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坤
-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严重羊膜带综合征一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患儿男,孕1产1,胎龄35+5周,产前彩色超声检查提示双下肢不对称,左下肢增粗,剖宫产终止妊娠。生后检查发现左大腿根部一条0.8 cm宽的环行白色束带(图1,红色箭头),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冰凉、淤紫,皮肤可见多处水泡、破溃(图1,蓝色箭头),左足已坏疽(图1,黑色箭头),左股动脉、左足背动脉无搏动,切开左大腿组织未见鲜血(图1,黄色箭头),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股动静脉无明显血流。遂于生后4 h急诊行束带彻底切除及股骨远端(1/3)截骨术(图2)及皮瓣成形术,保留了髋关节及大部分股骨。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组织广泛出血、坏死、足趾坏疽,束带活检提示退变肌组织。术后予强力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加强换药、促表皮生长等处理,术后3 d可见成形皮瓣大部分坏死(图3),皮下软组织血供尚好;2周后坏死上皮脱落,肉芽生长,上皮生长(图4)。术后3周创面干洁,生命征稳定出院,出院后继续定期门诊换药随访。患儿出院后4个月随访时可见创面全部覆盖上皮,局部可见少许瘢痕,治疗满意效果(图5)。
- 刘明坤方一凡张炳徐文琛白建喜吴典明
- 关键词:皮下软组织截骨术生命征股骨远端出院后
- 单中心先天性小肠闭锁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3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小肠闭锁中的疗效,为小肠闭锁患儿个体化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168例小肠Ⅱ、Ⅲ、Ⅳ型闭锁患儿临床诊治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3组:端端吻合组(58例)、端斜吻合组(68例)、近端裁剪端端吻合组(42例),端端吻合组和端斜吻合组又分为近端肠管口径>远端4倍a组,≤远端肠管口径4倍的b组。对比分析各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肠闭锁类型及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半年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肠闭锁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裁剪端端吻合组在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端端吻合a组和端斜吻合a组(P<0.05)。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端斜吻合a组优于端端吻合a组(P<0.05),端端吻合b组和端斜吻合b组在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端端吻合b组长于端斜吻合b组(P<0.05)。结论对于近端肠管口径>远端4倍的患儿,建议行近端肠管裁剪端端吻合手术,有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更少的优点;对于近端肠管口径≤远端4倍的患儿,建议行端斜吻合手术,较端端吻合手术有住院时间更短的优点。先天性小肠闭锁根据患儿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疗效。
- 黄文华方一凡林宇张炳刘明坤白建喜陈飞何渊彬吴典明
- 关键词:手术方式疗效
- 用内窥镜治疗儿童误吞多枚磁铁异物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内窥镜在胃肠道多枚磁铁异物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9例误食多枚磁铁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3例, 女6例;年龄范围为1~4岁, 发病时间为2 h至2周;主述症状以无症状为主, 其次为腹痛、呕吐和发热;磁铁异物数量范围为4~25枚。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腹肠切除吻合、穿孔修补;腹腔镜辅助下经脐部切口提出肠管切开肠管取出异物(肠镜取出剩余异物);腹腔镜探查, 转开腹肠切除吻合并取出异物;开腹肠穿孔修补术;胃镜检查取出部分异物,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 肠镜取出其余异物;腹腔镜探查, 胃镜下取出异物。结果 6例经内窥镜(腹腔镜、胃十二指肠镜、结肠镜)辅助下取出异物, 2例经传统开腹手术取出异物, 1例经保守治疗后自行排出异物。3例术中发现多处肠管穿孔, 最少2处, 最多5处, 1例发现胃穿孔, 2例术中发现肠内瘘形成。9例患儿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误食多枚磁铁异物的患儿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 内窥镜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
- 刘明坤陈攸涛黄可出严磊林宇叶红方一凡吴典明
- 关键词:内窥镜磁珠消化道异物儿童
- 脐缘Ω小切口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0例
- 2022年
- 探讨经脐缘Ω切口Ladd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对20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行经脐Ω小切口Ladd术, 男11例、女9例。取绕脐Ω切口拉开脐部, 小心将肠管拖出腹腔轻柔往脐下方推压, 将小肠系膜置于双手掌之间, 予逆时针方向复位, 按常规方法行Ladd手术。20例新生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60 min, 术中出血平均2 ml;术后第2~5天恢复进食, 第9~10天出院, 术后随访切口愈合好, 无切口裂开, 无切口疝, 脐部瘢痕隐蔽。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用经脐Ω小切口Ladd手术伤口小、手术瘢痕位于脐缘、美容效果好, 不易发生切口裂开等并发症, 适于临床应用。
- 刘明坤郑伟军王翔陈飞方一凡吴典明
- 关键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微创
-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17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回顾
