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丹

作品数:4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NDVI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典型草原
  • 1篇生物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干旱
  • 1篇稳定性
  • 1篇物量
  • 1篇马尔柯夫模型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量
  • 1篇干旱
  • 1篇SPI
  • 1篇波动性
  • 1篇补偿性
  • 1篇草原
  • 1篇草原退化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4篇李晓兵
  • 4篇王丹丹
  • 2篇王宏
  • 2篇李素英
  • 1篇李霞
  • 1篇龙慧灵
  • 1篇莺歌
  • 1篇梁存柱
  • 1篇王炜
  • 1篇刘忠龄
  • 1篇龙惠灵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草原对气候干旱的响应被引量:25
2008年
草原生长动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分条件。为了较好阐明草原生长与干旱气候关系,利用表征草原生长变化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和表征干旱的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指数研究了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与干旱气候的线性关系,表明荒漠草原的生长动态受季节性干旱影响很大,短期、中长期和长期干旱对荒漠草原影响较小。典型草原对季节性干旱响应较强,而对短期、中长期和长期的干旱响应较弱。草甸草原对季节性和长期干旱响应较强。并且草原对降雨量的响应具有时滞效应,水分盈亏对草原的影响是累积效应。利用基于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和简单回归模型模拟了草原NDVI对SPI指数的响应关系,基于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显示出对草原NDVI与SPI关系的较优拟合度。表明了草原生长动态对干旱气候响应具有季节性效应。
王宏李晓兵李霞王丹丹
关键词:干旱NDVISPI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退化格局预测被引量:22
2007年
以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的TM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路线考察,建立退化草地的分类体系,将草地分为轻度退化(含无明显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3个等级。利用马尔柯夫模型,步长为1年,预测2002—2011年的锡林浩特地区的3类退化草地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整个预测期的退化草地面积变化明显,轻度退化、中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而严重退化草地面积增加明显。到2011年,锡林浩特严重退化的草地比例增加到68·61%,而其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原的面积比例为2∶2·6∶10,说明该地区草地退化趋势严重,有必要采取措施减轻草地退化。
李素英李晓兵王丹丹
关键词:草原退化马尔柯夫模型典型草原
基于NOAA NDVI的植被生长季模拟方法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在近几年里,大尺度的植被生长季监测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NOAA/NDVI数据为研究植被生长季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并分析比较了基于NDVI估测植被生长季开始、结束、长度等特征参数的方法:NDVI阈值、时间序列分析、物候期的频率分布型与NDVI相结合、主分量分析、利用曲线进行拟合等方法。受不同因素影响,各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局限性,因此,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常用的四种方法:阈值法、滑动平均法、最大变化斜率、曲线拟合模型模拟了锡林浩特1991~1999年的草原生长季,最后利用野外实测的草原返青期验证了监测结果。结果表明:与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基于阈值可得到较好的草原返青期;基于曲线拟合模型能适用于大尺度上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但存在问题是拟合曲线很难接近于实际曲线,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是选择合适的曲线估测模型,监测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规律。
王宏李晓兵莺歌王丹丹龙慧灵
关键词:NDVI
内蒙古羊草大针茅草原的地上生物量稳定性与补偿性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的相关性已经有很多研究,多数注意到草原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但尚未分析典型草原系统又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力机制,而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本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引起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为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有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可能在这些种对之间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种对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他非优势种、非优势种之间均存在着补偿性;发生在多年生草与多年生草之间或多年生草与半灌木之间生物量互补较多,说明群落的稳定成分之间的补偿性较强;补偿性主要发生在典型草原群落中的旱生与中旱生植物之间,发生在中旱生与中旱生植物之间的生物量补偿性位于第二,而中生对于中旱生的补偿性位于第三位,这与草原植被组成、降水量变动均有关;种之间的补偿性发生在最多的是禾本科与其它科的种之间,其次是菊科与其它科种之间。总而言之,羊草大针茅草原的地上生物量随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强,而其又能维持相对稳定性,依赖于群落中的植物种类之间的补偿性。
李素英李晓兵刘忠龄王丹丹龙惠灵梁存柱王炜
关键词:生物量降水量波动性稳定性补偿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