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翠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脂肪氧化
  • 2篇膳食
  • 2篇膳食纤维
  • 2篇兔肉
  • 2篇竹笋膳食纤维
  • 2篇腌制
  • 2篇扩散
  • 2篇腊肉
  • 2篇改性
  • 2篇表观
  • 2篇表观扩散系数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影响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肉鸡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腌制过程
  • 1篇腌制条件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作者

  • 7篇夏杨毅
  • 7篇何翠
  • 6篇张艳
  • 2篇苏燕
  • 2篇刘玉凌
  • 1篇周涛
  • 1篇吴佳

传媒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食品与机械
  • 1篇肉类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波改性对方竹笋膳食纤维性能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以新鲜、干制和冷冻方竹笋制备的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为研究对象,运用超声波改性处理,比较分析其理化性能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方竹笋DF的膨胀力、持油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干制和冷冻方竹笋DF(P<0.05),但还原力和超氧离子清除率显著低于干制方竹笋DF(P<0.05),表明3种方竹笋DF的性能存在差异。超声波改性后,除新鲜方竹笋DF的膨胀力和持油力以及干制方竹笋DF持油力没有显著变化(P>0.05)外,3种方竹笋DF的其他性能均呈显著增加(P<0.05),表明超声波改性可提高3种方竹笋DF的理化性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使新鲜方竹笋DF的蜂窝结构更加密集、干制和冷冻方竹笋DF呈现疏松多孔状结构;红外图谱显示,超声波处理没有改变方竹笋DF的特征峰型、位置及峰的数量,但使干制和冷冻方竹笋DF的部分特征吸收峰强度发生改变。
张艳何翠刘玉凌夏杨毅
关键词:干制冷冻膳食纤维
KCl部分替代NaCl对腊肉脂肪氧化和脂肪酸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以干腌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20%~50%(替代比) KCl替代Na Cl对腊肉脂肪氧化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增加,腊肉Na+含量降低(p <0. 01);替代组腊肉的POV和TBA值降低(p <0. 01),有利于提高腊肉抗氧化特性。但是,KCl部分替代Na Cl后,腊肉的肌内总脂、磷脂含量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替代组腊肉的C16∶0、C16∶1和C18∶1含量增加,C18∶2含量降低,且C16∶0、C16∶1含量随替代比例增加而增加(p <0. 01),C18∶2含量随替代比增加而降低(p <0. 01);随替代比增加,MUFA含量增加(p <0. 01)、PUFA含量降低(p <0. 01)。因此,KCl部分替代Na Cl会导致腊肉脂肪酸产生显著变化,进而会影响腊肉食用品质。
张维悦夏杨毅侯佰慧何翠
关键词:腊肉脂肪氧化脂肪酸
品种和部位对川味腊肉脂肪氧化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杂交猪和土猪的背部、腹部、腿部为原料制作川味腊肉,研究不同品种和部位的原料猪肉对川味腊肉脂肪氧化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猪及杂交猪的背部、腹部和腿部腊肉的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等氧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脂肪含量在25.98%~62.27%之间;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花生一烯酸(C_(20:1))含量较高;同一部位的土猪和杂交猪腊肉的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和部位的腊肉样品中硬脂酸、花生一烯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因此,原料肉的品种和部位对川味腊肉脂肪氧化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
吴佳何翠张艳夏杨毅
关键词:腊肉脂肪氧化脂肪酸组成
反复冻融对兔肉腌制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新鲜兔肉为对照,分析反复冻融(0、1、2、3次)原料肉在湿腌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流变特性和蛋白质SDS-PAGE变化。结果表明:反复冻融兔肉腌制4h内的水分变化(ΔM_t^w)、盐分变化(ΔM_t^(Nacl))和总重变化(ΔM_t^0)快速增加,但冻融3次兔肉腌制前3 h有失水现象;冻融次数越多,兔肉腌制过程中的ΔM_t^0和ΔM_t^(Nacl)值越大,而ΔMwt值越小;反复冻融兔肉的ΔM_t^w、ΔM_t^(Nacl)和ΔM_t^0值与t^0.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01 1),冻融1次兔肉腌制过程中的表观扩散系数(D_e)值最大(5.46×10-9m^2/s)。与新鲜兔肉比较,反复冻融兔肉腌制24 h的肌原纤维蛋白G'较低,且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变性温度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兔肉腌制4、24和48 h的肌原纤维蛋白条带不同程度变浅,且冻融3次腌制兔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条带逐渐变淡、变少,表明蛋白质降解加剧。
何翠张艳侯佰慧夏杨毅苏燕
关键词:兔肉表观扩散系数
腌制条件对兔肉湿腌传质动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以新鲜兔肉为原料,分析不同盐水浓度(6%,10%,15%)、腌制温度(4,15,25℃)及搅拌对兔肉湿腌传质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腌制兔肉的ΔM^w_t、ΔM^(NaCl)_t和ΔM^0_t与t^(0.5)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k_2受盐水浓度、温度及搅拌影响。不同盐水浓度条件下,盐水浓度10%,De值最大为1.18×10^(-9) m^2/s;不同温度条件下,15℃腌制兔肉的De值最大,为5.86×10^(-9) m^2/s;25℃搅拌腌制使兔肉的De值增大,但4℃和15℃搅拌腌制使兔肉的D_e值有所减小。故盐水浓度10%、适宜温度(15℃)的兔肉加搅拌腌制的扩散速率较大。
何翠夏杨毅张艳苏燕
关键词:兔肉传质动力学表观扩散系数
基于肉鸡性别的鸡汤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内标法,研究基于肉鸡性别差异的传统鸡汤挥发性物质,并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鸡汤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78种,其中母鸡肉汤和公鸡肉汤分别为76,67种,含量分别为1 369.84,1 029.61μg/100 m L,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烷烃类、酸类和酯类,两者共同含有的挥发性物质为65种。母鸡肉汤和公鸡肉汤中反式-2-己烯醛、(E,E)-2,4-庚二烯醛、十三醛、2-庚酮、正己醇等13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种鸡汤经主成分分析都得到两种主成分物质,且累计贡献率达100%,但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
张艳夏杨毅何翠周涛
关键词:母鸡公鸡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
微波和微粉碎改性对方竹笋膳食纤维性能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以方竹笋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进行微波和微粉碎物理改性处理,分析其理化性能和结晶结构变化。以水合性(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持油力)和抗氧化性(吸附亚硝酸盐能力、还原力、超氧离子清除率)为方竹笋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能考察指标,通过微波和微粉碎实验分析和讨论,比较膳食纤维改性前后的理化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比较分析方竹笋膳食纤维改性前后的结晶结构变化,探讨微波和微粉碎物理改性对膳食纤维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膳食纤维持水力和还原力显著提高(p<0.05),比表面积增大;微粉碎处理后膳食纤维持油力显著降低、还原力显著提高(p<0.05),部分网状结构消失;2种改性方竹笋膳食纤维的多糖吸收峰无明显变化,结晶结构没有改变、但强度发生了变化。因此,微波改性既能增强方竹笋膳食纤维的水合性,又能提高其抗氧化性能,微粉碎能使方竹笋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性增加;微波和微粉碎处理后的方竹笋膳食纤维结晶强度和比表面积增大。
任雨离刘玉凌何翠张艳夏杨毅
关键词:膳食纤维物理改性理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