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中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发性
  • 2篇肿瘤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肿瘤
  • 1篇动物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腹膜
  • 1篇原发性腹膜后...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减黄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胃癌

机构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徐建中
  • 4篇付晓君
  • 3篇鲁正
  • 3篇周凯
  • 3篇姜磊
  • 3篇陈芳芳
  • 2篇王冬冬
  • 1篇王栓虎
  • 1篇马翔
  • 1篇王旭义
  • 1篇孙万亮
  • 1篇郭婕
  • 1篇杨向东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与改良Duhamel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2012年本院收治并行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13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行改良Duhamel根治术的6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小肠结肠炎、肠梗阻、污粪与便失禁、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直肠后鞘不切开及切开范围较小的患儿小肠结肠炎及便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与改良Duhamel根治术相比,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术中应尽量完全切开直肠后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杨向东徐建中周凯陈芳芳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以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2组各项围术期手术及治疗指标,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各手术及治疗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ICAM-1、MMP-13、PCT、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CAM-1、MMP-13、PCT、IL-6水平分别为(7.48±2.69)ng/mL、(121.03±23.61)ng/mL、(6.83±1.97)μg/mL、(13.58±4.2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07±3.86)ng/mL、(168.52±30.27)ng/mL、(8.32±2.67)μg/mL、(16.40±5.38)pg/mL(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7%(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常见手术治疗方法,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引导下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炎症反应影响轻,安全性高。
朱二畅鲁正徐建中周凯莫广菊张登勇王冬冬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开腹腹腔镜肝切除术疗效并发症
一种新型可复性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可复性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并评价临床实用价值。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大鼠于术前、术后第3天(拔管前)、第7天(拔管前)、第8天(再通第1天)、第10天(再通第3天)、第14天(再通第7天)分别采血测定肝功能。再通1个月后行胆管造影观察胆管扩张情况。结果血清总胆红素(TBIL)在胆总管结扎后3d后明显升高,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为(189.1±26.9)μmol/L,解除梗阻以后逐渐下降,在再通术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再通7d后TBIL仍高于实验组[(23.5±3.6)μmol/L比(4.3±1.5)μmol/L,P=0.001]。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梗阻后实验组大鼠胆管扩张,解除梗阻后造影显示远端胆管再通并恢复正常大小。结论新型可复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为今后研究梗阻性黄疸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
陈芳芳鲁正付晓君姜磊张大坤徐建中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动物
miR-129-5p表达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miR-129-5p表达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5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距癌边缘>5 cm)。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miR-129-5p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胃癌组织miR-129-5p表达,以及不同miR-129-5p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结果胃癌组织miR-129-5p相对表达量为0.522±0.10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722±0.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组织miR-129-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1±0.105、0.443±0.105和0.430±0.101,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0.566±0.103)、无淋巴结转移(0.599±0.102)、TNM分期Ⅰ~Ⅱ期组织(0.592±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9-5p相对表达量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miR-129-5p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5个月(95%CI:22.61~27.39),明显短于miR-129-5p高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miR-129-5p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HR=2.779、1.667和0.587,P<0.05)。结论胃癌组织miR-129-5p表达下调,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TNM分期及预后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郭涵王栓虎徐建中姜磊付晓君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6例诊治分析
2010年
目的:总结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2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表现多为腹部包块、腹痛、消化道症状;B超、CT诊断率较高。本组手术完整切除24例,随访18例,死亡2例。结论:B超、CT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复发性的腹膜后肿瘤仍应争取手术切除。
付晓君徐建中周凯王旭义姜磊
关键词:儿科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术前减黄对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2例行手术治疗的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减黄治疗分为减黄组和未减黄组。减黄组31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9.9±9.7)岁(范围:39~73岁),其中半肝及以上肝切除患者(扩大肝切除)14例,肝门区肝组织非解剖性切除术(局限肝切除)17例。未减黄组41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60.8±7.8)岁(范围:45~75岁),其中半肝及以上肝切除(扩大肝切除术)17例,肝门区肝组织非解剖性切除(局限肝切除术)24例。术前减黄组均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在超声引导下可以对一个或多个肝胆管进行胆汁充分引流,具有较好的减黄效果,且不受制于肝门部胆管癌梗阻位置的高低。计量资料的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分析使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72例患者中,术前行减黄治疗31例,术前未行减黄治疗41例。减黄治疗后患者的ALT[(93.2±21.4)U/L]、AST[(87.6±18.1)U/L]、总胆红素[(68.8±12.6)μmol/L]分别与减黄治疗前[(207.4±65.1)U/L、(188.9±56.6)U/L、(227.5±87.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58,P=0.000;t=10.845,P=0.000;t=10.386,P=0.000)。减黄组患者相比未减黄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06;t=-3.698,P=0.000;χ^2=4.108,P=0.043)。减黄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未减黄组有2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减黄组患者R0切除率与未减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378)。减黄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7%、34.2%、13.7%,未减黄组患者分别为72.8%、31.5%、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减黄
王冬冬徐建中付琴付晓君陈芳芳鲁正郭婕马翔孙万亮张登勇
关键词:胆管肿瘤减黄肝门胆管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