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昆仑

作品数:150 被引量:589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1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6篇休克
  • 40篇血性
  • 36篇失血
  • 36篇失血性
  • 35篇细胞
  • 33篇失血性休克
  • 21篇内毒
  • 21篇内毒素
  • 20篇创伤
  • 14篇肿瘤
  • 14篇坏死
  • 13篇休克大鼠
  • 13篇肿瘤坏死因子
  • 13篇线粒体
  • 13篇坏死因子
  • 12篇死因
  • 12篇过氧
  • 12篇过氧化
  • 10篇血管
  • 9篇血流

机构

  • 73篇第三军医大学...
  • 4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6篇大理学院
  • 8篇大理医学院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成都军区
  • 3篇贵阳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理学院临床...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西双版纳州人...
  • 1篇西藏军区总医...

作者

  • 149篇田昆仑
  • 62篇刁有芳
  • 48篇陈惠孙
  • 46篇肖南
  • 40篇刘良明
  • 38篇刘韧
  • 31篇蒋建新
  • 24篇汪江淮
  • 21篇王涛
  • 18篇胡德耀
  • 17篇王正国
  • 16篇李涛
  • 13篇刘建仓
  • 13篇朱佩芳
  • 12篇吴建新
  • 12篇苏娟
  • 12篇朱娱
  • 11篇周学武
  • 11篇彭小勇
  • 10篇李萍

