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鑫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脏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3篇植入
  • 3篇植入型
  • 3篇起搏
  • 3篇房颤
  • 2篇心房
  • 2篇远程
  • 2篇远程监测
  • 2篇远程监测系统
  • 2篇起搏器
  • 2篇综合征
  • 2篇监测系统
  • 1篇单硝酸
  • 1篇单硝酸异山梨...
  • 1篇导线
  • 1篇电池耗竭
  • 1篇电复律
  • 1篇电复律治疗

机构

  • 9篇北京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9篇杨杰孚
  • 9篇刘俊鹏
  • 9篇王志蕾
  • 9篇金鑫
  • 7篇佟佳宾
  • 7篇邹彤
  • 6篇施海峰
  • 5篇陈浩
  • 4篇吴素娟
  • 2篇张澍
  • 2篇种甲
  • 2篇赵爽
  • 1篇张倩
  • 1篇齐欣

传媒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心脏植入器械数据库的分析和预警指标的建立
2020年
目的:观察心脏植入器械患者两年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如房颤,心衰的发生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方法:纳入北京地区4家医院从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医院,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和普仁医院)心脏植入器械老年患者(年龄 ≥ 60岁),根据心脏器械植入适应症,器械植入类型及器械植入后的各种参数等建立数据库,并收集患者疾病相关的基础资料。分析纳入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获得662例患者样本,其中有28位患者由于数据缺失进行了剔除,因此共获得589例有效样本。结果分析发现,心脏植入器械监测心血管事件发生数量与临床诊断之比最高为1:0.2,最低为1:1.22。心脏植入器械患者监测与临床诊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发现心脏植入器械监测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AUC >0.7 (P <0.05)。结论:心脏植入器械数据库得出的数据能够对心血管事件进行良好的监测。
张雁飞杨杰孚佟佳宾施海峰种甲刘俊鹏王志蕾金鑫郭佩瑶邹彤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房颤心律失常
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老年患者中应用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调查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数据传输成功率以及老年患者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人选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共97例植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65岁的老年患者,评价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情况,比较植入1年后门诊随访率,并对患者进行电话调查。结果人选97例老年患者,包括70例起搏器患者,20例ICD患者,7例CRT患者。其中Home Monitoring远程监测系统85例,Merlin.net远程监测系统12例。平均年龄(78.2±6.4)岁,男性64例(66.0%)。1年随访期间,95例(97.9%)患者完成了远程监控,68例(70.1%)完成门诊随访,90例(92.8%)患者完成电话调查,其中85例(94.4%)患者对远程监测系统满意,若再次更换80例(90.0%)患者愿意继续使用远程监测系统。结论对于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老年患者,远程监测系统同样能提高随访率,满意度较高。
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施海峰陈浩吴素娟王志蕾金鑫
关键词:远程监测
远程监测系统对心脏起搏器患者中房颤的监测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远程监测系统能否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予及时治疗。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对照研究,连续选取北京医院2009~04至2015~04期间植入Biotronic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患者316例,按照起搏器是否具有远程功能分成远程监测组(实验组)和常规诊室随访组(对照组),平均随访24.4 ±1.8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发作的诊断时间、持续时间、房颤负荷及抗凝比例。结果:随访中69例患者出现房颤发作(实验组38例,对照组31例),总发病率23.4%,89.9%的患者(实验组36例,对照组26例,P = 0.230)房颤发作是隐匿的,其中实验组无症状房颤检出率更高(实验组26.5%,对照组16.6%)。实验组首次房颤发作的中位诊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39)。48例患者出现2次及以上房颤发作,实验组在房颤首次复发的中位诊断时间上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01)。阵发房颤患者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房颤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 = 0.006),同时房颤负荷 >25%天数也明显缩短(P = 0.036)。69例患者中78.3%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 ≥ 2分,但仅42%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实验组52.6%,对照组29%,P = 0.048)。结论:远程监测系统能够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减少房颤持续时间、降低房颤负荷,可能给患者带来临床长远益处。
张倩王志蕾金鑫张雁飞佟佳宾施海峰陈浩刘俊鹏杨杰孚邹彤
关键词:远程监测房颤
起搏器电池耗竭致起搏器综合征及T波记忆现象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现代起搏器功能日趋生理化,起搏器综合征已愈发少见。我们收治1例主因"反复胸闷、咽部紧缩感3个月,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10余天"入院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行起搏器更换术后恢复DDD起搏模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心电图示多导联T波倒置,考虑起搏器电池耗竭致起搏器综合征及T波记忆现象。现回顾该病例的特点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总结经验。
