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勇康

作品数:148 被引量:3,205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9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5篇地震
  • 48篇古地震
  • 33篇断层
  • 33篇裂带
  • 27篇第四纪
  • 26篇断裂带
  • 24篇晚第四纪
  • 13篇大地震
  • 12篇龙门山
  • 12篇发震
  • 11篇地表破裂
  • 11篇探槽
  • 10篇地质
  • 10篇盆地
  • 10篇汶川地震
  • 8篇南天山
  • 8篇海原断裂
  • 7篇地表
  • 7篇地表破裂带
  • 7篇地貌

机构

  • 146篇中国地震局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陕西省地震局
  • 7篇江苏省地震局
  • 6篇河北省地震局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内蒙古自治区...
  • 4篇天津市地震局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台湾大学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148篇冉勇康
  • 68篇陈立春
  • 37篇王虎
  • 29篇李彦宝
  • 20篇杨晓平
  • 20篇徐锡伟
  • 15篇徐良鑫
  • 12篇陈杰
  • 12篇宫会玲
  • 11篇韩竹军
  • 10篇李安
  • 10篇邓起东
  • 10篇吴富峣
  • 9篇曹筠
  • 8篇梁明剑
  • 8篇张培震
  • 8篇程建武
  • 8篇雷生学
  • 8篇闵伟
  • 7篇李丽梅

