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德章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填充墙
  • 6篇楼梯
  • 6篇楼梯间
  • 5篇阻尼
  • 5篇减震
  • 3篇受力
  • 3篇受力性能
  • 3篇平面外
  • 3篇消能
  • 3篇消能减震
  • 3篇抗震
  • 3篇抗震性
  • 3篇抗震性能
  • 3篇减震性能
  • 2篇性能研究
  • 1篇受力性能研究
  • 1篇梯段
  • 1篇平面外受力
  • 1篇阻尼器
  • 1篇黏滞阻尼器

机构

  • 1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11篇罗德章
  • 9篇周云
  • 7篇邓雪松
  • 5篇陈章彦
  • 4篇张超
  • 3篇童博
  • 1篇郭阳照
  • 1篇彭岩

传媒

  • 4篇工程抗震与加...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造与设计参数对消能楼梯间减震性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研究不同楼梯支座构造及阻尼填充墙厚度、阻尼填充墙砌体抗压强度、阻尼层剪切强度、减震支座剪切模量等设计参数对消能楼梯间减震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4种不同楼梯支座构造、15个不同设计参数共19个消能楼梯间分析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楼梯支座构造中,设置减震支座可提供一定的水平、竖向刚度,改善楼梯间的屈服情况,减小梯板的竖向翘起位移,有利于地震中保持楼梯的稳定性;不同减震支座设置方案均可实现以减震支座的剪切变形消除梯板支撑效应、发挥良好耗能效果的减震目标;消能楼梯间构造简单、性能稳定,常用设计参数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减震性能;阻尼填充墙厚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大消能楼梯间的刚度、水平承载能力;阻尼填充墙砌体抗压强度的变化对楼梯间减震性能影响较小;阻尼层剪切强度的增大将减小楼梯间的屈服位移,增大阻尼填充墙的压应力,建议采用剪切强度低的阻尼层材料;减震支座的剪切模量越大,梯板竖向翘起位移越小,减震支座剪切模量宜取0.5 MPa以上。
邓雪松罗德章周云陈章彦
关键词:减震性能
楼梯间抗震性能研究及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方法被引量:7
2016年
对楼梯间单元的抗震性能,楼梯间对框架结构、砌体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预制楼梯的抗震性能以及提高楼梯间抗震性能的方法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楼梯间抗震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罗德章周云童博陈章彦
关键词:楼梯楼梯间抗震性能结构抗震
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从试验研究与分析研究两方面对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介绍了改进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主要方法,指出了当前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研究的不足之处,对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提出建议。
陈章彦邓雪松童博罗德章周云
关键词:填充墙受力性能平面外
阻尼填充墙加固震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提出先对震损框架进行局部修复,再采用阻尼填充墙对其进行加固的阻尼填充墙加固震损框架方法,设计制作震损修复框架(CRF)、阻尼填充墙加固震损框架(CRDIWF)以及阻尼填充墙框架(DIWF)三榀足尺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三个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与延性、破坏特征等。试验结果表明:对震损框架先进行局部修复,再采用阻尼填充墙对其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法是可行的;试件CRDIWF的抗侧刚度、承载能力、耗能能力、位移及延性与DIWF基本相当,且均比试件CRF高;阻尼填充墙实现了既定的滑移耗能机制,释放了对框架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试件CRDIWF、试件DIWF的破坏特征与试件CRF一致,破坏时层间位移角为1/37,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1/50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为保证阻尼填充墙工作机制与耗能机制的实现,阻尼填充墙砌体单元的砂浆剪切强度应大于SBS阻尼层的剪切强度。
周云童博陈章彦罗德章郭阳照
关键词:抗震性能抗震加固
消能楼梯间减震性能研究
消能楼梯间是一种新型楼梯间构造,其通过减震楼梯和阻尼填充墙同时消除了梯板的支撑效应和填充墙对结构产生的过强刚度效应及约束效应,提高了楼梯间的抗震性能,保障了楼梯间在地震中的正常使用。本文对消能楼梯间的减震性能,构造、设计...
