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术前服用替格瑞洛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在接受急诊介入术前服用替格瑞洛180 mg后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到氯吡格雷组(n=62)和替格瑞洛组(n=59)。分析两组病人介入术中的无复流现象。观察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心肌灌注分级(TMPG),冠脉造影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TIMI)、校正TIMI(CTFC)及心肌灌注分级(TMPG)。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2 h的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2 h STR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CTFC及TMPG3级明显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无再流发生率较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前给予180 mg替格瑞洛,能显著改善心肌供血,减少无复流的临床发生率。
- 常宇锋刘庚卢清玉杨勇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无复流急诊介入肌酸激酶同工酶
- 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3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曲美他嗪组和普罗布考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术前口服曲美他嗪,普罗布考组患者术前口服普罗布考,比较三组患者PCI手术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gG型抗心磷脂抗体(IgG-ACA)、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IPCI术后,三组患者血清hs—CRP、NO水平均显著低于PCI术前,血清vWF、IgG-ACA水平显著高于PCI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罗布考组、曲美他嗪组患者血清hs—CRP、vWF、NO、IgG—AC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普罗布考预处理可以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vWF、NO、IgG—ACA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卢清玉张伶刘庚常宇锋郭云飞朱宏旭耿学锋张晶
- 关键词:心绞痛C反应蛋白质
- 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71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并检测血清hs-CRP和Lp-a水平,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71例UA患者中,0支病变29例(10.70%),1支病变43例(15.87%),2支病变89例(32.84%),3支及以上病变110例(40.59%),不同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Lp-a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血清hs-CRP、Lp-a水平也升高(r=0.817,0.561,P<0.05)。结论:UA的防治及预后评价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的hsCRP、Lp-a水平。
- 刘庚卢清玉常宇锋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
- 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对冠心病PCI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分析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与维拉帕米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行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硝酸甘油组与维拉帕米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冠脉TIMI分级、TIMI帧数、血压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住院期间、PCI术后30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IMI分级较治疗前显著上升,RCA、LAD、校正LAD、LCX帧数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拉帕米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硝酸甘油组;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硝酸甘油组住院期间、术后30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07%、21.95%,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的2.7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现象,但后者效果更明显,且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及术后30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杨勇卢清玉刘庚常宇锋耿学峰郭云飞朱宏旭
- 关键词:冠心病硝酸甘油维拉帕米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程度hs-CRP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UA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片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照组(7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研究组(7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治疗15d、治疗30d记录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冠脉狭窄程度与hs-CRP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7d、15d后,研究组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5d、30d后,研究组血管栓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r=0.264,P=0.032;r=0.425,P=0.014)。结论:早期较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患者的hsCRP及血管栓塞率,且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 卢清玉常宇锋刘庚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
- 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分析
- 2016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30个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本院成功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7天后试验组行二次介入治疗并经冠状动脉输入自体骨髓干细胞,对照组仅行二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0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以及主要的临床事件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LVEF和LVEDV、LVESV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个月的LVEF和LVEDV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LVESV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0个月的LVEF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LVEDV和LVESV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而治疗后12个月的再次入院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死亡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左心室重构以及长期的预后。
- 耿学峰卢清玉张伶刘庚杨勇常宇锋朱宏旭郭云飞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骨髓干细胞
- 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脏结构变化和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房颤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和同期入院的未发生房颤患者2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CRP、NLR和WBC检测水平,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三种炎性因子与患者心脏结构变化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RP、N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右室内径(RVD)与右房心径(RAD)等心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发生与CRP、NIR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与WBC水平不具有相关性;心脏结构变化与以上三种炎性因子均不具有相关性。结论:高水平外周血CRP、NLR与心脏病房颤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检测以上炎性因子水平,可为诊断和预测房颤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 卢清玉刘庚余阳张伶耿学峰
-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诊介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及替格瑞洛后是否抑制血小板聚集,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急性STEMI病人,均接受急诊介入术前嚼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后第二日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ADP途径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率(IPA)小于50%,即考虑为氯吡格雷药物作用低下。将这4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一天两次;B组常规氯吡格雷75 mg,一天一次。在术后1周和1月时再次行TEG检测IPA,临床观察这1月中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两组术后一天的IPA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一周和一个月的IPA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的临床观察中两组均无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并在药物安全方面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结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效,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与氯吡格雷相比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显示了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安全性。
- 常宇锋卢清玉刘庚杨勇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急诊介入血栓弹力图
- 男性心房颤动类型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各类型男性心房颤动与血浆脑钠肽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人院男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1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9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组),于入院后24h内完成超声心动图和(或)心电图检查,清晨安静平卧状态留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钠肽含量。结果男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浆脑钠肽平均水平[(2343.25±820.24)μg/L)]显著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576.43±223.07)μg/L]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632.74±103.9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74,8.73,P均〈0.001),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59,p〉0.05)。结论脑钠肽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而且与心房颤动有较密切的关系,尤其在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升高。
- 于立成刘庚姚靖
-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钠肽心律失常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多普勒的变化特征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变化特征。方法以31例首次发病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24h内获取其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四腔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描记心肌各节段的组织速度图(TVI)、组织位移(TT)曲线,测量基底段、中段收缩相峰值,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前壁AMI患者的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Sm)和组织位移峰值(D)与正常人比较,梗死相关动脉(IRA)非完全闭塞组前壁中段和前间隔基底段、中段D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IRA完全闭塞组连同前壁基底段Sm和D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峰值低于非完全闭塞;下壁AMI患者只有完全闭塞时下壁基底段和侧壁中段表现出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P<0.05)。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NIRA)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前壁AMI所有侧壁、下壁、后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的Sm和D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下壁AMI只在后壁、侧壁部分节段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壁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能够在急性缺血早期无创、定量、准确、敏感地区分正常及缺血、坏死心肌病变程度加重,敏感性增加。在下壁AMI患者的Sm和D的差异不显著。
- 黄慧贤胡大一朱天刚陈真郭实吴旸刘俊琪刘庚余阳丁茜王欣权欣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组织多普勒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