传媒

  • 63篇地震地质
  • 6篇第四纪研究
  • 6篇中国地震
  • 5篇科学通报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第五届构造地...
  • 4篇地学前缘
  • 4篇第七届构造地...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2008年活...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核技术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10篇2002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型拉分盆地的生长与走滑断层的位移速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可以用来定量比较不同断裂带或同一断裂带不同时段的活动性,同时还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合理评估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主要受限于两个参数的可靠性,即断层的累积位移量和相应的活动时间。传统上较理想的用于评估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地貌体一般为阶地、冲洪积扇、冲沟等的位错测量和相应活动累积时间的确定,文中则尝试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大箐梁子段三维组合探槽揭示的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的生长模式来约束断层的水平位移速率,基于野外详细的调查、拉分盆地底部14C测年以及实时差分GPS精确测量,约束了则木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断层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2.4±0.2)~3.6mm/a,这比前人给出的滑动速率偏小,但却与古地震资料及GPS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
王虎冉勇康李彦宝
关键词:则木河断裂带探槽
西南天山柯坪推覆构造柯坪塔格山前逆断裂东段晚第四纪的古地震被引量:14
2006年
柯坪推覆构造系是西南天山前陆推覆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试图通过对柯坪推覆构造区的影像解译和野外观察、断错地貌的实测和探槽开挖,探讨柯坪塔格山前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活动。在三岔口以西的五道班一三间房一带和三岔口以东的大山口道班一带,除现代洪积扇外,明显可见2期保存较完整的洪积扇被断错。五道班一三间房地段的3个探槽揭露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该破裂段发生的4次事件,其参考年代为:距今22、14、6.5和4.4ka;重复间隔时间约为:8、7和2ka左右。间隔时间长的事件垂直位移量约1—1.2m,缩短量约1.3—1.4m;间隔时间短的事件,垂直位移量0.20—0.30m,缩短量0.6—0.7m。大山口道班段探槽揭露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2次事件,分别发生在稍早于距今13ka和稍晚于距今6ka。重复间隔时间约7ka。同震垂直位移量约50cm,缩短量130cm左右。
冉勇康杨晓平程建武徐锡伟陈立春
关键词:柯坪塔格晚第四纪古地震
西南天山柯坪塔格前缘断裂带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12
2006年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I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程建武冉勇康杨晓平徐锡伟
关键词:柯坪塔格逆冲断裂晚第四纪断层陡坎
柯坪塔格推覆系活动构造的ETM影像特征与解译被引量:12
2006年
柯坪塔格推覆系所在的区域地震活动频繁而且强烈,关于推覆系的活动构造和(古)地震复发规律亟需具体的基础资料和深入的认识。为此,对挑选的12景Landsat-7ETM影像进行了活动构造专题数字图像处理,并得到推覆系区域范围30m分辨率的ETM3-2-1波段、ETM7-4-3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和野外工作区范围15m分辨率的ETM3-2-1-8波段、ETM7-4-3-8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各2幅。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推覆系活动构造的主要解译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地层标志、线性影像标志和水系标志等。根据这些标志,采用2种影像在同一软件平台的不同图层同时对比解译的方法进行了1/50万区域范围活动构造宏观解译和1/5万局部地点活动构造详细解译。经野外科考工作证实,所采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手段、结果和解译方法是有效的。
陈立春陈桂华陈立泽冉勇康杨晓平
河套盆地托克托台地湖相层研究被引量:47
2005年
野外观察表明托克托台地的湖相层与上覆的黄土之间存在风化剥蚀面。文章选择了一个剖面点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同时在湖相层底部、顶部和黄土层底部采集了3个光释光样品;另外在一个观察点的不整合于上新统之上的河流相中采取了一个OSL样品。通过对这些数据结果的分析,并综合已有的地层年代、孢粉数据和水文工程地质钻孔资料,试图取得对托克托台地湖相层形成年代、环境及台地演变过程的合理认识。结果表明:1)湖相层相当于邻区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2~10万年以前的晚更新世早期;黄土相当于邻区的城川组,形成于8万年之后的晚更新世晚期;形成于3万年左右的湖相层是晚更新世晚期同期沉积黄土相变的结果。2)古气候变化明显,晚更新世早期(12~10万年)气候温和湿润,水量充沛,推测最高湖水位介于海拔1050~1080m之间,在河套盆地形成了一个大湖泊———“河套古湖”,与“萨拉乌苏湖”是分开的;晚更新世晚期(10万年以后)气候干冷,湖水后退,同时意味着黄河开始外流,3万年时期的湖水位为海拔1020m左右。3)上新统地层遭受风化剥蚀使地表处于准平原化,在这一时期和林格尔断裂和鄂尔多斯北缘断裂发生明显位错;约12万年以后,和林格尔断裂停止位错,沉积了晚更新世早期的湖相层,约10万之后湖水向盆地中心退却,并在8万年开始沉积黄土,湖水再也未扩展到台地之上,在这期间鄂尔多斯北缘断裂继续位错直至晚更新晚期大约3万年左右停止,台地最终形成。
李建彪冉勇康郭文生
关键词:台地黄土气候变化河套盆地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破裂分段的古地震学证据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级地震发生后,地表破裂调查表明,沿北川—映秀断裂(BYF);江油—灌县断裂(JGF)分别伴生有大约240km和约7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另外,在彭州小鱼洞一带,发育长度约6km,似连接...
冉勇康陈文山徐锡伟杨志成陈立春王虎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计划与进展
<正>活动断层是指距今10-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现今仍在活动,在未来仍可能活动,并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包括出露地表、被松散沉积物覆盖或被水体覆盖的断层。中国大陆地处印度、欧亚、太平洋和菲律宾海等板块相互...
徐锡伟于贵华冉勇康杨晓平邓起东方盛民丁志峰
文献传递
基于P5像对与GeoEye-1影像的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提取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对P5立体像对、GeoEye-1影像的处理与分析,分别进行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和地层的划分,用检查点法和目视检查法对提取的数字高程模型的误差评估结果显示,误差在5m以内,满足产状提取的要求。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在不同时代的地层边界处和同时代地层内部选择岩层三角面发育较好、产状相对稳定的区域,选取用于地层产状提取的点,并获取其三维坐标,然后在MATLAB环境下根据三点法或多点拟合法原理及公式编程提取地层产状。野外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产状倾角误差均在6°以内,其中85%的误差在4°以内,中误差在3°以内,均在定量研究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分析和总结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5立体像对与GeoEye-1影像提取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方法,有效地约束了浅层构造的形态,减少了构造分析的不确定性,对柯坪的构造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华国冉勇康李安徐良鑫李峰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海原断裂干盐池拉分盆地中央断层的形成机制探讨
2021年
拉分盆地内部的"对角线式中央断层",不仅在拉分盆地的消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对大地震的发生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其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与拉分盆地相比,专门针对中央断层的研究较少,制约了人们对拉分盆地乃至走滑断裂带构造演化过程的理解。文中以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干盐池拉分盆地为例,对盆地内的中央断层开展了地质地貌调查、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探测等工作,着重对该断层的性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获得的主要认识有:1)与前人的认识不同,干盐池盆地中央断层为一条倾向SW的逆走滑断层;2)干盐池盆地为一不对称拉分盆地,其形成演化主要受盆地北缘的南-西华山北麓断层控制,盆地内堆积了厚度> 680m的生长地层且构成了翻转背斜;3)干盐池拉分盆地的实例表明,逆走滑中央断层的形成机制可能是"截弯取直"作用,即初期发育的反向正断层在截弯取直后吸收了边界断层的逆走滑位移而形成,而翻转背斜可能对中央断层的倾向发生旋转有一定影响。
雷生学冉勇康冉勇康李彦宝李海鸥高也
关键词:生长地层海原断裂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被引量:596
2008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南北地震带中段.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只发生过3次6~6(?)级强震.而且其晚第四纪构造活动速率很低,以至于对其潜在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发大地震,该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制是什么?本文在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利用震前的GPS观测结果,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讨.结果表明,5.12汶川大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突发错动的结果,地表上形成20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灌县—江油断裂在地震中也发生了破裂,形成的地表破裂带长达60多公里.震前的GPS观测表明,横跨整个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不超过~2 mm/yr,单条断裂的活动速率不超过~1 mm/yr,与地震地质研究结果和历史地震记录相一致.利用地震地质考察和地震波反演得到的最大同震位移可以获得相当于5.12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000~6000年.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在破裂强度很大的变质杂岩体中,断裂带本身在剖面上呈"犁形"或"铲形"结构,有利于能量积累,形成破坏性巨大的地震.所以,5.12汶川大地震是一次低滑动速率、长复发周期和高破坏强度的巨大地震,是一种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
张培震徐锡伟闻学泽冉勇康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