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杰
- 作品数:57 被引量:281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茉莉花MVD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8
- 2019年
- 根据茉莉花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茉莉花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VD)基因,命名为JsMVD(GenBank登录号为MH311041.1).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JsMVD基因5′端上游调控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sMVD基因在茉莉花植株不同组织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水平.测序结果表明,JsMVD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长度为1 500 bp,包含长度为1 26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422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可能位于细胞质上.JsMVD蛋白含有GHMP激酶N-端和C-端保守结构域,具有多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及ATP结合位点,与野生油橄榄的相似性最高,相似系数达到88%,且进化树显示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JsMVD基因5′端启动子序列长度为893 bp,该调控序列包含多种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和光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JsMVD基因在成熟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从高到低依次为成熟花、花蕾、茎、叶、根,且受GA、IAA和ABA不同程度的诱导.
- 陈笛王鹏杰郑玉成林浥郑知临陈桂信叶乃兴
- 关键词:茉莉花启动子组织特异性表达
- 茉莉花芳樟醇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芳樟醇是芳香植物的重要挥发性化合物之一,橙花叔醇/芳樟醇合酶基因(NES/LINS)是芳樟醇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重要调控基因。该研究以茉莉花花瓣为材料,基于茉莉花花瓣转录组测序结果,分别采用RT-PCR和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获得NES/LIN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应用SPEC-GC-MS和qRT-PCR技术检测茉莉花开放过程中芳樟醇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及JsNES/LINS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JsNES/LINS在植物激素处理后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揭示JsNES/LINS基因在茉莉花芳樟醇的生物合成调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获得的JsNES/LINS基因(登录号为:MH513857.1)cDNA全长为1 843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为亲水性稳定蛋白;NCBI-BLAST分析显示,JsNES/LINS与油橄榄OeNES、金鱼草AmNES/LINS1和AmNES/LINS 2以及山茶花CsLINS的相似性分别为56%、54%、54%和50%。(2)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JsNES/LINS定位于细胞质中;获得了JsNES/LINS起始密码子上游1 141 bp启动子序列,PlantCare预测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多种与植物激素和光照等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3)GC-MS分析显示,芳樟醇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茉莉花未开放18:00时最低,半开放22:00时达到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4)qRT-PCR结果显示,JsNES/LINS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与芳樟醇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经IAA、GA、ABA及MeJA处理后JsNES/LINS的表达量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其中MeJA的诱导作用最为明显,诱导作用由大至小分别为:MeJA>GA>ABA>IAA。研究推测,JsNES/LINS在芳樟醇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且受植物激素调控表达。
- 陈笛陈雪津郭永春王鹏杰岳川陈桂信叶乃兴
- 关键词:茉莉花芳樟醇启动子
- 基于WGCNA鉴定茶树响应草甘膦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茶树响应草甘膦相关的基因表达规律和调控途径,在转录水平上探究草甘膦对茶树的作用,确定茶树响应草甘膦的关键基因。【方法】以茶树品种‘金观音’为试验材料,将推荐使用浓度的草甘膦施于茶树土壤基质表面,经0、0.25、1、3和7 d后,取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测定莽草酸含量。利用WGCNA方法联合分析转录组和莽草酸含量数据,鉴定与草甘膦响应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关键调控基因。【结果】茶树叶片中的莽草酸含量在草甘膦处理后0.25、1和3 d降低,而在7 d时大量积累(为未处理的6.99倍)。从表达谱数据中筛选得到12 56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草甘膦处理不同时间点与未处理数据比对的DEGs均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此外,草甘膦处理分别诱导茶树莽草酸代谢及其下游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24、52、31和69个基因差异表达。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方法鉴定得到19个基因模块,将转录组与莽草酸含量数据相关联,筛选到两个与草甘膦响应高度相关的关键基因模块,分别包含2 024和2 305个基因。选取关键模块中连通度最高的前50个基因进行共表达分析,获得6个关键调控基因,包括2个抗性基因(SHMT和RPM)、1个耐药性基因(PDR)、1个离子转运基因(At)、1个膜转运基因(GPT)和1个转录因子(ERF)。【结论】草甘膦通过干扰茶树叶片中莽草酸代谢,影响其下游代谢途径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及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基因转录。此外,研究还鉴定到2个草甘膦响应密切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发现SHMT、RPM、At、PDR、ERF和GPT等多个潜在候选基因和转录因子在茶树抵御草甘膦逆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 郭永春王鹏杰金珊侯炳豪王淑燕赵峰叶乃兴
- 关键词:茶树草甘膦莽草酸转录组学
