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皮瓣
  • 8篇支皮瓣
  • 8篇穿支
  • 8篇穿支皮瓣
  • 6篇血管
  • 6篇造影
  • 4篇血管造影
  • 3篇动脉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外科
  • 3篇静脉
  • 2篇糖尿病足
  • 2篇浅动脉
  • 2篇显微外科
  • 2篇解剖学
  • 2篇静脉造影
  • 2篇CHOKE
  • 1篇动脉穿支
  • 1篇动物

机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
  • 6篇宁波大学医学...
  • 4篇宁波卫生职业...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王建红
  • 11篇唐茂林
  • 6篇梅劲
  • 5篇丁茂超
  • 4篇毛以华
  • 4篇吴东方
  • 3篇赵丽娜
  • 3篇魏鹏
  • 3篇陈世新
  • 2篇胡斯旺
  • 2篇崔怀瑞
  • 2篇陈薇薇
  • 2篇章伟文
  • 2篇陶友伦
  • 2篇吴东方
  • 2篇邹天乐
  • 1篇王胜伟
  • 1篇庄跃宏
  • 1篇潘佳栋
  • 1篇徐达传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Chock血管扩增的观察研究
2016年
目的通过新型大鼠皮肤血管实时观察窗套件(皮窗)直视下观察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变化情况,以探讨糖尿病对大鼠皮瓣Choke血管扩增产生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只(正常大鼠),实验组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两组大鼠均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区为目标观察区制作皮瓣模型,分时间点进行灌注、摄X线片,在Scion Image Beta 4.02中测量各时间点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的灰度值和穿支体区血管的灰度值,并计算它们的比值(谷-峰比),通过对比总结糖尿病对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两组Choke区皮窗内血管数目、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管扩增率及灰度值的谷-峰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鼠背部Choke体区及Choke体区间血管血管扩增成一定时程差异,糖尿病大鼠亦有此规律,但患糖尿病的大鼠Choke血管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魏鹏陈薇薇王建红胡斯旺吴东方唐茂林丁茂超梅劲章伟文
关键词:糖尿病皮瓣
前臂背侧部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前臂背侧部穿支来源、数量、起始、管径、长度、变异情况,为前臂背侧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新鲜成人标本10具,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另有20侧上肢标本经腋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动脉造影标本行CT扫描后,对前臂穿支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前臂标本进行层次解剖。主要观测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外径、蒂长及与肱骨外上髁距离等。穿支分布面积应用Scion Image进行测量。结果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中上段发出(5±2)支穿支供应皮肤。每个穿支斜行0.8-2.7cm,穿过肌间隙后入皮下,蒂长(2.5±0.2)cm,穿支平均外径(0.5±0.1)mm,单穿支供血面积为(22.0±15.O)cm^2。骨间前动脉背侧皮穿支主要分布于前臂远侧1/3段和腕背部,平均直径0.8mm。结论以骨问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穿支皮瓣,以骨问前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转位穿支皮瓣,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欣王建红梅劲胡浩良王胜伟潘佳栋王杨剑章伟文
关键词: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16足)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溃疡进行了皮瓣移植手术修复创面(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并对其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16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和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6-18个月,16例皮瓣质地弹性良好。结论糖尿病足溃疡采用吻合股外侧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效果良好。
王建红陈薇薇魏鹏俞淼王猛何松峡梅劲唐茂林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皮瓣
基于EndNote在线糖尿病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的流行现状、研究水平、推断研究热点及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 for Windows,以美国PubMed、中国知网(CNKI)等大型文献数据库为统计源,对有关糖尿病足的研究文献进行流行病学计量分析。结果1934年至2018年2月28日PubMed收录糖尿病足研究文献13854篇,中国知网收录糖尿病足研究文献14561篇。国内、外关于糖尿病足研究的文献量自2000年后成倍数增长,关键词词频关注度较高的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溃疡、感染及坏疽。结论糖尿病足已成为国内、外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横向骨搬移术在糖尿病足的显微外科干预措施中极具发展潜力。
王建红谢雪梅李艳清陶友伦
关键词:糖尿病足流行病学ENDNOTE足外科
Choke vessles与穿支皮瓣的扩展机制研究
唐茂林陈秀芳吴东方毛以华王建红丁茂超赵丽娜等
该项目应用"一次性整体微血管标识术",MDCT、高分辨率显微CT(Micro-CT)扫描,以及"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对人体及大鼠的微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真实地再现了动脉及静脉血管体间有效吻合-Choke...
