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干兰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神经元
  • 4篇小鼠
  • 3篇细胞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2篇神经激肽
  • 2篇醛糖
  • 2篇醛糖还原酶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基因
  • 2篇激肽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黑质
  • 2篇FLUORO...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电镜
  • 1篇动功

机构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2篇卞干兰
  • 7篇刘芳芳
  • 7篇于才勇
  • 7篇鞠躬
  • 7篇王键
  • 4篇郭虹敏
  • 3篇刘玲
  • 3篇薛茜
  • 2篇曹荣
  • 2篇郭俊
  • 2篇陈良为
  • 2篇赵宇
  • 2篇冯睿
  • 1篇熊鹰飞
  • 1篇管振龙
  • 1篇陈鹏
  • 1篇屠令锋
  • 1篇郭宏敏
  • 1篇陈建宗
  • 1篇徐燕

传媒

  • 6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醛糖还原酶通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的方法检测细胞4-羟基反式-2-壬烯酸(HNE)表达;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分别用脂多糖(LPS)、HNE、醛糖还原酶抑制剂fidarestat(ARI)及其组合刺激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在不同刺激条件下N9细胞调控细胞极化和极化相关蛋白的变化;在上述刺激的条件下,联合应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抑制剂KG-501,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极化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阻断AR后使HNE在BV2细胞内堆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ARI通过增加磷酸化CREB的表达来调控N9细胞向M2型极化;应用CREB抑制剂后,能阻断上述过程。结论阻断AR可以使CREB的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
张倩刘玲薛茜郭虹敏刘芳芳卞干兰于才勇鞠躬王键
关键词:醛糖还原酶脊髓损伤小胶质细胞CREB
神经激肽-NK4受体在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定位分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NK4受体(NK-4R)在大脑皮层的表达分布特征.方法:正常成年C57/BL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NK-4R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NK-4R/NeuN,NK-4R/GFAP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采用内对照的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NK-4R在大脑皮层各层的分布表达情况.结果:NK-4R免疫阳性产物在皮层的锥体细胞层分布最多(Ⅲ,Ⅴ层),在皮层内、外颗粒层、多形层(Ⅱ,Ⅳ,Ⅵ层)也广泛分布,其阳性产物表达于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上,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观察到NK-4R与神经元胞核特异性标记物NeuN共存(100%,146/146,双标细胞数目/NK-4R阳性细胞数目),且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共存.结论:NK-4R免疫阳性产物在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分布表达,提示NK-4R可能参与了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神经元功能调节和病变过程.
李源莉卞干兰张金萍陈建宗陈良为
关键词:神经激肽大脑皮层神经元小鼠
应用Fluoro-Jade C方法研究神经激肽NK3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僵硬、步态异常和姿势不稳等严重的运动症状。PD的典型病理变化为大量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现行的PD治...
卞干兰
关键词:神经激肽多巴胺神经元神经保护兴奋性毒性
文献传递
Fluoro-JadeC染色方法显示神经毒物MPTP和红藻氨酸致小鼠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被引量:3
2007年
为探讨Fluoro-JadeC荧光染色检测神经毒物MPTP和红藻氨酸(KA)损伤致中脑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小鼠腹腔注射MPTP或黑质定位注射KA制备黑质损伤模型,然后进行Fluoro-JadeC染色标记和计数分析黑质内变性死亡神经元。结果显示:Fluoro-JadeC(FJC)染色可清晰地显示MPTP或KA致小鼠黑质损伤后出现的变性神经元,包括变性神经元的细胞胞体和突起。在中脑组织切片上,MPTP模型与KA模型黑质致密部内有许多FJC染色阳性的变性神经元,而对照组动物黑质内未见FJC染色阳性的变性神经元分布。本研究结果表明:FJC方法能够很好地显示MPTP和KA动物模型黑质内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具备很高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是一种特异性标记黑质变性神经元树突、轴突和胞体的优良染色方法。
卞干兰王艳芹曹荣管振龙陈良为
关键词:FLUORO-JADEMPTP神经元变性黑质
DO11.10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小鼠-DO11.10和BALB/c小鼠脊髓损伤后不同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损伤区的形态学变化来分析T淋巴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脊髓重度夹伤模型,H&E染色,GFAP、CD11b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损伤14 d、21 d后损伤区的变化;在损伤后0 d、7 d、14 d和21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评分来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21 d,BALB/c小鼠产生了较厚的胶质瘢痕并伴有明显的固缩现象;而DO11.10小鼠中只观察到稀薄的胶质瘢痕形成并没出现明显的固缩。DO11.10小鼠脊髓损伤后14 d,巨噬/小胶质细胞浸润较BALB/c小鼠明显增加。脊髓损伤后21 d,DO11.10小鼠脊髓损伤区中的T淋巴细胞较BALB/c小鼠明显减少。BBB运动评分显示,在损伤后21 d内DO11.10小鼠较BALB/c小鼠有显著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脊髓损伤后21 d内,针对神经组织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和存在不利于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王慧郭俊赵宇卞干兰刘芳芳于才勇冯睿鞠躬王键
