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
-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检测。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12株粪肠球菌和118株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500μg/ml)和高浓度链霉素(2 000μg/ml)的最低抑菌浓度,随机选取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48株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PCR扩增aac(6)′/aph(2″)、aph(3′)-Ⅲ和ant(6)-Ⅰ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12株粪肠球菌和118株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6%和78.8%,对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9.3%和64.4%,且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c(6)′/aph(2″)基因阳性分别为38株和45株,占80.2%和93.8%;aph(3′)-Ⅲ基因阳性分别为14株和19株,占29.2%和39.6%;ant(6)-Ⅰ基因阳性分别为15株和21株,占31.3%和43.8%。其中同时检测出两种和两种以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有40株,高达41.7%。结论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耐药菌,AAC(6)′/APH(2″)酶的产生是肠球菌最为常见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
- 姚杰徐元宏王友梅刘灿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肠球菌属
-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检测及比较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比较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12株粪肠球菌和118株屎肠球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在泌尿系统的感染最为常见,分别占56.3%和67.0%,两者感染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以及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这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且多药耐药和高耐现象相当严重;在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然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最好药物。
- 姚杰徐元宏魏志华刘灿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肠球菌属
- 假丝酵母菌药敏检测方法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0年
- 该文主要介绍了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现状,耐药机制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对酵母菌感染的临床用药,减少其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相应的参考。
- 刘灿王中新
-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 gyrA和parC基因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关系,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上收集的6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选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对其gyrA和parC的喹诺酮决定区域的基因进行PCR扩增,随机选择5株PCR扩增产物进行纯化测序,BLAST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结果 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依次为: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5株菌的gyrA基因有2株菌的第57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突变方式为丙氨酸→精氨酸(GCG→CGC/CGG);parC基因中有1株菌发现了第80位的氨基酸突变,突变方式为丝氨酸→异亮氨酸(AGC→ATC),该菌株与另一株菌同时发生了第44位氨基酸突变,突变方式为甘氨酸→精氨酸(GGC→CGC)。发生gyrA或parC基因突变的菌株对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比未发生突变的菌株高2~4倍。结论 gyrA基因的第57位氨基酸突变和parC基因的第44、80位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引起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 刘灿王中新姚杰罗兵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氟喹诺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