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雷

作品数:31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8篇中毒
  • 8篇临床病理
  • 8篇病理
  • 6篇急性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病理分析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毒鼠
  • 3篇毒鼠强
  • 3篇毒鼠强中毒
  • 3篇预后
  • 3篇原发性
  • 3篇乳腺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行为
  • 2篇酸钠
  • 2篇自杀
  • 2篇腺癌

机构

  • 3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31篇王雷
  • 9篇徐钢
  • 8篇傅静
  • 8篇杨旭丹
  • 7篇朱鸿
  • 7篇付晶
  • 7篇宋林红
  • 6篇施阳
  • 6篇王晓卿
  • 5篇王建东
  • 5篇徐辉
  • 4篇荆晓明
  • 4篇李科
  • 4篇王晓梅
  • 4篇刘裔莎
  • 3篇章晓红
  • 3篇董芸
  • 3篇代将
  • 3篇周平
  • 2篇胡晓

传媒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西部医学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草枯和草甘膦口服中毒后安全性的对比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中毒后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和治疗后病死率。方法对86例百草枯、60例草甘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65例肝功能、48例肾功能损害异常率分别为75.6%、55.8%,明显高于草甘膦中毒患者(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受损肝肾功能指标(ALT、AST、TBIL、Urea.、Cr)明显高于草甘膦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者虽治疗中增用血液灌流和机械通气的方法,但病死率仍高达88.4%,草甘膦中毒死亡率为0。结论百草枯较草甘膦中毒后危害性更大,病死率更高,农业生产中应减少百草枯的使用。
徐辉王雷
关键词:百草枯草甘膦中毒
诱导痰CC16mRNA检测在评价孟鲁斯特治疗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CC16mRNA检测在评价孟鲁斯特治疗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持续性哮喘患者2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例和试验组9例。对照组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等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孟鲁斯特10 mg,观察两组患者诱导痰中的细胞分类、CC16蛋白以及CC16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22例完成了6周的治疗和随访。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诱导痰中CC16mRN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试验组CC16mRNA增加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哮喘各组诱导痰中CC16mRNA与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呈负相关(轻度组r=-0.69,P<0.05;中度组r=-0.72,P<0.05)。结论口服孟鲁斯特可增加诱导痰CC16mRNA表达,诱导痰CC16mRNA测定有助于监测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章晓红董芸周平王建东常莉王雷付晶
关键词:哮喘嗜酸性粒细胞诱导痰孟鲁斯特
43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其干预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中毒意图、中毒途径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38例,占同期中毒量的70.62%,年龄分布以14-20岁(63.93%),21-30岁(23.29%)两个年龄段为主。性别男女比例为1.5∶1,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中毒人数的66.67%。自杀为主要原因,口服途径占98.40%。中毒死亡率为69.18%。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主要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居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口服为主要中毒途径,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且死亡率高。
付晶王雷施阳代将荆晓明王晓梅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流行病学
肾原发性平滑肌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肾原发性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平滑肌瘤及2例肾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例肾平滑肌肿瘤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平滑肌源性肿瘤特点,其中平滑肌瘤瘤细胞形态温和,平滑肌肉瘤则恶性生物学特征。2例肾平滑肌瘤患者术后生存良好;1例肾平滑肌肉瘤患者术后复发,1例失访。结论肾原发性平滑肌肿瘤罕见,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并与肾其他良、恶性肿瘤鉴别。肾平滑肌瘤预后好,平滑肌肉瘤预后较差。
杨旭丹王雷徐钢李科
关键词:肾肿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急性鼠药中毒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鼠药中毒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2008年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6例急性鼠药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确诊患者,从血清肌酶学(CK、CK-MB、LDH、MYO)和肾功能(Urea、Cr)的改变推测急性鼠药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可能病因。结果所有患者除肾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外,血清肌酶学指标也显著高于正常值,符合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结论急性鼠药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系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所致。血液透析是治疗的首选。
徐辉付晶王雷
关键词:急性鼠药中毒急性肾功能不全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血液透析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在急性毒鼠强中毒治疗中的解毒疗效。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两组(每组15只),用一次性口服毒鼠强染毒小鼠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并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和Na-DMPS组腹腔注射(每10 g体重注射2.5 mg),观察各组小鼠中毒惊厥潜伏期、1小时内抽搐间隔时间、死亡小鼠数、平均死亡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Na-DMPS组惊厥潜伏期、平均死亡时间和24小时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在急性毒鼠强中毒中无肯定的治疗作用。
徐辉王雷王建东董云
关键词:急性毒鼠强中毒二巯基丙磺酸钠动物实验
胺碘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快速心房纤颤(AF)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入ICU符合入选条件的24例合并快速心房纤颤的COPD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2例,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胺碘酮静脉注射,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心律和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均有降低,胺碘酮组入院时与入院后1、4、24小时,对照组入院时与入院后4、24小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入院后1小时与4小时心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入院后1、4与24小时的累积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房纤颤早期可收到良好的心率和节律控制。
章晓红董芸王雷周平付晶邓磊朱旭光
关键词:胺碘酮心房纤颤慢性阻塞性肺病美托洛尔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分子遗传学被引量:2
2011年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urs,PEComas)是由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独特表现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PEComas家族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透明细胞"糖"瘤、淋巴管肌瘤病、淋巴管平滑肌瘤、镰状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性肿瘤和其他部位罕见的透明细胞肿瘤。最新研究表明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1/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1/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2,TSC1/TSC2)和结合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增强子的转录因子3(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to immuno-globuim heavy chain enhancer3,TFE3)等在PEComas分子遗传学上起到重要作用,而基因分型不同,预后也存在差别。由于TSC1/TSC2基因异常导致了其转录产物错构瘤蛋白和马铃薯蛋白功能的异常,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细胞生成、分化和移行过程,进而形成肿瘤。TFE3基因融合与PEComas发病机制的关系,可能与其他TFE3基因融合的相关肿瘤相似。本文对TSC1/TSC2和TFE3在PEComas分子遗传学中的关联性进行综述。
王雷王晓卿宋林红
关键词:血管周细胞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
TFE3融合基因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转录因子E3(translocation facor E3,TFE3)位于X染色体短臂11.22,属于MiT转录因子家族成员。TFE3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细胞的生长与维护、DNA依赖型的转录调控、蛋白质翻译时tRNA氨基化等。目前国内外关于TFE3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Xp11.2易位的相关肾细胞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及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等。进一步研究TFE3在肿瘤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晓卿王雷宋林红
关键词:临床病理
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片联合替吉奥胶囊和奥沙利铂注射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予以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口服替吉奥,体表面积<1.25 m^2的患者,每次40 mg,体表面积1.25~1.5 m^2的患者,每次50 mg,体表面积>1.5 m^2的患者,每次60 mg,早晚餐后各一次,连用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阿帕替尼850 mg,qd,餐后0.5 h服用。2组患者1个疗程均为3周,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0.00%(18/45例)和24.44%(11/45例),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78%(35/45例)和64.44%(29/4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1.11%,13.33%;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11%,8.89%;腹泻发生率均为2.22%;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为4.44%;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8.89%,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乏力发生率分别为2.22%,11.11%;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22%,11.11%;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0,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片联合替吉奥胶囊和奥沙利铂注射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文峰向燕王雷
关键词:晚期胃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