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洁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管通路不同分为内瘘组(n=50例)和导管组(n=27例)。内瘘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行HD治疗,导管组采用永久性皮下隧道带涤纶套导管(CTC)行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铁(Fe)、铁蛋白(Fr)、血红蛋白(Hb)、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年后的Fe、Fr、Hb、Ca、P、PTH、BUN、Cr、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组治疗后的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组的感染及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F较中心导管能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HD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
- 潘金英陈友明郑露莉田洁曾艳
- 关键词: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
- 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的群体特征、感染率、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7例,其中施行强制性管控前(2019年3月—2020年2月)患者295例,施行强制性管控后(2020年3月—2021年2月)患者272例。收集管控前后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置管部位)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对管控前后VCAI群体特征变化、感染率、病原学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管控后感染率为10.29%(28/272),低于管控前的16.27%(48/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管控后患者平均年龄较管控前更高(Z=-6.889,P<0.01)。管控前分离出病原菌5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79%,管控后分离出病原菌33株,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55%,管控后革兰阳性菌感染较前有明显下降(χ^(2)=3.899,P=0.048)。管控前检出多重耐药菌28株(48.28%),管控后检出多重耐药菌23株(69.7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苯唑西林耐药率均>50%;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严重,但分别对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突出。革兰阴性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50%;替加环素对阴性、阳性菌均覆盖良好,且未发现耐药菌。结论 强制性感染管控是行之有效的VCAI防控措施,在目前已形成习惯的基础上可常态化保持。管控后感染人群年龄增大,革兰阳性致病菌检出率下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上升,故应加强老年患者的管理,优选颈内静脉作为置管部位并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临床推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全身用药,抗�
- 曾艳陈友明田洁郑晓艳
-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感染维持性血液透析病原菌
- 醋酸钙片联合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醋酸钙片联合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高磷血症患者96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醋酸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司维拉姆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包括血磷、钙磷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质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治疗前2组血磷、钙磷乘积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磷、钙磷乘积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碱性磷酸酶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高密度质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密度质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钙片联合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田洁陈友明曾艳
-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磷血症
- 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选取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16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130)。结果:高龄、长时间导管留置、合并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共分离出94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0株(63.8%),革兰氏阴性菌28株(29.8%),真菌6株(6.4%);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0.0%),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0.0%);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78.6%),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最低(0.0%)。结论:高龄、长时间导管留置、合并糖尿病、低血红蛋白和低血清白蛋白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万古霉素可作为临床首选抗生素。
- 田洁陈友明
-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耐药率
- 30例彩色多普勒及X线透视联合定位下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植入术
- 陈友明田洁曾艳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期间高血压(IDH)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科符合条件的93例MH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根据透析前后收缩压变化情况,将93例患者分为IDH组、非IDH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资料、透析相关参数、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A)应用等方面有无差异,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IDH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MHD患者中IDH的患病率为15.1%。与非IDH组相比,IDH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低(P<0.05),而降压药物使用率、IDWG、IDWG%、脱水速率、体重矫正的脱水速率、接受ESA治疗比例、iPTH水平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DWG%、体重较正脱水速率、接受ESA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是ID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我院MHD患者中IDH的患病率为15.1%,IDWG%、体重较正脱水速率、接受ESA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是ID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田洁陈友明
- 关键词:血液透析影响因素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比分析患者由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转换为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6个月的透析前后血压以及透析中高血压发生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后,患者3个月、6个月的透析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实验前,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的人次数也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减少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 田洁陈友明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高通量血液透析透析中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