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迪

作品数:51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学位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6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针刺
  • 5篇中医
  • 4篇磁共振
  • 3篇穴位
  • 3篇药物
  • 3篇软膏
  • 3篇软膏剂
  • 3篇皮肤
  • 3篇中医药
  • 3篇腧穴
  • 3篇无毒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甲维盐
  • 3篇膏剂
  • 3篇光老化
  • 2篇单项选择题
  • 2篇电化学
  • 2篇电项针
  • 2篇叠放

机构

  • 46篇黑龙江中医药...
  • 15篇黑龙江中医药...
  • 10篇佳木斯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绥化市第一医...
  • 1篇大理大学
  • 1篇牡丹江友搏药...

作者

  • 51篇吴迪
  • 15篇祁永华
  • 9篇张帆
  • 9篇李晓陵
  • 7篇张宁
  • 7篇李守君
  • 6篇王业秋
  • 4篇李崖雪
  • 4篇李建民
  • 3篇王丰
  • 3篇张丽宏
  • 3篇徐艳明
  • 3篇刘潇
  • 3篇吴鹏程
  • 3篇曹丹娜
  • 3篇张贺
  • 3篇郝美玲
  • 3篇李晓亮
  • 2篇张春蕾
  • 2篇范越

传媒

  • 5篇针灸临床杂志
  • 5篇广东化工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草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农药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痤疮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分析认为其受雄性激素分泌、面部细菌、寄生虫、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化、P物质、遗传因素、个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总结了目前治疗痤疮的主要药物,指出了痤疮治疗中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痤疮的理念。
祁永华吴迪王业秋
关键词:痤疮炎症性皮肤病
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水分散细粒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2018年
[目的]制备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水分散细粒剂,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黏合剂,采用熔融法制备了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水分散细粒剂,并以悬浮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熔融法制备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水分散细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甲维盐与高效氯氰菊酯比例为1∶9,泊洛沙姆188的用量为2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为1%,泊洛沙姆的活化温度为80℃。[结论]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细粒剂的制备工艺可行,制剂悬浮率为98.74%,符合农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王惠娟方丹李守君谢鹏远吴迪王东艳焦芃王思慧
关键词: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
甲维盐泡腾片对大豆蚜虫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明确优化工艺下制备的甲维盐泡腾片的田间药效情况,以大豆田常用药剂甲维盐可溶性颗粒剂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施药后,甲维盐泡腾片三个处理剂量组对大豆蚜虫的平均防治效果在64.60~70.85%之间,药效随着用剂量提高而增加,制剂的持续有效期为12d,甲维盐泡腾片对大豆蚜虫的防治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李守君王玉峰王红蔡石峰金鑫王荣帅吴迪祁永华
关键词:甲维盐
基于代谢网络技术的杜仲治疗皮肤光老化的靶向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代谢网络技术研究杜仲治疗大鼠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方法:采用经典的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参考临床生化指标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判定模型组大鼠皮肤老化程度,采用无歧视的代谢网络分析技术对大鼠的尿液样本进行全局分析,聚焦关键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结果:形态学考察发现其具有典型的皮肤光老化特征。皮肤组织的各项指标均显示模型组大鼠机体发生的显著地氧化受损过程,给予杜仲后出现一定回调趋势。尿液代谢轨迹分析发现杜仲具有显著回调皮肤光老化的作用。进一步聚焦分析发现皮肤光老化大鼠的代谢主要集中在花生四烯酸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可能是其潜在的作用靶点。结论:杜仲对由紫外光照射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大鼠模型具有很好的回调作用,谷胱甘肽代谢是其涉及的核心代谢通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为其潜在的作用靶点。
孙琪祁永华吴迪陈丹丹朴成玉石晨曦曹玲张宁
关键词:紫外光光老化代谢组学谷胱甘肽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47%-91%。由于DPN的高发病率及严重的致残率,DPN的防治已成为...
吴迪
关键词: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
文献传递
应用MRI测量针刺缺盆穴安全深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别测量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缺盆穴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为临床针灸医师提供数据参考,减少针刺意外发生,提高针刺安全性。方法:选取身体健康BMI指数在18~24之间的在读研究生志愿者40名,其中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各20人。使用鱼肝油胶囊标记缺盆穴在体表的位置,并进行MRI扫描,在所获得图像上测量直刺缺盆穴至脏层胸膜深度,以此深度乘以75%为安全深度,对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0.54±5.43)mm,安全深度为(30.41±4.07)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1.13±4.98)mm,安全深度为(30.85±3.74)mm。女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5.18±4.54)mm,安全深度为(26.39±3.41)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4.89±4.29)mm,安全深度为(26.17±3.22)mm。左右侧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差异性比较P〉0.05。针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性别差异性比较P〈0.05。表明男性组与女性组各自的左右两侧缺盆穴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无明显差异;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存在差异。结论:MRI技术为活体针刺穴位安全深度研究提供了安全、可靠、精确的数据,为临床针刺危险穴位应用提供参考。
李晓陵张帆关昕曹丹娜王丰吴迪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缺盆穴针刺
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经验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对白郡符老中医治疗硬皮病的经验总结,向医者同道在临床治疗中提供一种借鉴思路,进一步提高硬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白郡符老师的病案、病人信息材料,以及向白老师的学生及弟子请教,将所得材料进行整理总结。结果白郡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硬皮病的病因病机,以"虚""瘀"为核心,治疗上"补"与"通"贯穿始终,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三个方面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白郡符老师治疗硬皮病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大家学习推广。
王俊志王喜吴迪
关键词:硬皮病中医药治疗名老中医经验
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情况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改善情况。方法将入选的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20例。采用TC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DPN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肌电图仪检测腓总神经的SCV;采用放免法记录神经生化改变。结果针刺组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加快腓总神经的SCV,临床总有效率达90%;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中ET含量,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针刺原穴能够解除DPN患者病痛。
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范昕王远红
关键词:原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刺
蜂蜡防治急性酒精性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蜂蜡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灌胃给予绝对酒精获得急性胃溃疡模型,在造模前后给予三水平剂量蜂蜡药液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的胃黏液总量、溃疡范围,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蜂蜡能够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胃组织的病理损伤,降低胃黏膜溃疡面积,增加胃黏液分泌量,保护胃黏膜。结论:蜂蜡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徐红丹顾婷王雪胡中花吴迪王志刚张宁
关键词:蜂蜡酒精急性胃溃疡
水飞蓟宾防晒霜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水飞蓟宾防晒霜外用安全性。方法与3种市售知名品牌化妆品和阴性对照品比较,以豚鼠为试验对象,将水飞蓟宾防晒霜、3种知名品牌、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涂抹在豚鼠背部脱毛区,进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观察皮肤变化情况,记录动物死亡情况,并进行血象和脏器系数检测与比较,评价水飞蓟宾防晒霜外用安全性。结果水飞蓟宾防晒霜急性经皮毒性试验豚鼠无死亡和行动异常现象,血象和脏器系数检测结果与3种知名品牌和阴性对照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未产生皮肤致敏现象。结论水飞蓟宾防晒霜外用安全。
吴迪祁永华张宁李艳微张春蕾徐艳明李建民
关键词:水飞蓟宾安全评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