赵爽赵爽杨杰孚齐欣刘俊鹏王志蕾金鑫
关键词:起搏器综合征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长程监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在长程监测领域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医院心内科因不明原因晕厥或心悸患者30例,均植入新一代植入型心电监测仪Reveal LINQ进行长程监测。结果入选30例患者(晕厥查因27例,心悸查因3例),平均随访(7.6±3.5)个月,12例再发晕厥或前兆晕厥,明确诊断9例,诊断率为75.0%,其中心源性晕厥占66.7%。30例患者监测到7例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颤动(房颤),其中无症状房颤占28.6%。诊断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结论植入型心电监测仪能够长程、连续、完整、精确地记录心电活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施海峰陈浩吴素娟王志蕾金鑫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北京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连续收治的CRT新植入患者共40例,分为四极导线组(13例)和双极导线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心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左心室导线置入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四极导线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2±4.1)%比(33.3±5.0)%,P=0.026]、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4±0.4)级比(2.8±0.6)级,P=0.037]、CRT有反应率[11例(84.6%)比18例(66.7%),P=0.017]和心功能改善≥1级[10例(76.9%)比18例(66.7%),P=0.019]均优于双极导线组。此外,对于QRS波时限的缩短[(141.7±14.0)ms比(154.4±15.3)ms,P=0.006],四极导线组优势更为显著;而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极导线组在围术期对于膈神经刺激和阈值的管理优于双极导线组。结论短期随访提示左心室四极导线在血流动力学改善、CRT有反应率和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双极导线。
邹彤佟佳宾施海峰陈浩刘俊鹏张倩王志蕾金鑫吴素娟曲祎玫杨杰孚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NYHA心功能分级
心房起搏后超长传出阻滞一例
2018年
患者,男,69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3年,加重2个月余"入院。3年前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5 min后可缓解,2016年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50%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处50%狭窄,回旋支远端50%狭窄,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等药物。入院前2个月患者再发劳累后胸闷、气短,伴乏力。2010年11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DDDR型,Philos Ⅱ DR,德国百多力公司)。入院查体:血压125/82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齐,未及杂音,双下肢不肿。入院后查心电图(图1):心房、心室起搏心律(60次/min),心房起搏脉冲发出后未见心房起搏波。
赵爽赵爽杨杰孚刘俊鹏王志蕾金鑫
关键词:心房起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PHILOS
植入式心脏监测器(ICM)在不明原因晕厥和心悸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2019年
不明原因晕厥和心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中的难点,漏诊误诊率高,临床危害大。目前大多数患者很难通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确诊。研究显示,45%~80%的不明原因晕厥可能为心源性晕厥,同时,很多偶发心悸的心律失常患者很难确诊。因此,研究有效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其诊断率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植入性心电监测仪(ICM)技术的升级以及相关研究结果的发表,证实其可以显著提高不明原因晕厥和心悸的诊断率。本文对植入式心脏监测器(ICM)在晕厥和心悸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概述。
张雁飞杨杰孚佟佳宾种甲刘俊鹏王志蕾金鑫邹彤
关键词:不明原因晕厥心悸ICM
心房颤动体外电复律治疗对心脏植入电子装置远期影响的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体外电复律治疗对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的远期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植入CIED伴房颤并接受体外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组)和植入CIED非房颤患者(对照组),电复律组接受体外电转律(前后位电复律方式,距离CIED装置≥8 cm,双相波直流电同步电复律200 J),在电复律前、电复律后1、6及12个月测试CIED装置及电极参数。对照组,在入选即刻,入选后1、6及12个月测试CIED电极参数。结果入选并完成随访共43例CIED患者,其中电复律组21例,对照组22例。按照规范的电复律操作,选择200 J高能量放电,单次房颤转律成功率达100%,未造成CIED系统故障和失灵,通过一年观察,与基线比较,电复律组CIED电池性能及电极各参数稳定。与对照组比较,电复律组的心房电极阻抗在1、6及12月时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心室电极阻抗仅6个月时存在显著差异,起搏阈值和感知参数无差异,未发生任何参数变化而导致的临床不良事件。结论接受房颤电复律治疗的CIED患者,按照规范的体外电复律操作,初始200J高能量,复律成功率高,不造成CIED影响。
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施海峰陈浩都明辉吴素娟王志蕾金鑫
关键词:心血管学心房颤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