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江淮

作品数:51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休克
  • 16篇细胞
  • 11篇过氧
  • 11篇过氧化
  • 8篇脂质过氧化
  • 8篇线粒体
  • 8篇败血症
  • 7篇脂质
  • 7篇死因
  • 7篇肿瘤
  • 7篇肿瘤坏死因子
  • 7篇自由基
  • 7篇坏死
  • 7篇坏死因子
  • 7篇创伤
  • 6篇丙二醛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5篇TNF
  • 4篇动脉

机构

  • 41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1篇爱尔兰国立大...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1篇汪江淮
  • 27篇陈惠孙
  • 24篇田昆仑
  • 22篇刁有芳
  • 22篇王涛
  • 20篇蒋建新
  • 11篇刘韧
  • 5篇王正国
  • 4篇覃世文
  • 4篇史源
  • 4篇李华强
  • 4篇沈际皋
  • 3篇廖健毅
  • 3篇李之珩
  • 3篇陈旭勤
  • 3篇汪健
  • 3篇孙海晨
  • 3篇冯星
  • 3篇徐永根
  • 3篇李毅平

传媒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重庆医药
  • 1篇国外医学(创...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1997
  • 1篇1995
  • 6篇1994
  • 7篇1993
  • 12篇1992
  • 4篇1991
  • 7篇1990
  • 3篇1989
  • 3篇1988
  • 1篇198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脓毒败血症大鼠肺脏细胞线粒体损伤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脓毒败血症后,观察了肺线粒体呼吸功能、膜流动性和线粒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旨在阐明线粒体损伤在脓毒败血症时肺功能衰竭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线粒体的受损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Wistar大白鼠32只,体重201±39g,雌雄兼有,随机分为对照组(n=8)、CLP12h(n=8)、16h(n=8)
蒋建新汪江淮陈惠孙田昆仑刁有芳王涛
关键词:败血症线粒体游离基类
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NOD1/2介导固有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儿童NOD1和NOD2表达及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调控CHD患儿固有免疫状态...
李毅平廖健毅杨清华李之珩徐永根汪江淮冯星汪健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NOD2固有免疫应答
缺锌高锌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通过建立缺锌(ZD)、高锌(ZE)大鼠模型,研究缺锌、高锌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表明:(1)ZD、ZE组的血浆TNF非常显著低于配对(PF)组和自由喂养(AL)组;(2)ZD、ZE组的骨髓和脾脏细胞增殖指数(PI)均非常显著低于PF和AL组;(3)ZD、ZE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非常显著低于PF和AL组;(4)正常锌(PF、AL)组血清TNF与骨髓、脾脏细胞的PI呈正相关;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呈正相关;与血清锌、铜含量呈正相关;ZE组血浆TNF与骨髓、脾脏细胞的PI呈负相关。指示机体在锌状态正常时,骨髓、脾脏细胞增殖功能活跃,其产生的细胞因子TNF量也高;而高锌时,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TNF低于正常。
吴嘉惠汪江淮吴水冰
关键词:高锌肿瘤坏死因子锌缺乏
颌面部高速投射伤区脂质过氧化反应与细胞损伤被引量:1
1992年
在狗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的动物模型上(n=8),观测伤区肌肉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和血浆CP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局部肌肉组织损伤程度的血浆CPK活性伤后持续升高;伤区肌肉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距伤缘越近,升高幅度越大,并且其升高与CPK的升高成明显正相关;SOD活性在距伤缘0-0.8cm处明显降低,0.8-1.6cm处无明显变化,1.6-2.4cm处和未致伤侧相应部位肌肉组织中均呈代偿性增高。提示:脂质过氧化反应在伤区组织细胞损伤过程中为一重要机制;同时还提示颌面部由于血运丰富,组织修复、代偿能力较强,机体对创伤的代偿性保护反应不仅发生在远离伤道的对侧,也发生在离伤道稍远的局部区域。
