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绳跃

作品数:106 被引量:722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颅内
  • 22篇手术
  • 17篇颅脑
  • 15篇血肿
  • 15篇出血
  • 13篇动脉瘤
  • 13篇外科
  • 13篇脑损伤
  • 12篇脑膜
  • 12篇脑室
  • 11篇术后
  • 11篇脑出血
  • 11篇脑膜瘤
  • 10篇外伤
  • 9篇颅脑损伤
  • 8篇肿瘤
  • 7篇动脉
  • 7篇颅内动脉
  • 6篇内压
  • 6篇重型

机构

  • 100篇福建省立医院
  • 17篇福州大学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省第二人...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05篇黄绳跃
  • 37篇王开宇
  • 33篇刘宇清
  • 29篇洪文瑶
  • 21篇廖正俭
  • 17篇何炳蔚
  • 15篇陈忠仪
  • 13篇陈明武
  • 13篇张文清
  • 11篇黄克清
  • 10篇魏晨斌
  • 9篇魏德
  • 7篇林伟
  • 7篇吴成翰
  • 7篇辛惠宁
  • 7篇郑诗豪
  • 6篇林菊珊
  • 6篇李会忠
  • 6篇杨波
  • 5篇严晓华

传媒

  • 30篇福建医药杂志
  • 12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创伤与急诊电...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海峡药学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鞍上脑膜瘤被引量:1
2003年
黄绳跃王开宇
关键词:CTMRI外科手术鞍上脑膜瘤
4类材料包裹治疗犬梭形动脉瘤的高频超声观察与病理学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生物膜等4类材料包裹治疗犬梭形动脉瘤(FFA)模型的远期疗效。方法 10只犬的20枚梭形动脉瘤分别用生物膜、自体颈外静脉(EJV)、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片(e-PTFE)、涤纶片等建立完全匹配包裹模型各5枚,观察建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病理学改变。结果随建模时间延长,EJV降解、模型膨胀性增大,瘤壁机化、钙化、炎症反应严重,24个月破裂并闭塞1枚;涤纶片无降解、瘤壁炎症反应严重,6个月5枚瘤腔完全闭塞;e-PTFE无降解、瘤壁炎症反应轻、有钙化趋向,24个月e-PTFE出现1枚闭塞;生物膜包裹3个月后开始多层次降解,并诱导组织再生,无炎症反应。高频超声动态观察提示不同包裹材料与瘤壁微小间隙、增生斑块、血管弹性等的演变过程以及模型的不同部位血流速度有着不同的变化(P<0.05)。结论包裹材料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组织排斥反应是影响血流动力学与包裹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生物膜被动降解同时原位诱导组织再生,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是动脉瘤包裹治疗的理想材料。
张文清漆松涛沈衍富黄绳跃袁苏涛魏晨斌俞训彬丁桂升黄绍嵩林伟魏德
关键词:动脉瘤模型高频超声生物力学性能
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3.6岁。临床诊断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分级为I-Ⅳ级。起病至CTA检查时间为14h-30d。
黄绳跃王开宇刘伯伟
关键词:CTA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平均年龄
术中横窦、乙状窦简易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一种术中横窦、乙状窦简易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拟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31例。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制作颅骨三维虚拟模型,以二腹肌沟及其颅骨表面延长线为 y 轴,二腹肌沟顶点为原点O,构建直角坐标体系,确定横窦-乙状窦交角(transverse sigmoid sinus junction,TSSJ)的坐标值,指导术中横窦、乙状窦定位和骨瓣成形。最后,分析TSSJ在坐标系中的分布,总结其定位误差值及损伤发生率。结果在虚拟模型坐标系中,右侧16例患者(88.9%)TSSJ分布于右上象限,坐标平均值为(6.24±4.14,17.28±4.64),左侧11例患者(84.6%)位于左上象限,坐标平均值为(-4.1 ± 5.41 ,20.69±6.13)。所有患者术中均准确定位TSSJ,其定位误差值为(0.2~0.5)cm,平均为(0.37± 0.11)cm 。形成骨瓣过程中,2例患者(6.5%)出现横窦、乙状窦损伤,术后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皮下积液、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通过寻找有效解剖标志,构建直角坐标系,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确定TSSJ的坐标,这种简易的定位方法有助于术中静脉窦准确定位,减少骨瓣缺损,操作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洪文瑶刘宇清王健红张文清廖正俭郑诗豪黄绳跃
关键词:直角坐标系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致难治性癫痫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致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FCD致难治性癫痫患者60例进行随访,随访结果按照Engel分级的方法分为预后良好和不良两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3年,预后EngelⅠ级43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MRI检查阴性、发作频率≥1次/周以及致痫灶不完全切除为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4.019(1.081-14.942)、3.736(1.043-13.383)以及5.217(1.373-19.821)。结论FCD致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RI检查阴性、发作频率≥1次/周以及致痫灶不完全切除。
陈忠仪洪文瑶黄绳跃张文清刘宇清
关键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癫痫手术预后
检测IL-6、NSE评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依达拉奉对患者的脑免疫保护作用