传媒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1篇创伤外科杂志
  • 9篇中国病理生理...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重庆医学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大理学院学报...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华临床医药...
  • 3篇大理学院学报...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15篇2003
  • 17篇2002
  • 7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9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脓毒败血症大鼠肺脏细胞线粒体损伤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脓毒败血症后,观察了肺线粒体呼吸功能、膜流动性和线粒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旨在阐明线粒体损伤在脓毒败血症时肺功能衰竭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线粒体的受损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Wistar大白鼠32只,体重201±39g,雌雄兼有,随机分为对照组(n=8)、CLP12h(n=8)、16h(n=8)
蒋建新汪江淮陈惠孙田昆仑刁有芳王涛
关键词:败血症线粒体游离基类
地塞米松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及其与TNF的关系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地塞米松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关系。方法 5 3只健康家兔分为对照组 (n =13 ) ,内毒素休克组 (n =16) ,地塞米松预防组 (n =12 )及治疗组 (n =12 )。地塞米松预防组和治疗组动物于脂多糖 (LPS)输注前 3 0min或输注后 2 0min给予地塞米松 5mg/kg体重 ,观察MABP、动物死亡率、循环血中TNF水平及其它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内毒素休克组相比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组动物平均动脉压 (MABP)有明显上升 (P <0 .0 5 ,P <0 .0 1) ,死亡率下降 (P <0 .0 5 ,P <0 .0 1) ,循环血中TNF水平的升高受到明显的抑制 (P <0 .0 1)。同时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能使内毒素休克动物血浆胰高血糖素、葡萄糖、乳酸和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的升高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5 ,P <0 .0 1)。体外实验亦表明地塞米松预防能完全抑制肝Kupffer细胞释放TNF。结论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休克的防治效果与其直接抑制LPS诱导TNF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刘韧刘萍田昆仑刁有芳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肿瘤坏死因子地塞米松家兔
“心脉龙注射液”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正> 我院新药研究室从昆虫类中药美洲大蠊中发现并提纯制备的新型核苷类化合物“心脉龙注射液”属国家级二类中药新药。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心脉龙(xinmailong,XML)可改善肺微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肾上腺素性肺水...
吴建新钮荣祥黄秀群田昆仑董丛丽
文献传递
影响内皮细胞凋亡的因素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Ars),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烧伤血清、创伤血清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与上述物质孵育24小时后检测凋亡水平及ICAM-1.bcl-2、p53表达的变化。结果:Ars可使内皮细胞发生剂量依赖的凋亡增加(与对照相比,P<0.01),但是LPS、TNF、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有限,细胞凋亡率在15%以下。除10%烧伤血清外,所有处理因素都使内皮细胞Ⅰ-CAM-1表达降低。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降低、p53表达增多有关。结论: Ars、LPS、TNF、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p53表达来影响内皮细胞凋亡,并且抑制内皮细胞功能。
刘韧肖南田昆仑刁有芳陈惠孙
关键词:内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病理生理学
失血性休克对内毒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观察了大鼠失血性休克(HS)条件下小剂量内毒素(LPS,1ug/kg)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的诱生作用及其细胞来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LPS后90min,HS+LPS组血浆TNFa水平分别较HS组高20倍(P<0.01),较LPS组高2.7倍(P<0.05)。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复苏后即刻,外周血白细胞(PWBC)体外产生TNFa的能力明显受抑,分别较休克前和假手术组低55.8%和36.5%(P<0.01,P<0.05),至复苏后3h,仍显著受抑。肝Kupffer细胞体外产生TNFa的能力在休克和复苏后明显增强,较假手术组高110%(P<0.01)。研究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能显著增敏内毒素诱导TNFa的产生作用,这可能与休克增敏组织巨噬细胞有关。
蒋建新田昆仑陈惠孙朱佩芳王正国
关键词:休克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出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时自由基对5个重要器官及肝线粒体的损伤作用被引量:1
1992年
一侧股骨粉碎性骨折伴失血15%体重之大白鼠,致伤后1h,心、肺组织MDA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SOD明显下降(P<0.05),肝线粒体悬液MDA和SOD呈同步显著升高(P<0.05)。致伤后3h,心、肝、肾、肺组织MDA升高更甚(P<0.01),心、肾、肠组织SOD亦升高(P<0.05~0.01),肝线粒体悬液MDA更为升高(P<0.01),而SOD则出现下降(P<0.05)。致伤后5h,5个测定器官组织MDA均升高显著(P<0.01~0.001),而SOD均呈下降趋势(P<0.01~0.001),此时肝线粒体悬液MDA和SOD反相变化更甚(P<0.01~0.001)。血浆MDA随致伤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P<0.05~0.001),溶血液SOD逐步下降(P<0.05~0.01),反映溶酶体破裂的血浆β-葡萄糖醛酸酶和酸性磷酸酶亦随致伤时间而增高(P<0.05-0.001)。上述结果证实大白鼠创伤性休克时氧自由基对细胞和肝线粒体的损伤作用。
陈惠孙汪江淮刁有芳田昆仑王涛
关键词:休克创伤性自由基
卷式可塑性通用夹板系列检测工具的设计及其应用
2005年
目的 提供完整可靠的卷式可塑性通用夹板系列检测和质量抽验工具。方法 根据现场急救中骨折尤其是四肢骨折时该型夹板的应用情形 ,及其本身的形状特点 ,设计制作系列辅助检测工具 ,并系统的对该夹板样品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结果 通过对试制样品的测试应用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定型产品方案 ,通过对定型样品的检测应用 ,熟悉、了解了该夹板的各种性能 ,同时验证了该系列检测工具的可靠性。结论 该系列工具设计比较合理 ,简单实用 ,能够有效的对卷式可塑性通用夹板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田昆仑刘良明肖南刘韧刁有芳
关键词:质量抽验四肢骨折现场急救
静脉药瘾者HIV重叠HBV/HCV感染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时,HIV对机体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及HBV/HCV核酸载量的变化。方法以静脉药瘾者(IVDUs)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免疫层析法和PCR法检测病毒感染指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IVDUs的CD3、CD4细胞、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产生减少,IVDUs存在HIV感染时CD3、CD4细胞和IFN-γ产生进一步降低,HIV感染与HBV-DNA和HBeAg表达相关。结论IVDUsT细胞亚群功能减弱,HIV促进HBV复制,重叠感染可进一步干扰辅助性T细胞(TH)1/T2细胞平衡,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李建蓉王晶田昆仑王一心郭利军张雷黄汉菊
关键词: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病毒复制
垂体中叶素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垂体中叶素(intermedin,IMD)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CLP组、CLP+常规治疗组(CLP+CT)、CLP+CT+E-IMD早期治疗组、CLP+CT+L-IMD晚期治疗组,观察早期(CLP结束时)或晚期(CLP 12 h)给予IMD后大鼠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氧供、氧耗、血气及动物存活时间、存活率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后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降低;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输液、抗感染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管可以提高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但大鼠的心脏功能无明显改善;早期和晚期给予IMD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氧供和氧耗明显升高,其中早期给予IMD效果更好,与脓毒症大鼠相比,早期给予IMD后,氧供和氧耗分别升高了148.9%和172.2%;72 h内死亡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达到23.15 h,72 h存活率为31.2%(5/16)。结论 IMD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脏功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朱娱吴跃田昆仑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脓毒症心脏功能
严重创伤患者血浆TNF、IL-6、IL-8和内毒素的变化被引量:13
1997年
本研究选择17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ISS计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即ISS16-25(Ⅰ组)和ISS>25组(Ⅱ组)),动态观察伤后两周内血浆TNF、IL-6和IL-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创伤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可相继明显升高,其中血浆TNF水平升高较早,血浆IL-6、IL-8较晚,Ⅱ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Ⅰ组,且三种血浆细胞因子均值分别与ISS计分呈显著正相关。血浆内毒素水平在创伤早期也明显升高,其均值分别与ISS计分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严重创伤能引起明显的细胞因子反应及内毒素血症,创伤后早期内毒素大量侵入可能是创伤后细胞因子产生、释放增加的重要机制之一。
蒋建新田昆仑陈惠孙朱佩芳王正国
关键词:创伤肿瘤坏死因子内毒素白细胞介素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