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彤

作品数:69 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心脏
  • 19篇房颤
  • 17篇心房
  • 16篇心房颤动
  • 14篇血管
  • 11篇植入
  • 10篇起搏
  • 9篇心血管
  • 9篇植入型
  • 7篇心力衰竭
  • 7篇心脏再同步
  • 7篇再同步
  • 7篇衰竭
  • 7篇老年
  • 6篇心脏再同步化
  • 6篇心脏再同步化...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5篇心脏起搏
  • 5篇远程

机构

  • 60篇北京医院
  • 9篇卫生部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五...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作者

  • 68篇邹彤
  • 52篇杨杰孚
  • 30篇佟佳宾
  • 23篇刘俊鹏
  • 19篇陈浩
  • 15篇王志蕾
  • 13篇施海峰
  • 8篇吴素娟
  • 8篇种甲
  • 8篇金鑫
  • 7篇吕游
  • 6篇汪芳
  • 5篇李梅
  • 5篇董敏
  • 3篇王华
  • 3篇郑宏
  • 3篇李燕明
  • 3篇周迎生
  • 3篇刘德平
  • 2篇于雪

传媒

  • 6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临床医学进展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
2020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死(SCI)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40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于术后24~72 h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是否出现SCI分为SCI组和无SCI组,单因素分析比较患者病史资料、检查指标及术中情况。结果术后7例患者出现SCI,发生率为17.5%。统计分析发现左房后壁BOX消融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SCI显著相关(P<0.001)。结论左房后壁BOX消融显著增加房颤射频消融术后SCI风险,临床上应谨慎评估左房后壁BOX消融的应用指征,减少SCI发生。
施海峰都明辉王东旭陈浩佟佳宾邹彤刘俊鹏种甲吕游杨杰孚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无症状脑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患者男性,61岁因"持续性胸闷、胸痛伴恶心、呕吐1h"入院。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前侧壁)而行急诊PCI术(于左回旋支近段"罪犯"病变处置入支架1枚),手术顺利。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基本控制达...
邹彤佟佳宾陈浩刘俊鹏杨杰孚
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被引量:7
2008年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新的治疗手段如肺静脉消融等已经有所进展,但是对于很多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仍然很重要。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包括:(1)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2)允许心房颤动存在,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常用Ⅱ类、Ⅳ类和洋地黄类药物。本文回顾了传统的治疗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且对近年来关注较多的一些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一简要介绍。
邹彤杨杰孚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 (观察组 ) ,同期收治的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 (对照组 )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LVEF和住院病死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CK峰值 (2498±1369U/L) ,明显高于对照组 (1757±1026U/L) (P<0.05)。观察组Killip平均级别2.5±1.1 ,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 (1.7±0.9) ,(P<0.01)。观察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20%、16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4% ) (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 (15.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4% )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 ,预后不良。
邹彤魏智民刘德平何青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病死率
可穿戴式除颤器中国多中心临床观察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中国人应用可穿戴式除颤器(WCD)的临床特点和随访资料,了解WCD在中国应用的初步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临床观察性研究,国内共5家医学中心参与该研究。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接受WCD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54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随访穿戴依从性、反馈的问题、除颤治疗效果等。结果接受WCD治疗的患者男47例(87.0%),年龄(55.2±17.6)岁。其中冠心病患者31例(57.4%),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作患者19例(35.2%)。使用WCD的主要适应证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40 d内)伴左心室射血分数≤35%18例(35.2%),其次为等待心脏移植且具有心脏性猝死(SCD)发生风险患者9例(16.7%)。患者平均穿戴天数为(51±34)d,最长145 d。18例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内坚持穿戴超过1个月。穿戴过程中感觉不适主要为除颤背心影响睡眠和无故报警。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监测到13次室颤发生,均予1次除颤治疗成功转复。无1例患者发生误放电。6例患者植入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论WCD的中国临床观察性研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人应用WCD的临床特点和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改善患者SCD的预防、加强公众对WCD的认识提供了经验。
华伟杨杰孚王玉堂杨新春张萍邹彤胡奕然张澍
关键词:除颤器多中心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率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患者的历史病历资料,从历史病历资料中筛选出与房颤合并冠心病相关的有效病历资料及患者基础信息;根据有效病历资料,结合患者基础信息,生成综合生理...