关键词:
去细胞全肾生物支架的制备研究及动物模型的构建
梅劲张建色唐茂林戴开宇王建红吴东方赵丽娜
慢性肾脏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部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超过三个月。据了解,慢性肾脏疾病的死亡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然而,慢性肾脏疾病...
关键词:
关键词:肾脏疾病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尸体20具(40侧),行一次性全身乳胶灌注5具,全身动脉造影15具。通过直接层次解剖,应用图像分析和测量系统Scion image,对小腿前外侧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对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三维重建。结果该区共有外径≥0.5mm的穿支(7.0±3.0)支,外径(0.7±0.2)mm,蒂长(3.3±1.7)cm,穿支的供血面积(33.0±8.0)cm2。腓浅动脉起始外径(1.2±0.3)mm,干长(5.6±1.8)cm,与中、下1/3处腓浅下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穿支吻合构成一条几乎不减少口径的血管链。结论腓浅动脉与腓浅下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穿支相吻合构成的血管链供养小腿前外侧区皮肤,由此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是切实可行的。
杨晓东王建红吴东方梅劲刘杨武杨锦张根福唐茂林
关键词:穿支皮瓣显微外科
股部皮穿支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测股部穿支分布特点,为临床设计嵌合皮瓣、血流桥接等特殊形式的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15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然后进行层次解剖并配合X线摄片,应用Scion Image对各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股部共有外径≥0.5mm的穿支(41±4.0)支,平均外径(0.8±0.1)mill,平均蒂长(d.2±1.7)cm,平均供血面积(44±6.4)cm。。股前内、外侧区中部,股后区的上部穿支较多。结论①由表及里的三维重建方法,可清晰地显示皮下组织内穿支的来源与分布特点;②股部各区均具备形成常规穿支皮瓣或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形态学基础。
季卫平李浩黄颖宝俞淘涛王建红梅劲
关键词:穿支皮瓣显微外科手术
静脉造影研究
目的:探索静脉造影的方法并分析其造影机制。方法:(1)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20只,再随机分成4小组,每小组5只,通过颈内静脉和尾静脉同时分别灌注不同高浓度的造影剂;B组20只,再随机分成4小组,每小组5只,...
王建红吴东方陶友伦邹天乐丁茂超唐茂林魏鹏
文献传递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解剖学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安全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红色乳胶灌注新鲜尸体标本2具;使用改良了的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技术,灌注新鲜尸体标本8具。后者中的2具尸体,使用螺旋CT进行扫描并通过相应的软件存储扫描得到的图像,并三维重建。然后,对10具尸体层次解剖追踪颏下区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并拍摄X线片。同时应用ScionImage软件对颏下动脉营养区域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结果颈前区和下颌前区皮肤和肌肉的营养主要通过: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颏下动脉、颏动脉、面动脉等几个主要动脉的穿支供应。颏下动脉从面动脉起始处的直径为(1.7±0.4)mm,沿途发出(1.8±0.6)支穿支营养颏下区的皮肤。颏下动脉营养皮肤的范围为(45±10.2)cm2。其最大的一个穿支出现于二腹肌前腹内侧缘的后面。同时,面动脉、颏下动脉、舌下动脉的穿支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本文阐述了颏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并结合重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皮瓣血供和皮瓣设计提供了依据。
丁茂超毛以华陈世新邹天乐王建红唐茂林
关键词:穿支皮瓣颏下动脉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数字解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