2019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IL-6)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显微夹闭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清IL-6、NSE含量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3d后IL-6和NSE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d、14d后,研究组IL-6、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清IL-6与NSE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达到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提高患者临床预后。
刘慎敏龙瑞斌朱惠廖正俭黄绳跃刘宇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依达拉奉IL-6NSE神经保护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临床特征,为减少或避免脑膨出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发生率67.7%,术前广泛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肿胀,术后新发颅内血肿和(或)脑挫裂伤灶扩大、脑积水、大面积脑梗死、张力性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是导致术后脑膨出的重要原因。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与预后有相关性(Spearman=0.990,双侧P=0.000).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高,需要严格把握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指征,预防或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导致术后颅高压的并发症。
杨波洪文瑶魏晨斌魏德黄绳跃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脑膨出颅脑损伤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MRI和CT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颅骨、血管和肿瘤等组织结构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进行数据信息提取和重建,并在同一坐标系下实现重组和融合,形成三维可视化复合虚拟模型,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将三维可视化复合虚拟模型实体化,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然后,对5例患者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术前均构建出三维可视化复合虚拟模型。3D技术打印出垂体腺瘤实体模型,可清晰地显示肿瘤与颅骨、蝶窦、鞍底及鞍底硬膜、颈内动脉、海绵窦的关系,可清晰显示肿瘤与鞍区、垂体、周边动脉及静脉窦的关系。5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在经蝶垂体腺瘤术前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能有效指导医生制定与完善手术方案,有助于精准切除肿瘤,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陈忠仪洪文瑶廖正俭郑诗豪黄绳跃刘宇清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价值。方法对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未发生脑疝患者于发病72h内行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术中以DSA评估动脉瘤是否累及载瘤动脉,行DSA引导下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动脉瘤孤立术或球囊临时阻断辅助下动脉瘤塑形夹闭治疗,同步清除血肿。实时监测术中治疗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CTA表现;于出院及末次随访时以格拉斯哥转归评分(GOS)评价疗效,GOS≥4分认为治疗效果良好。结果对5例行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搭桥,术中DSA示桥血管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6例行动脉瘤塑形夹闭,术中3例误夹穿支血管,1例夹闭不全,调整瘤夹位置后夹闭效果满意。术后并发小灶性脑梗死2例,癫痫1例。出院时、末次随访时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均占81.82%(9/11)。术后6个月均未见复发,吻合口及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对难以直接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采用DSA杂交手术室"一站式"精准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张文清黄绳跃冯文峰漆松涛温玉星黄为琰陈忠仪
关键词:颅内出血
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数字成型钛网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数字成型钛网进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结果血肿量>35 ml 11例,其中神志不清3例,采用急诊血肿清除术治愈;神志清醒但术后3 d内发现血肿3例,采用尿激酶灌注引流治愈;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但3 d后血肿逐渐增大5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愈。血肿量20~30 ml 4例,未出现意识、瞳孔及病人肢体活动变化,采用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15例病人未复发。结论对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后迟发性血肿,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动态复查颅脑CT,并及时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预后良好。
张文清黄绳跃郑诗豪陈忠仪洪文瑶廖正俭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