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诗豪

作品数:1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4篇基因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肿瘤
  • 3篇出血
  • 2篇异基因
  • 2篇预后
  • 2篇入路
  • 2篇肿瘤发生
  • 2篇细胞
  • 2篇脑出血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表达基因
  • 2篇差异表达基因
  • 2篇差异基因
  • 2篇垂体
  • 1篇单侧

机构

  • 15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郑诗豪
  • 7篇黄绳跃
  • 6篇陈忠仪
  • 5篇刘宇清
  • 5篇洪文瑶
  • 4篇廖正俭
  • 4篇陈明武
  • 4篇王开宇
  • 4篇黄绍崧
  • 4篇张文清
  • 3篇杨波
  • 3篇张扬
  • 2篇林伟
  • 1篇欧启水
  • 1篇何炳蔚
  • 1篇温玉星
  • 1篇王健红
  • 1篇吴薇

传媒

  • 3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横窦、乙状窦简易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一种术中横窦、乙状窦简易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拟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31例。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制作颅骨三维虚拟模型,以二腹肌沟及其颅骨表面延长线为 y 轴,二腹肌沟顶点为原点O,构建直角坐标体系,确定横窦-乙状窦交角(transverse sigmoid sinus junction,TSSJ)的坐标值,指导术中横窦、乙状窦定位和骨瓣成形。最后,分析TSSJ在坐标系中的分布,总结其定位误差值及损伤发生率。结果在虚拟模型坐标系中,右侧16例患者(88.9%)TSSJ分布于右上象限,坐标平均值为(6.24±4.14,17.28±4.64),左侧11例患者(84.6%)位于左上象限,坐标平均值为(-4.1 ± 5.41 ,20.69±6.13)。所有患者术中均准确定位TSSJ,其定位误差值为(0.2~0.5)cm,平均为(0.37± 0.11)cm 。形成骨瓣过程中,2例患者(6.5%)出现横窦、乙状窦损伤,术后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皮下积液、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通过寻找有效解剖标志,构建直角坐标系,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确定TSSJ的坐标,这种简易的定位方法有助于术中静脉窦准确定位,减少骨瓣缺损,操作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洪文瑶刘宇清王健红张文清廖正俭郑诗豪黄绳跃
关键词:直角坐标系
鞍结节脑膜瘤两种手术方法的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和单侧额底入路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鞍结节脑膜瘤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1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额底组)22例,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眶外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变化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在额底组和眶外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眶外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额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具有开关颅简单,组织创伤小,术野清晰足够,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陈明武郑诗豪王开宇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
术前外周血NLR,dNLR及LMR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间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这些指标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分析NLR,dNLR和LMR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dNLR和LM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分界点,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dNLR和LMR对GBM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术前NLR与dNLR呈明显正相关(P<0.001),NLR与LMR以及dNLR与LMR则呈负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确定NLR,dNLR和LMR预测生存的最佳分界点分别为2.42,1.53和3.85。NLR≤2.42组和NLR>2.42组、dNLR≤1.53组和dNLR>1.53组、LMR<3.85组和LMR≥3.85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LR≤2.42组的患者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5月)明显长于NLR>2.42组(中位生存期11月)(P<0.05);dNLR≤1.53的GBM患者,其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7月)要长于dNLR>1.53的患者(中位生存期12月)(P<0.05);LMR<3.85的患者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0月)则要明显短于LMR≥3.85组(中位生存期14.5月)(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dNLR和LMR均为影响GBM患者预后的因素(P<0.001),但只有NLR和LMR为预测GB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且NLR的预测效果要优于LMR。结论术前NLR,dNLR和LMR均为影响GBM患者预后的因素,其中NLR和LMR为独立预后因素,且NLR对GBM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效果优于LMR。
黄金兰郑诗豪欧启水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神经胶质瘤单核细胞
lncRNA OIP5-AS1调节miR-942-5p/CHEK1轴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义转录本1(OIP5-AS1)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33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14例、高级别胶质瘤19例)和3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组织和细胞中OIP5-AS1、微小RNA-942-5p(miR-942-5p)和检查点激酶1(CHEK1)mRNA表达,分析胶质瘤组织中OIP5-AS1、miR-942-5p和CHEK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SHG-44、U251、H4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HA,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HEK1蛋白表达。将U87细胞分为对照(NC)组、siRNA阴性对照(si-NC)组、OIP5-AS1 siRNA(si-OIP5-AS1)组、siOIP5-AS1+inhibitor阴性对照(si-OIP5-AS1+anti-NC)组、si-OIP5-AS1+miR-942-5p抑制剂(si-OIP5-AS1+anti-miR-942-5p)组,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试剂进行转染。转染后,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IP5-AS1、miR-942-5p和CHE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和RNA免疫沉淀(RIP)实验验证OIP5-AS1和miR-942-5p以及CHEK1和miR-942-5p的相互作用。结果 OIP5-AS1和CHEK1在脑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过表达,miR-942-5p呈低表达(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OIP5-AS1与miR-942-5p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miR-942-5p与CHEK1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HEK1与OIP5-AS1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OIP5-AS1、CHEK1 mRNA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织,而高级别胶质瘤中的miR-942-5p水平明显低于低级别组织(P<0.01)。沉默OIP5-AS1可显著上调miR-942-5p,抑制CHEK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5);沉默OIP5-AS1可显著抑制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U87细胞凋亡(均P<0.05);下调miR-942-5p可上调CHEK1表达,阻断OIP5-AS1沉默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均P<0.05)。双荧光素酶和RIP实验证实miR-942-5p�
