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以华

作品数:44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皮瓣
  • 21篇穿支
  • 19篇血管
  • 17篇支皮瓣
  • 17篇穿支皮瓣
  • 14篇造影
  • 12篇血管造影
  • 11篇动脉
  • 8篇解剖学
  • 8篇可视化
  • 8篇CHOKE
  • 6篇可视化研究
  • 5篇VESSEL...
  • 5篇穿支血管
  • 4篇形态学
  • 4篇三维重建
  • 4篇数字解剖学
  • 4篇皮瓣设计
  • 4篇皮动脉
  • 4篇微血管

机构

  • 26篇温州医学院
  • 17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长江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 1篇滨州市滨城区...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4篇毛以华
  • 33篇唐茂林
  • 29篇丁茂超
  • 13篇梅劲
  • 13篇陈世新
  • 11篇崔怀瑞
  • 9篇胡斯旺
  • 8篇赵丽娜
  • 7篇陶友伦
  • 5篇周鹏
  • 5篇涂盈盈
  • 5篇陈绍鹤
  • 5篇吴东方
  • 5篇徐世敏
  • 5篇邹天乐
  • 4篇徐灵通
  • 4篇王建红
  • 4篇王建红
  • 3篇戴开宇
  • 3篇朱昭炜

传媒

  • 7篇解剖学报
  • 6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数理化学习(...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十二届全军...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宁波市医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oke vessles与穿支皮瓣的扩展机制研究
唐茂林陈秀芳吴东方毛以华王建红丁茂超赵丽娜等
该项目应用"一次性整体微血管标识术",MDCT、高分辨率显微CT(Micro-CT)扫描,以及"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对人体及大鼠的微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真实地再现了动脉及静脉血管体间有效吻合-Choke...
关键词:
穿支血管的三维动态可视化研究及其应用
唐茂林梅劲高伟阳丁茂超毛以华楼新法陈世新胡斯旺
整形与修复外科的关键技术是组织瓣移植(主要是皮瓣转移),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器官再造(如气管、舌、乳房及生殖器再造等)都需要皮瓣。血供是皮瓣移植成功的第一要素,而穿支是皮瓣的血供之源该项目应用"一次性整体血管标识术"、...
关键词:
关键词:组织瓣移植可视化软件
人羊膜对大鼠背部跨区皮瓣成活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跨区皮瓣远端皮下羊膜包埋对其成活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只。在大鼠背部正中线的右侧.切取以髂腰动脉为蒂.跨越两个choke血管区、大小为3cm×10cm的跨区皮瓣。实验组在皮瓣远端皮下包埋羊膜后原位缝合.对照组直接原位缝合。每组3只SD大鼠,分别在术前、术后1d、3d、7d连续监测穿支蒂部血流。每组9只SD大鼠分别在术前、术后3d、7d,在ChokeⅡ区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动、静脉形态,并计算两组管径大小改变的相对值。每组7只SD大鼠,术后7d时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同时,每组取其中3只.行明胶-氧化铅造影观察皮瓣血管形态。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7d的成活率分别为(89.09±4.23)%和(74.56±5.59)%.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48,P=0.00)。X线片显示,术后7d实验组蒂部髂腰动脉比对照组粗、实验组ChokeⅡ区血管管径比对照组粗。皮瓣血管蒂部血流检测显示,术后1d、3d,实验组血流量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9、3.06;P值分别为0.03、0.00)。HE染色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ChokeⅡ区动、静脉管径在术后3d、7d逐渐增加,实验组管径扩大倍数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2、3.50;P值分别为0.02、0.02)。结论羊膜皮下包埋可能通过提高皮瓣血管蒂部血流,扩大chokeⅡ区微血管管径来改善皮瓣微循环,促进跨区皮瓣成活,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裘凌峰楼俊盛杨青文习珊珊毛以华唐茂林王一川丁茂超
关键词:人羊膜皮瓣
大鼠周身皮瓣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索大鼠全身主要皮动脉的来源、走行情况及其营养体区的具体情况,测量平均血管密度,并研究皮动脉外径与其营养区域的周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大体解剖和一次性血管造影配合对大鼠皮动脉在体表的定位进行标定,对大鼠全身主要皮动脉...
陈绍鹤陶友伦徐世敏毛以华涂盈盈徐灵通胡斯旺梅劲唐茂林
文献传递
