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富峣
- 作品数:21 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Ms7.1)同震地表破裂及其与山脉隆升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野外调查发现,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长约65km,破裂带走向为310°,破裂面向NE陡倾,地表破裂带由2部分组成,其中西侧部分长约19km,东侧部分长约30km,两者之间存在约15km的无破裂区。地表破裂以右阶雁行状破裂分布为主要特征,呈现左旋走滑性质,伴随有垂直位移。统计结果显示,同震地表破裂垂直位移(dv)与水平位移(dh)的比值在0.13~0.53之间,地貌累积dv与累积dh比值为0.27~0.63。同震dv/dh与地貌dv/dh的相似显示玉树南山的形成和玉树地震具有同样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质,玉树南山的形成是地质历史上沿玉树断裂多次类似于玉树地震的地震活动的结果,计算出需要1800~2600次地震才能造成玉树南山的隆升。前人研究本段断层地震复发周期为120~200年,计算出断层开始活动时间不晚于20万~40万年以前。
- 吴富峣李海兵潘家伟李宁郭瑞强张伟
-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山脉隆升
-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提取复杂冲积扇面构造活动信息——以新疆巴里坤盆地南缘冲积扇面为例被引量:14
- 2017年
- 由于自然改造的持续,地貌形态复杂,判断发育过程中的冲积扇是否经历过构造作用,一直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构造地貌数据采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文中结合野外调查和探槽等相关工作,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新疆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上一处复杂的冲积扇面进行了高精度的DEM和DOM数据采集。针对正在发育的复杂冲积扇面,在对DEM进行地形解析和图像处理的基础上,采取了对扇面进行次级分区、逐个研究、相互佐证的方法,通过在次级分区内建立剖面集进行单独分析和邻近分区对比分析,明确了冲积扇面发育过程中经历的构造作用和2.5m的垂直变形量,显示该技术方法是识别复杂冲积扇残存构造信息并提取相关活动构造参数的有效手段。
- 高帅坡冉勇康吴富峣徐良鑫王虎梁明剑
- 小江断裂带西支晚第四纪强震破裂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小江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系川滇菱形地块与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带。1833年小江断裂带西支曾发生过云南历史上最大的嵩明8级特大地震。研究小江断裂带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和强震破裂行为对认识断裂带乃至川滇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以及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都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在小江断裂带西支开挖的多个大型探槽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草海子探槽共揭露出6次古地震事件,从老到新依次为事件U、V、W、X、Y和Z,分别发生于40000—36300BC、35400—24800BC、9500BC—500AD、390—720AD、1120—1620AD和1750AD至今。干海子探槽共揭露出3次古地震事件,从老到新依次为事件GHZ-E1、GHZ-E2和GHZ-E3,分别发生于3300BC—400AD、770—1120AD和1460AD至今。大坟地探槽古地震事件分别为:事件E1,发生于22300—19600BC;事件E2,发生于18820—18400BC;事件E3,发生于18250BC至今。干海子探槽与草海子探槽同在小江断裂带西支上,且两探槽相距仅约400m,结合历史地震记录并使用古地震研究的逐次限定法可限定该段全新世晚期记录较完整的4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是500—720AD、770—1120AD、1460—1620AD和AD1833,平均复发间隔约370~440a,这一结果小于前人所得的约900a的平均复发间隔。因此,应重新评估小江断裂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发现,小江断裂带西支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很可能以分段破裂为主,而在全新世中晚期以来具有丛集及整个西支断裂全段破裂的特征。
- 李西冉勇康吴富峣马兴全张彦琪曹筠
- 关键词:古地震复发间隔
- 东天山三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及其与两次历史地震的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查明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对确定历史地震震中位置和震级大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天山地区历史记载有1842年巴里坤附近的7级地震和1914年巴里坤附近的7级地震,发震构造存在争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认东天山存在3条与这2次历史地震相关的地表破裂带,即碱泉子-洛包泉断裂上的鄯善北塔孜布拉克地表破裂带,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上的雄库尔地表破裂带以及伊吾盆地南缘断裂上的盐池破裂带。综合该地区历史地震文字记录和目前的研究程度分析,认为雄库尔地表破裂带可能与1842年地震相关,而盐池破裂带则与1914年地震相关,塔孜布拉克破裂带可能代表了1次漏记的历史强震。在雄库尔破裂带以东约100km的巴里坤县城南发现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干扰的堆积地层年龄为(3 110±30)a,据此我们不能排除雄库尔地表破裂带延伸至巴里坤县城南一带的可能性。该区域位于文字记载的极震区之内,加之文字记载的1842年地震的影响范围不小于1914年地震,认为1842年地震震级不应小于1914年地震。
- 吴富峣冉勇康陈立春李安
- 关键词:东天山历史地震地震震中地表破裂带
- 走滑断裂几何不连续贯穿过程的大地震响应
- 地表地质填图、大地震地表破裂和模拟试验表明,走滑断裂的几何样式呈现不同尺度的羽列或雁列展布。一般存在左旋左阶、左旋右阶,右旋右阶、右旋左阶4种组合破裂模式,一条断裂宏观上遵循一至2种破裂组合样式。而由于局部介质不均匀或断...