罗德章
关键词:楼梯楼梯间减震性能
文献传递
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普通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滑动楼梯间框架结构及空框架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消能楼梯间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及消能楼梯间在整体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消能楼梯间同时消除了梯板的支撑效应、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及约束效应,而未明显改变结构的抗侧刚度分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很小;消能楼梯间消耗了输入结构中的大量地震能量,提供了一定的有效附加阻尼比,减小了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消能楼梯间减轻了楼梯间构件、框架梁柱等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程度,改善了结构的屈服情况,有助于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
罗德章邓雪松周云张超
关键词:抗震性能抗侧刚度填充墙
框架阻尼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普通填充墙与阻尼填充墙在平面外单调静力荷载作用下各主要构件的响应,研究阻尼填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揭示阻尼填充墙平面外工作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平面外荷载作用下,阻尼填充墙出平面侧移量集中于中间两层阻尼层,从墙侧移看,阻尼填充墙出平面变形区别于普通填充墙变形模式,其为"图7可知普通为三折线,阻尼填充墙为三折线"变形模式;阻尼填充墙平面外工作机制具体表现为:竖直方向为拱承载机制,水平方向为砌体单元与拉结筋协同受弯工作的工作机制;在平面外受力过程中,顶层、底层砌体单元与其相邻的混凝土框架梁之间的相对滑移现象显著降低了阻尼填充墙平面外承载能力及其刚度。加强砌体单元与顶梁、底梁间的相互作用是保证阻尼填充墙平面外性能的关键。
陈章彦邓雪松周云罗德章张超
关键词:受力性能平面外混凝土框架
阻尼填充墙平面外工作机制与受力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单调静力下,阻尼层剪切强度、柔性端填充物硬度等周边约束程度对阻尼填充墙(damped infill wall, DIW)平面外工作机制与受力性能的影响,揭示了DIW平面外工作机理,给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平面外荷载作用下,不同周边约束程度可使DIW形成六种工作机制类型。低强度砂浆阻尼层抗压强度平均值大于1.2MPa与柔性端填充物弹性模量大于1.5MPa分别是沿墙体高度方向、宽度方向拱承载机制形成的充分条件,该情况下DIW的工作机制合理,承载能力与初始刚度最高;沿墙体高度方向看,DIW各砌体单元作近似刚体运动,平面外位移集中于中间两层阻尼层及中间层砌体单元,变形模式因约束程度不同主要呈现"二折线"、"三折线"以及介于"二折线"与"三折线"三种形式;当低强度砂浆阻尼层抗压强度平均值大于1.2MPa时,DIW的受力以沿墙体高度方向为主,而沿墙体宽度方向的影响可忽略;采用低强度砂浆作为阻尼层时,建议采用抗压强度大于1.2MPa的砂浆,柔性端填充物采用M1.5砂浆或弹性模量大于1.5MPa的材料。
陈章彦邓雪松周云张超罗德章
关键词:平面外受力性能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消能减震楼梯间构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消能减震楼梯间构造,该楼梯间构造包括楼梯和楼梯四周的填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包括若干个梯段,每一梯段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梯梁,所述梯段至少有一端与对应的梯梁弹性连接,而非弹性连接的另...
周云邓雪松罗德章
文献传递
消能减震楼梯间减震性能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提出了改善框架结构楼梯间抗震性能的新方法——消能减震楼梯间,介绍了消能减震楼梯间的构造及其减震原理;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了消能减震楼梯间、普通楼梯间、滑动楼梯间在单调静力荷载下的响应,揭示了消能减震楼梯间的受力特点,对比分析了消能减震楼梯间的减震性能。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楼梯间通过阻尼填充墙、减震楼梯消除了填充墙的刚度和约束效应、楼梯的支撑效应,填充墙、楼梯构件的受力大为降低,得到很好的保护;消能减震楼梯间全面改善了框架结构楼梯间的传力机制,避免了填充墙、楼梯对楼梯间框架梁、柱的受力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消能减震楼梯间构造简单、减震原理明确,减震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邓雪松罗德章周云张超
关键词:减震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