董敏邹彤汪芳杨杰孚史继筠侯皓天裴作为陈浩刘俊鹏
植入型心脏电子装置无症状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预后与炎症因子预测价值的分析
2021年
目的:将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IED)囊袋微生物培养阳性但却不合并任何临床感染症状(囊袋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破溃、化脓等症状可以确诊囊袋感染或CIED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情况定义为无症状囊袋感染,即亚临床囊袋感染。本研究旨在探索无症状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预后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与无症状CIED囊袋感染之间的关系,寻求早期识别亚临床囊袋感染的方法。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及阜外医院行CIED的患者一共179例(排除临床确诊囊袋感染或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留取血培养和囊袋组织培养,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相关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对病人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在上述病人中随机抽取108例行5种炎性因子(CRP、IL-1、IL-6、MCP、PCT)测定,分析其中囊袋培养阴性组与囊袋培养阳性组的炎症因子的差异。抽取40例正常人的炎症因子与上述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79例行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更换的患者,血培养均为阴性,所有入选患者中,囊袋组织培养结果阳性25例(14.0%)。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17例(7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P = 0.001, OR = 14.001, 95%CI: 2.825~69.401),术前三月内抗生素使用大于10天(P = 0.002, OR = 27.935, 95%CI: 3.446~226.43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P = 0.008, OR = 3.761, 95%CI: 1.406~10.058)为无症状亚临床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囊袋培养阳性组随访期内有4%的患者(1人/25人)因囊袋感染返院清创,阴性组无人报告临床囊袋感染。CIED更换患者的炎性因子的数值(CRP、IL-1、IL-6、MCP、PCT)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 = 0.001),囊袋培养阳性的患者与囊袋培养阴性的患者的炎性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剔除基础疾病后的亚组分析中,CIED更换
崔文刘俊鹏高旭王志蕾金鑫吴素娟林高峰佟佳宾杨杰孚邹彤
关键词:亚临床感染预后炎症因子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不同抗凝方案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大于75岁的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导管消融期三种抗凝方案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12月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高龄(>75岁)房颤患者85例,术前常规华法林抗凝后经食管超声检查排除左心耳血栓,分为三组:传统抗凝组30例,消融前停用华法林,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术中用普通肝素抗凝,术后桥接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过渡到单用华法林;华法林持续使用组32例,围消融期正常使用华法林,术中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23例(达比加群组12例,利伐沙班组11例),术前、术中同传统抗凝组,术后4 h开始服用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抗凝。比较三组抗凝方案围术期到术后3个月的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传统抗凝组住院期间新发脑梗死1例,下肢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院后3个月内内脏出血1例,小出血事件6例;华法林持续使用组院内下肢血肿4例,出院后3个月内小出血事件4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院内下肢血肿2例,出院后无小出血事件。结论高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总体安全有效。与传统抗凝治疗方案对比,持续使用华法林方案或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能进一步降低出血并发症风险,并未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佟佳宾施海峰邹彤陈浩刘俊鹏王华李莹莹吕游种甲董敏杨杰孚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血栓栓塞
心房颤动体外电复律治疗对心脏植入电子装置远期影响的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体外电复律治疗对心脏植入型电子装置(CIED)的远期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植入CIED伴房颤并接受体外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组)和植入CIED非房颤患者(对照组),电复律组接受体外电转律(前后位电复律方式,距离CIED装置≥8 cm,双相波直流电同步电复律200 J),在电复律前、电复律后1、6及12个月测试CIED装置及电极参数。对照组,在入选即刻,入选后1、6及12个月测试CIED电极参数。结果入选并完成随访共43例CIED患者,其中电复律组21例,对照组22例。按照规范的电复律操作,选择200 J高能量放电,单次房颤转律成功率达100%,未造成CIED系统故障和失灵,通过一年观察,与基线比较,电复律组CIED电池性能及电极各参数稳定。与对照组比较,电复律组的心房电极阻抗在1、6及12月时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心室电极阻抗仅6个月时存在显著差异,起搏阈值和感知参数无差异,未发生任何参数变化而导致的临床不良事件。结论接受房颤电复律治疗的CIED患者,按照规范的体外电复律操作,初始200J高能量,复律成功率高,不造成CIED影响。
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邹彤施海峰陈浩都明辉吴素娟王志蕾金鑫
关键词:心血管学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的植入性器械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期表现,发生率高,预后差,5年死亡率高达50%,与恶性肿瘤相似[1]。目前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塑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CHF是阻断过分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邹彤杨杰孚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迷走神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