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雪松

作品数:275 被引量:1,224H指数:22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00篇专利
  • 3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8篇建筑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4篇阻尼
  • 92篇耗能
  • 89篇减震
  • 87篇阻尼器
  • 63篇抗震
  • 40篇屈曲
  • 34篇滞回
  • 33篇装配式
  • 30篇建筑
  • 28篇地震
  • 28篇抗震性
  • 28篇抗震性能
  • 28篇隔震
  • 23篇钢管
  • 22篇粘弹性阻尼
  • 22篇抗震加固
  • 22篇混凝土
  • 21篇粘弹性阻尼器
  • 21篇耗能支撑
  • 18篇消能减震

机构

  • 262篇广州大学
  • 12篇华南建设学院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广东技术师范...
  • 3篇苏州工业园区...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建筑大...
  • 1篇四川省建筑科...
  • 1篇华森建筑设计...
  • 1篇深圳市市民中...
  • 1篇常州容大结构...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作者

  • 274篇邓雪松
  • 218篇周云
  • 71篇吴从晓
  • 66篇张超
  • 22篇吴从永
  • 21篇邹征敏
  • 11篇陈麟
  • 11篇王廷彦
  • 9篇钱洪涛
  • 9篇石菲
  • 9篇褚洪民
  • 8篇郭永恒
  • 8篇陈真
  • 7篇陈子康
  • 7篇罗德章
  • 6篇徐赵东
  • 6篇汤统壁
  • 6篇聂一恒
  • 5篇丁鲲
  • 5篇龚健

传媒

  • 25篇土木工程学报
  • 25篇工程抗震与加...
  • 16篇地震工程与工...
  • 11篇建筑结构学报
  • 9篇振动与冲击
  • 8篇防灾减灾工程...
  • 6篇世界地震工程
  • 5篇工程力学
  • 4篇广州大学学报...
  • 3篇第五届全国防...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四川建筑科学...
  • 2篇钢结构
  • 2篇高等建筑教育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2篇第十一届高层...
  • 2篇第七届全国防...
  • 2篇全国首届防震...

年份

  • 3篇2023
  • 13篇2022
  • 22篇2021
  • 14篇2020
  • 16篇2019
  • 17篇2018
  • 5篇2017
  • 14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16篇2011
  • 31篇2010
  • 14篇2009
  • 16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2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竖向抗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中,水平向地震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抗震设计方法。然而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大量震害现象的分析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竖向...
邓雪松聂一恒周云
关键词:竖向地震竖向隔震
一种用于提升减震效果的震损连梁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减震效果的震损连梁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加固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剪力墙和连梁的固定钢板,位于两段连梁中部用于连接前后两组固定钢板的弹性记忆钢板,位于弹性记忆钢板与连梁之间的钢管铅芯阻尼器和纯铅芯阻尼器,...
王廷彦周云邓雪松
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新体系被引量:14
2006年
本文总结了高位转换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分析了高位转换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解决高位转换结构体系存在的本质问题,提出了将耗能减震技术应用于高位转换结构体系中,形成高位转换耗能减震结构新体系;探讨了该新体系的优越性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应解决的问题。
周云吴从永邓雪松张兴富吴从晓
关键词:抗震性能耗能减震装置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消能支墩及消能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消能支墩及消能结构,消能支墩包括支墩、下支墩和消能器,消能器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设置在上支墩或下支墩的其中之一上,第二组件设置在其中另一个上,第一组件上...
张超凌彬邓雪松吴从晓林容粤
文献传递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设计制作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数值仿真分析,并对数值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数值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轴压比以及后浇区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后浇区长度对构件的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耗能等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轴压比、后浇区材料强度对构件的初始刚度影响较小,而后浇区长度对构件的初始刚度影响较为明显;构件承载力随轴压比提高而降低,而随后浇区长度增加而提高,后浇区钢筋材料强度提高时,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略有提高;后浇区混凝土强度对构件的耗能性能影响较小,而轴压比、后浇区钢筋强度和后浇区长度对构件的耗能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吴从晓张玉凤张超邓雪松周云
关键词:梁柱节点刚度承载力耗能
某周期比超限偏心结构地震反应控制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以周期比超限的某偏心结构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SAP2000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黏滞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软钢阻尼器、复合铅黏弹性阻尼器和钢支撑五种减震方案对其进行扭转控制,针对不同扭转控制方案分别进行了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多遇地震作用下各控制方案的周期比、层间位移、支撑内力及阻尼器的耗能能力。研究表明:五种控制方案均具有有效抑制结构扭转振动响应的能力,降低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并使之满足规范要求;后四种控制方案能明显减小结构的周期比,将结构第一扭转反应控制在第三振型;对于此类偏心结构体系的扭转振动控制,本文建议阻尼器设置应尽量远离刚度中心,以达到最佳扭转控制效果。
邓雪松聂一恒汤统壁周云
关键词:偏心结构周期比阻尼器地震响应分析
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普通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滑动楼梯间框架结构及空框架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消能楼梯间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及消能楼梯间在整体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消能楼梯间同时消除了梯板的支撑效应、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及约束效应,而未明显改变结构的抗侧刚度分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很小;消能楼梯间消耗了输入结构中的大量地震能量,提供了一定的有效附加阻尼比,减小了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消能楼梯间减轻了楼梯间构件、框架梁柱等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程度,改善了结构的屈服情况,有助于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
罗德章邓雪松周云张超
关键词:抗震性能抗侧刚度填充墙
光纤健康监测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中的研究与应用
张季超邓雪松李宏胜谭均挠朱文正杨国荣王可怡许勇周观根郝卫增张建林林群夫黄海荣尹火娇刘晨曹军伟
(1)该项目来源于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光纤健康监测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中的研究与应用》(2006B37301009),属于工业技术领域,主要针对广东科学中心E区结构和隔震支座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健康状况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测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安装工艺
PCF-MDC体系技术方案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围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PCF-MDC)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2种金属阻尼器、1套可拆卸型连接方案和金属阻尼器设计方法。为验证阻尼器设计方法及连接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该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等同现浇”的“湿”框架(PCF)节点、采用狗骨阻尼器(PCF-DB)和双弯曲板阻尼器(PCF-DP)的PCF-MDC节点。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性能、耗能特性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PCF-MDC节点的承载力均达到预期设计值,采用双弯曲板阻尼器的PCF-DP节点承载性能更优,安全储备更足;PCF-MDC节点的耗能特性和抗震性能优于“等同现浇”的PCF节点;连接方案能可靠的传递金属阻尼器与预制构件间的内力。金属阻尼器先于预制构件屈服形成的梁铰耗能机制合理有效,且具备“集中损伤”特性,为震后更换阻尼器实现结构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从晓李定斌张骞吴从永吴从永
关键词: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
一种交通用缓冲隔离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用缓冲隔离柱。本实用新型的交通用缓冲隔离柱包括刚性柱体、缓冲体、外壳和连接盖,缓冲体包括贴合设置在刚性柱体外部的黏弹性材料层,外壳两端开口并且贴合设置在缓冲体外部,连接盖包括上连接盖和下连接盖,上...
周云李家乐邓雪松
文献传递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