陈明武王开宇杨波郑诗豪
关键词:细胞运动肿瘤侵润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MRI和CT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颅骨、血管和肿瘤等组织结构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进行数据信息提取和重建,并在同一坐标系下实现重组和融合,形成三维可视化复合虚拟模型,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将三维可视化复合虚拟模型实体化,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然后,对5例患者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术前均构建出三维可视化复合虚拟模型。3D技术打印出垂体腺瘤实体模型,可清晰地显示肿瘤与颅骨、蝶窦、鞍底及鞍底硬膜、颈内动脉、海绵窦的关系,可清晰显示肿瘤与鞍区、垂体、周边动脉及静脉窦的关系。5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在经蝶垂体腺瘤术前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能有效指导医生制定与完善手术方案,有助于精准切除肿瘤,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陈忠仪洪文瑶廖正俭郑诗豪黄绳跃刘宇清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CTP灌注参数联合脑电图对aSAH继发癫痫及预后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脑CT灌注成像(CTP)参数联合脑电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继发癫痫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SAH患者78例,其中CTP联合脑电图检查40例(联合组),单独CTP检查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动态EEG Young分级、脑血管痉挛与痫样发作检出情况,比较发生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者的CTP参数、痫样发作与未发作者CTP参数、预后,分析单独CTP、CTP联合脑电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联合组EEG Young分级Ⅰ、Ⅱ、Ⅲ、Ⅳ、Ⅴ型分别3、5、19、11、2例;联合组脑血管痉挛、痫样发作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发生脑血管痉挛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较未发生脑血管痉挛者低,而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延长(P<0.05);联合组中痫样发作者的脑电图类型构成与未发作者存在差异(P<0.05),痫样发作者以Ⅲ、Ⅳ型为主,非发作者以Ⅱ型为主;痫样发作者改良Rankin评分高于非发作者(P<0.05),联合组评估预后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而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CTP相比,CTP联合脑电图对aSAH患者继发癫痫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明武郑诗豪杨波王开宇
关键词:脑CT灌注成像脑电图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预后
脑囊虫病手术治疗对策探讨(附6例病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根据脑囊虫病的特征,探讨手术治疗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脑囊虫病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特征,应用不同手术对策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6例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除1例因脑积水需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外。其余患者均获手术成功,且恢复情况良好,一直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结论 6例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特征,应用不同手术治疗对策,有效消除了脑囊虫病的并发症和致残,值得今后同行手术借鉴和参考。
温玉星郑诗豪黄绍崧林伟
关键词:脑囊虫病
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数字成型钛网进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血肿量>35 ml 11例,其中神志不清3例,采用急诊血肿清除术治愈;神志清醒但术后3 d内发现血肿3例,采用尿激酶灌注引流治愈;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但3 d后血肿逐渐增大5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愈。血肿量20~30 ml 4例,未出现意识、瞳孔及病人肢体活动变化,采用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15例病人未复发。结论对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迟发性血肿,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动态复查颅脑CT,并及时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预后良好。
张文清黄绳跃郑诗豪陈忠仪洪文瑶廖正俭
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的3D打印胶质瘤实体模型制造与应用
2019年
目的研究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的胶质瘤3D打印实体模型制造与应用。方法利用患者颅脑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图像,针对颅骨、血管、肿瘤、脑组织、头皮等进行数据信息提取重建,并在同一坐标系下实现装配融合,分别建立CT和MRI图像的三维复合虚拟模型,再将二者融合配准,获得信息较为完整的颅脑三维虚拟模型,经3D打印制作出胶质瘤实体模型,应用于术前、术中参考。结果成功重建6位胶质瘤患者的颅脑实体模型,模型清晰显示肿瘤特征及其与周围颅骨、血管、脑组织、侧脑室的位置关系,将其应用于术前规划与术中参考,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肿瘤影像学全切除率100%,术后1个月卡氏功能状态评分为(93.7±5.3)分,较术前(73.2±10.5)分高。结论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的胶质瘤3D打印实体模型,对术者了解肿瘤特征、优化手术预案、术中准确定位、有效保护重要血管与脑功能区,提高肿瘤切除率、达到个性化的手术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帮助。
刘宇清吴薇杨智坤何炳蔚黄绳跃林伟张扬郑诗豪
关键词:多模图像融合胶质瘤3D打印
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清除丘脑出血(附21例报告)
2022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在丘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应用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清除丘脑出血的2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术前患者丘脑出血血肿量平均(28.95±5.10)ml。血肿分型中,后外侧型12例(57.14%),内侧型5例(23.81%),前外侧型4例(19.05%),无背侧型患者。术后8~24h内患者均复查颅脑CT,提示血肿清除80%~97%,平均(85.90±4.23)%,无术后再出血,围术期死亡2例(9.52%),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9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1~2分5例(26.32%),3~4分6例(31.58%),5分7例(36.84%),6分1例(5.26%)。结论侧脑室额角造瘘经脉络裂入路清除丘脑出血手术开关颅简单快速、解剖定位清晰、血肿清除微创且确切。血肿量超过20ml的后外侧型丘脑出血及部分前外侧型、内侧型丘脑出血可能是此手术入路的适应证。
陈明武郑诗豪王开宇
关键词:丘脑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