蒋和田李忠禹刘荫秋汪江淮赖西南陈洪
关键词:颌面部细胞损伤
失血性休克时输注ATP-MgCl_2对细胞膜电位的逆转效应
1986年
本实验应用"半浮置"式玻璃超微电极技术在体内测定SMCMP的实验方法,考察休克后2小时平衡盐液和平衡盐液+ATP-MgCl_2两种复苏方法对SMCMP的逆转效应。两种复苏效果的比较说明,平衡盐液+ATP-MgCl_2复苏时,SMCMP的恢复早于单纯平衡盐液复苏,提示休克复苏时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给予ATP-MgCl_2,有利于细胞膜和细胞功能稳定性的早期恢复。
汪江淮陆熙昶王成英侯淦泉陆松敏刘光海郭素清
关键词:ATP-MGCL2细胞膜电位失血性休克逆转效应平衡盐液输注
创伤性休克时自由基对5个重要器官及肝线粒体的损伤作用被引量:1
1992年
一侧股骨粉碎性骨折伴失血15%体重之大白鼠,致伤后1h,心、肺组织MDA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SOD明显下降(P<0.05),肝线粒体悬液MDA和SOD呈同步显著升高(P<0.05)。致伤后3h,心、肝、肾、肺组织MDA升高更甚(P<0.01),心、肾、肠组织SOD亦升高(P<0.05~0.01),肝线粒体悬液MDA更为升高(P<0.01),而SOD则出现下降(P<0.05)。致伤后5h,5个测定器官组织MDA均升高显著(P<0.01~0.001),而SOD均呈下降趋势(P<0.01~0.001),此时肝线粒体悬液MDA和SOD反相变化更甚(P<0.01~0.001)。血浆MDA随致伤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P<0.05~0.001),溶血液SOD逐步下降(P<0.05~0.01),反映溶酶体破裂的血浆β-葡萄糖醛酸酶和酸性磷酸酶亦随致伤时间而增高(P<0.05-0.001)。上述结果证实大白鼠创伤性休克时氧自由基对细胞和肝线粒体的损伤作用。
陈惠孙汪江淮刁有芳田昆仑王涛
关键词:休克创伤性自由基
重度失血性休克时自由基作用地位的研究:各生命脏器组织中MDA和SOD的测定
汪江淮陈惠孙
关键词:休克超氧化物岐化酶褐家鼠游离基出血性休克
脓毒败血症时大鼠肾脏线粒体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作者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败血症模型,观察了肾脏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线粒体内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各值间做相关分析。CLP12小时,呼吸控制率(RCR)较对照值显著下降(P<0.05),CLP16小时,磷/氧比值(P/O值)也显著下降(P<0.01),至CLP20小时,两值下降更甚,表明脓毒败血症过程中,肾脏线粒体损伤早而严重。CLP过程中,荧光偏振度(P)、各向异性(γ)、微粘度((?))和线粒体内MDA均明显高于对照值(P<0.01),P、MDA与RCR均呈显著负相关,MDA与P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脓毒败血症过程中,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和线粒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肾线粒体损伤的重要原因。脂质过氧化损伤与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亦密切相关。
蒋建新汪江淮陈惠孙田昆仑刁有芳王涛
关键词:败血症脓毒性线粒体损伤
氧自由基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1992年
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研究甚少。我们对3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人,动态地检测了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s LPO),维生素E(vitE)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s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以探讨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何双梧汪江淮王殿富孙海晨侯淦泉刁有芳
关键词:氧自由基胰腺炎
创伤休克后的肠源性感染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89年
失血性休克、烧伤休克及内毒素休克都能引起动物肠道细菌转移到肠外组织,导致肠源性感染。这种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的混合感染,在创伤休克后的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受到临床的注意和重视。
蒋建新汪江淮陈惠孙
关键词:创伤休克肠源性
全文增补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