- 冉勇康王虎李彦保陈立春吴富峣
- 干盐池拉分盆地的消亡模式初析
- 干盐池拉分盆地位于宁夏海原县以西,是海原活动断裂带次级剪切断层呈左阶左旋走滑运动的产物,是该带中众多拉分盆地中规模最大、最典型的的一个。对该盆地发育演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重要的大型活动断裂带——海...
- 李彦宝冉勇康王虎吴富峣雷生学李海鸥
- 干盐池拉分盆地盆内新生断层大地震记录与海原断裂带级联破裂地震事件被引量:2
- 2016年
- 沿大型走滑断裂带经常发生导致多个断层段同时破裂的级联破裂地震事件。海原断裂带在1920年海原M 8地震时3个段同时发生破裂,干盐池拉分盆地即为其西段和中段的分段边界。沿该盆地内新生断层的古地震研究揭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至少7次古地震事件证据,最新1次事件为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海原地震之前的1次事件可能与1092年历史地震对应。对比分析表明,这些事件可能均为超过8级的大地震,其复发呈现地震丛集与单个事件相间排列的规律,当前可能处于最近的1个地震丛集期内。该古地震序列与整个海原断裂带的大地震活动历史的对比表明,干盐池拉分盆地内新生断层在级联破裂地震事件发生时并非总是同时破裂,该断层是否参与破裂可能与该次级联破裂事件的震级大小有关。讨论整个走滑断裂带大地震活动历史时应避免仅依据具有一定规模的拉分盆地内部断层的破裂记录。
- 李彦宝冉勇康王虎吴富峣
-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古地震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4
- 2008年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察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km,宽约15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北川破裂带,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破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更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另外,在灌县—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江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一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盲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Ms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a。
- 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
-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发震构造龙门山
- 东天山东段碱泉子-巴里坤断裂系晚第四纪左旋走滑的地质证据被引量:1
- 2016年
- 东天山至阿尔泰一带吸收了约10mm/a的地壳缩短量,占印度-欧亚大陆缩短量(约40mm/a)的^(1/4),其中一部分变形量在阿尔泰一带通过断裂的右旋走滑和块体的逆时针旋转的联合作用吸收,但东天山一带的地壳变形吸收和调节方式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通过近年来在东天山东段碱泉子、巴里坤山和哈尔尼克山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发现东天山东段展布1个左旋走滑断裂系。自西向东,碱泉子-托莱泉断裂、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和哈尔尼克山中央断裂构成该断裂系的主要格架,这个断裂系在东天山晚第四纪乃至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过程中调节了山脉隆升过程的变形分配。这些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随着断裂走向与区域主应力(NE向)夹角大小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活动特征。具体来说,近EW向的碱泉子-托莱泉断裂展现出以走滑为主的特征,这种特征一直延伸到EW—NW向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的雄库尔一带,但自洛包泉以东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开始发育逆冲分量,在巴里坤县城以东断裂的活动则表现为逆冲伴随走滑,往东NWW—EW向的哈尔尼克山中央断裂则又呈现出以走滑为主的特征。断裂系的活动特征耦合在东天山东段的造山过程之中,调节和吸收了部分地壳变形,造山带根部断层的变形在造山过程中可能并不是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释放方式。
- 吴富峣冉勇康李安徐良鑫曹筠
- 关键词:东天山
- 2010年玉树地震(Ms7.1)地表破裂特征、破裂机制与破裂过程被引量:9
- 2011年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Ms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对地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同震位移量进行了精确的测量。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量的结果,对玉树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同震位移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震的破裂机制和破裂过程进行了探讨,取得如下认识:(1)玉树地震形成了沿鲜水河断裂带西北段(甘孜-玉树断裂)分布的东、西两条地表破裂带,西段破裂带分布在微观震中附近的隆宝湖拉分盆地中,长约19km;东段破裂带沿扎曲河南岸及巴塘河西岸山坡展布,长度约31km;上述两条破裂带之间存在约15km的地表破裂空区;(2)野外测量获得玉树地震的最大同震位移量为2.3m,位于东段地表破裂带中部郭央烟宋多附近;(3)地表破裂和野外构造地貌特征均反映了发震断层处于走滑伸展环境,断层左旋走滑过程中伴随正断作用;(4)地震波反演结果和地表破裂分布特征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包括两次子事件,分别在地表形成了隆宝湖破裂带和扎曲河、巴塘河破裂带,隆宝湖及玉树县城西侧的山间谷地是在甘孜-玉树断裂长期活动的破裂带阶区转换拉张过程中形成的两个拉分盆地。
- 潘家伟李海兵吴富峣李宁郭瑞强张伟
-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