活体荧光染色联合组织透明法在显示小鼠皮肤微血管构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活体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物结合组织透明法应用于皮肤微血管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ICR小鼠20只,随机分为Ⅰ、Ⅱ两大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Ⅰ抗体(Anti-CD31/FITC)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FITC-UEA-I)。每组动物再分为不透明组(a)和透明组(b),前者经冷冻切片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后者不经冷冻切片,待完全透明后直接置于镜下观察。结果未透明组Ⅰa、Ⅱa经冷冻切片处理后,镜下所见血管密度低,血管体出现明显的破坏;而经过透明处理的Ⅰb、Ⅱb在镜下可透过1 000μm的厚度直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血管体结构。结论活体荧光染色和组织透明法联合应用实现了无需切片即可观察较厚标本的目的 ,这对维持标本内血管体结构的完整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以华丁茂超周鹏邹天乐唐茂林
关键词:冷冻切片小鼠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丁茂超毛以华栽培东邹天乐王建红唐茂林
应用高分辨率显微CT进行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可视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高分辨率显微CT(Micro-CT)研究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可行性,比较两种不同的造影剂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注明胶-氧化铅和Microfil,取大鼠两侧坐骨神经行Micro-CT扫描,同时设定电压30kVP、功率40W作为成像时的最佳能量参数。将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转变为Dicom格式输出至个人电脑,利用Mimics 10.0软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将灌注不同造影剂后得到的标本图片分别从大体和三维两个方面进行对照,发现明胶-氧化铅的造影效果明显优于Microfil;Micro-CT在扫描重建时呈现出低耗时、低变化以及高清晰度的特点。结论 Microfil在灌注微血管造影时存在着灌注压力要求高、成像质量差等缺点,而传统的明胶-氧化铅在微血管造影上仍有其独到的优越性;Micro-CT不失为一种研究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好方法。
毛以华朱昭炜丁茂超唐茂林
关键词:周围神经微血管造影
基于Mimics三维重建技术的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
2021年
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较隐蔽、穿支血管较稳定、皮瓣术式可多样化灵活选择等优点,但目前该类型穿支皮瓣并未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这可能与显微外科医师对股深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不甚熟悉有关。本文通过对20条经动脉明胶氧化铅整体灌注的下肢标本行Mimics三维重建、层次解剖,研究分析了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数目、分支类型、穿支外径、穿支蒂长、单穿支血供面积等,为临床医师提供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解剖学基础。
崔怀瑞丁茂超毛以华韦玉兵施昕妤周鹏孙臣友
关键词:穿支皮瓣股深动脉穿动脉MIMICS解剖学结构
两种穿支血管的定位方法
2013年
目的为常见穿支的定位与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2具,采用氧化铋-聚乙烯醇填充剂灌注技术,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以常见穿支皮瓣为例,分别应用快速直接体绘制(VR)和动态重建方法(DR),对穿支血管定位并模拟皮瓣设计。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够对常见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定位。快速体绘制对穿支血管定位较快,但显示层次毗邻效果不好;调节阈值动态重建方法不仅可对穿支进行定位与皮瓣设计,而且显示层次清楚。结论应用快速直接体绘制方法可快速、粗略地显示出各部位主要穿支的位置与源动脉;采用改变CT值的动态重建方法可以多彩色形式显示多种结构的层次与毗邻关系;两种方法结合可对穿支进行精确定位,模拟皮瓣设计,为皮瓣的安全切取提供形态学依据。
丁茂超赵丽娜毛以华崔怀瑞陈世新梅劲唐茂林
关键词:穿支皮瓣血管造影数字解剖学显微外科
Choke vessels与穿支皮瓣的扩展被引量:15
2010年
近年来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在皮瓣的血供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1987年,Taylor等[1]提出了"血管体(angiosomes)"理论,所谓血管体是指某一源动脉呈树形分布的所有解剖学区域(anatomical territory),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其深层的各种组织。血管体呈树形分支,其口径逐渐变细并与周围邻近血管体的类似血管形成血管网相连接,这种口径逐渐减小而互相吻合的血管网被称之为"choke vessels"。
毛以华唐茂林
关键词:VESSELS穿支皮瓣血管网浅筋膜深筋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