- 2024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急性阑尾炎(NA)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结果,探讨更有效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初诊年龄小于28 d的NA病例资料,并通过PubMed英文数据库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结果其收集本院17例以及同期国内外报道135例,共152例NA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纳差、发热、呕吐,常见体征为腹肌紧张、肠鸣音改变、腹部膨隆,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腔扩张、气液平及膈下游离气体,腹部彩超可见右下腹包块、腹腔积液及阑尾炎症改变。135例患儿中72例详细描述术前诊断,仅14例(19.4%)初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前误诊常见的诊断是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穿孔、胎粪性腹膜炎。及时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治愈率为94.1%。结论NA很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病情进展迅速,诊断困难,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以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 郑伟军郑超方一凡方一凡王翔吴典明刘明坤
- 关键词:阑尾炎文献复习
- 230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不同肛周皮肤护理方法对比研究
- 2023年
- 目的对比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不同肛周皮肤护理方法的效果,总结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肛周皮肤护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21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收治的230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资料。其中短段型巨结肠48例,常见型巨结肠140例,长段型巨结肠2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19例。对照组(n=115)采取传统的肛周皮肤护理方法,试验组(n=115)采取改良的肛周皮肤护理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护理后皮肤受损程度、肛周皮肤护理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皮肤受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肛周护理操作时间为(15.79±2.02)min,与对照组(15.26±2.0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2.96±2.7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91±2.53)d(P<0.05)。结论良好的肛周皮肤护理技术、对已出现的皮肤损害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出院后对患儿家属有效的随访及护理指导对预防及改善肛周皮肤损害至关重要。
- 李欧敏刘明坤陈琴黄雯婷康育兰
- 关键词:巨结肠肛周皮肤护理皮肤保护膜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肠狭窄18例诊疗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肠狭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确诊为NEC后肠狭窄患儿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有17例行结直肠造影,15例提示肠狭窄。全部接受手术,12例行肠切除吻合术;6例行分期手术,其中例行直肠上段活检术。结果 12例一期手术患儿除1例术后出现肠瘘外,余无不良并发症;6例分期手术患儿术后恢复好,平均3月后关瘘后痊愈;病理报告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2例肠活检报告提示神经节细胞正常。结论 NEC后反复腹胀、呕吐、喂养不耐受的患儿警惕肠狭窄发生,结直肠造影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变好发于结肠,且有多发狭窄可能,多数一期行病变肠管切除肠吻合可取得良好效果,病情危重行分期手术亦能取得满意结果。
- 刘明坤张炳方一凡吴典明
- 关键词:新生儿小肠结肠炎肠狭窄
- 一种造瘘术后封堵造瘘口装置
- 本实用新型小儿造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造瘘术后封堵造瘘口装置,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为橡胶软管,所述引流管主体的顶部侧壁设置有固定气囊,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充气管,且所述充气管与固定气囊相通;所述引流管...
- 吴丽娟郭斌刘明坤
- 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闭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8例十二指肠闭锁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不同年龄段(14个月、12个月、10个月)分为A、B、C(12例、12例、14例)三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A、B两组(均P<0.05);C组未出现术后近期并发症,与A、B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闭锁,患儿10个月年龄段时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更少,临床效果较好.
- 刘明坤方一凡张炳白建喜陈建财
- 关键词:腹腔镜新生儿十二指肠闭锁出血量并发症
-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影像表现,以助于诊断原发疾病。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1年7月就诊并经结肠造影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细小结肠的患儿325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5例中,男童175例,女童150例;平均出生胎龄(37.5±1.9)周(30~42+2周),其中足月儿290例,早产儿35例;就诊年龄0.5 h~14 d;正常出生体质量儿207例,低出生体质量儿118例。患儿均行腹部平片检查和结肠造影,最终确诊为单纯性先天性肠闭锁245例(75.4%)、肠闭锁合并胎粪性腹膜炎22例(6.8%)、肠闭锁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0例(3.1%)、单纯胎粪性肠梗阻4例(1.2%)、先天性全结肠巨结肠31例(9.5%)、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10例(3.1%)、巨膀胱细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3例(0.9%)。结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病例依据腹部X射线检查、结肠造影特征表现以及临床表现可初步进行病因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刘明坤章国伟吴典明林志雄郑伟军方一凡
- 关键词:结肠造影X射线先天性巨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