关键词:脊髓损伤BBB评分炎症反应
PB-GF转座子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转座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发生转座的PB-GF(piggyBac gene-finder)转座子系统,作为发现和研究编码基因的工具。方法通过克隆技术,构建PB转座子载体pPB[CMV-neo]和PB转座酶表达载体pCAG-PBase,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和亚甲基蓝染色,验证PB转座酶在真核细胞中的转座能力。构建PB转座子载体pPB[β-Gal-pA/act-EGFP],使其包含两侧翼端加入PB转座酶识别位点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ITR1和ITR2,以及启动子陷阱和PolyA陷阱的DNA片段;同时与PB转座酶表达载体pCAG-PBase一起,构成PB-GF转座子系统。将PB-GF转座子系统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olyA陷阱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通过X-gal染色,观察启动子陷阱报告基因β-Gal的表达,明确PB-GF转座酶系统在真核细胞中的转座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成以转座子PiggyBac为基础的,含有启动子和PolyA陷阱的PB-GF转座子系统,并用该系统转染HeLa细胞24 h后观察到有相当数量的EGFP和LacZ阳性的细胞出现,转座效率高达26%。结论成功构建PB-GF转座子系统并可以在真核细胞中发生转座。
雷占翔刘芳芳于才勇卞干兰郭虹敏刘玲薛茜鞠躬王键
关键词:转座子基因组
程序性死亡配体2(PD-L2)多克隆抗体在小鼠组织中的交叉反应性研究
2013年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由pdcd1基因编码)和它的2个配体PD-L1和PD-L2组成一条重要的抑制性免疫信号通路来防御体外微生物和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与B7-CD28家族的其他分子不同的是,PD-L1和PD-L2的表达并不局限于免疫系统.本研究发现,一种识别小鼠PD-L2(mPD-L2)胞外段的多克隆抗体(R&D Systems,MN,USA)可以和多种小鼠组织中的相应抗原结合,这些组织包括:垂体前叶和中间叶、嗅球、嗅上皮、舌上皮、角质上皮细胞、皮肤和胡须的毛囊.这一发现不同于以前关于mPD-L2分子组织定位的报道.然而,随后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均未在上述组织中检测到PD-L2的转录本和蛋白,结果提示小鼠的PD-L2多克隆抗体可能与组织内其他抗原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小鼠发育研究显示,mPD-L2样的抗原最早表达在胚胎12.5天(E12.5)的嗅上皮中;胚胎期14.5天(E14.5)时,皮肤、舌以及皮肤和胡须的毛囊均可见mPD-L2样抗原的表达;从胚胎期18.5天(E18.5)开始,mPD-L2样抗原的分布模式与成年小鼠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其他实验结果提示,与PD-L2多克隆抗体起交叉反应的候选蛋白可能是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和Hemicentin-1.结果表明,利用这种PD-L2多克隆抗体检测mPD-L2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和上皮组织,如嗅上皮的表达时,对于染色结果的解释需要特别谨慎.此外,这种PD-L2多克隆抗体也可用于标记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嗅上皮细胞.
赵宇卞干兰于才勇刘芳芳刘玲郭虹敏郭俊鞠躬王键
关键词:交叉反应性PD-L2免疫反应性NCAM
小鼠PD-L1胞外段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分析
2014年
目的原核表达小鼠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胞外段(exPD-L1)蛋白基因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小鼠脾脏细胞总RNA,反转录PCR克隆exPD-L1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pGEX-4T-1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exPD-L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到E.coli BL21(D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包涵体蛋白进行复性和纯化。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证明其正确后,采用GST pull-down检测融合蛋白和PD-1的相互作用,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exPD-L1,并在宿主菌中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55 000的重组蛋白,包涵体成功复性和纯化后经Western blot法证明其正确表达,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蛋白的GST pull-down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小鼠exPD-L1蛋白,并证明其具有生物学活性。
郭虹敏陈琨于才勇卞干兰刘芳芳雷占翔薛茜鞠躬王键
关键词:原核表达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被引量:16
2008年
白雅卞干兰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心理护理合理膳食
六种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特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和比较6种针对大鼠Nogo-A分子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应用于中枢神经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特性,从而决定它们今后可能的应用范围和方法。其中4种mAb是针对Nogo-A分子中Nogo66片段,分别命名为No-go66-1、Nogo66-2、Nogo66-3和Nogo66-4;其他2种mAb是针对Nogo-A分子氨基端(570-691)肽段,分别为Nogo-N1和Nogo-N2。方法: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Nogo-A mAb抗体对大鼠神经组织的反应性与特异性。结果:正常SD大鼠脊髓组织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结果显示,制备的6种抗大鼠Nogo-A分子mAb均可以与商品化的兔抗大鼠Nogo-A多克隆抗体(PcAb)双标记;其中Nogo66-1、Nogo66-2、No-go66-4和NogoN-2 mAb可与MBP阳性细胞双标记,与GFAP阳性细胞不共存;而Nogo66-3和NogoN-1 mAb不仅可以与MBP阳性细胞双标,同时也可以和GFAP阳性细胞共存。结论:Nogo66-1、Nogo66-2、Nogo66-4和NogoN-2 mAb可很好的识别组织中的Nogo-A分子,用于免疫组化研究。
邓斌刘芳芳赵湘辉于才勇卞干兰冯睿鞠躬王键
关键词:NOGO-A单克隆抗体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