土壤侵蚀区;汾河、洛河以及渭河流域的土壤侵蚀程度较低。
李晨瑞李发源马锦刘玮
关键词:黄河中游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以宁夏南部固原市河川乡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将微地貌类型划分为沟底地、台地、阳坡沟坡地、阴坡沟坡地、阳坡梁峁缓地、阳坡梁峁陡地、阴坡梁峁缓地和阴坡梁峁陡地,基于1982年、2002年、2008年、2015年土地利用图和微地貌类型图,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河川乡微地貌类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影响,各地类有各自稳定的优势分布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式和数量、土地利用程度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地貌分异,且土地利用变化微地貌分异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有密切关系。土地利用变化的微地貌分异研究,弥补了单一地形因子在反映土地利用与地形关系上的局限性,为黄土丘陵区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地貌关系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且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资源评价、规划以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方炫曹建军那嘉明刘玮李壁成
关键词:土地利用微地貌黄土丘陵区
古陆上丝绸之路复原及沿线基本地理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古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复原是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还缺乏全局性、整体性的视角。该文首先基于30m分辨率SRTM数据提取了对古代道路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地形因子和水文因子,并按照一定成本比率生成路线成本数据;然后,结合该区域的河流湖泊分布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的古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关键驿站数据,应用最优路径分析方法逐段复原古陆上丝绸之路;最后,应用迭代分析法对分段路线进行合并,模拟得到完整的从长安到君士坦丁堡、横跨亚欧大陆的古陆上丝绸之路。在此基础上,结合MODIS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沿线相关国家的人口、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古陆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地理要素特征,以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古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基本人文、自然地理特征。
马锦李发源庞国伟李晨瑞刘玮
关键词:古丝绸之路DEM
黄土地貌类型的坡谱自动识别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地貌形态特征识别与分类,对生态环境、水文研究及地质构造分析等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现代地貌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精度较低,难以解决线性不可分的模式分类问题。人工方法虽然识别精度高,但因各人认知偏差导致的识别误差难以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动态信息处理系统,能有效解决线性不可分的地貌类型识别问题。坡谱是利用微观地形定量指标来反映宏观地形特征的有效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正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8个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实验数据,以流域为分析单元,提取坡谱及其特征指标作为描述地形特征的定量因子,并通过BP神经网络的构建与学习,进行黄土地貌类型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8种地貌类型的样本数据中,第1次实验正确识别率平均值达70%;第2次和第3次实验中,去除相似度较高的峁状丘陵沟壑或峁梁状丘陵沟壑任一种地貌类型后,正确识别率平均提升为80%和85%。经Kappa系数验证,该方法能以DEM数据有效识别不同类型的黄土地貌。
刘双琳李发源蒋如乔常瑞雪刘玮
关键词:DEM黄土地貌神经网络
基于区域生长的黄土地貌沟沿线提取方法与实验被引量:13
2016年
沟沿线是黄土地貌正负地形的分界线,地形在沟沿线处存在较大的高程变化和坡度转折。坡面畸变邻域法是一种有效提取沟沿线的方法,但该方法对正负地形进行分割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多边形和分类错误,严重影响沟沿线的提取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区域生长方法来改进坡面畸变邻域法的提取结果。首先,分别以DEM提取的山顶点和出水口点作为正负地形的生长点进行4邻域生长,生长至正负地形边界或大于坡度阈值为止;然后,采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正负地形分界线;最后,依据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去除"毛刺"得到最终的沟沿线。结果显示,该方法实现了对沟沿线的自动提取,解决了由于正负地形分类错误造成的沟沿线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沟沿线的提取精度,同时该方法也较好地保持了沟沿线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刘玮李发源熊礼阳熊礼阳刘双琳
关键词:沟沿线图像形态学DE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