- 基于UPLC-MS/MS的不同产地金观音红茶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为探究不同产地红茶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定方法,对福建省福安市、尤溪县产红茶中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2个产地的红茶中鉴定出共936种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不同产地的红茶存在显著差异,并筛选出马来酸、对香豆酸、L-天冬酰胺、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和杨梅素-3-O-葡萄糖苷等9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尤溪红茶中有50种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高于福安红茶,其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和酚酸类等代谢物对于2个产地红茶的不同滋味品质形成可能具有重要贡献。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和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在代谢途径中发挥主要作用,苯丙酮酸、2-羟基苯乙酸、2-苯乙胺、N-乙酰-L-苯丙氨酸、2-苯乙醇、圣草酚、表儿茶素、杨梅素、没食子儿茶素、二氢槲皮素和绿原酸等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红茶的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红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 林洁鑫颜廷宇邵淑贤王鹏杰叶乃兴金珊吴芹瑶郑德勇杨江帆
- 关键词:红茶代谢组学滋味
- 茶树GRF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2
- 2019年
- 生长调控因子(growth regulating factor,GRF)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获得11个CsG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且均具有完整的特征结构域QLQ和WRC。CsGRF家族成员含有3~6个外显子,基于系统进化关系将CsGRF家族分为6组,且与葡萄及猕猴桃GRF家族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不同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在生长活跃的茶树嫩梢部位高表达。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大量与植物发育、激素及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分别有10个和2个CsGRF成员在低温和干旱胁迫处理后呈现显著上调表达,其中CsGRF8和CsGRF11对2种非生物胁迫均有响应;并发现受ABA、MeJA和GA激素处理诱导分别有9个、3个和6个CsGRF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研究表明,CsGRF基因家族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及应激反应中起作用,推测CsGRF基因可能通过各种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胁迫响应过程。
- 王鹏杰郑玉成林浥周珍杨江帆叶乃兴
- 关键词:茶树系统进化胁迫
- 茶树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探究茶树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在不同组织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利用反转录PCR(RT-PCR)从铁观音茶树中克隆获得CsEPSPS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CsEPSPS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激素、逆境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为1563 bp,编码520个氨基酸,在第83-514个氨基酸具有EPSP;ynthase保守结构域;蛋白信息分析显示,CsEPSPS定位于叶绿体且无跨膜域,有1个无序化区域,存在58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系统进化树及保守基序分析显示,EPSPS在进化上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酶类,CsEPSPS与猕猴桃和喜树具有较高同源性,亲缘关系更近;基因结构预测显示,CsEPSPS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构成,启动子区域含有与激素及植物抗逆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茶树CsEPSPS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茎、老叶、嫩叶和根,同时赤霉素、茉莉酸甲酯和脱落酸等激素及低温、干旱和草甘膦胁迫处理均能诱导茶树CsEPSPS基因表达,其中草甘膦诱导CsEPSPS基因上调表达的作用最为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CsEPSPS基因可能与茶树抗逆响应密切相关.
- 郭永春王鹏杰谷梦雅王淑燕赵峰叶乃兴
- 关键词:茶树草甘膦EPSPS非生物胁迫
- 基于GC-MS和电子鼻技术的武夷岩茶香气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对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奇兰等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奇兰中鉴定出香气成分分别为59、55、62、58种,以醇类、烯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4个岩茶品种挥发性香气组分差异较明显,采用电子鼻技术可以进行有效区分,这一结果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分析香气成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不同品种岩茶的鉴别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王鹏杰张丹丹邱晓红杨国一王文震叶乃兴
- 关键词:武夷岩茶气质联用技术电子鼻香气分析
- 金茗早等3个茶树新品系生物学性状调查被引量:1
- 2021年
- 以福鼎大白茶和黄棪为对照种,对金茗早、凤阳种、长乐种等茶树新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茗早为小乔木型,树姿直立,中叶类,特早生种,春梢芽叶紫红色,发芽密度密,芽叶肥壮,生长势强;凤阳种为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中叶类,中生种,春梢芽叶紫绿色,发芽密度中等,生长势一般;长乐种为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大叶类,早生种,春梢芽叶黄绿色,发芽密度较稀,芽叶肥壮,生长势较好。
- 魏明秀卢明基陈晓岚徐飙林诚忠陈雪津王鹏杰叶乃兴
- 关键词:茶树生物学性状
- 茶树乙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白茶萎凋过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作为植物香气物质合成的脂肪酸代谢等途径中关键酶之一,对茶叶芳香物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从茶树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19个CsADH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显示,茶树的ADH基因家族成员分成6个亚家族;共线性分析发现,茶树和拟南芥、葡萄与猕猴桃的ADH基因家族之间分别存在2、4、12对共线性关系;茶树ADH基因家族含有1~13个外显子,编码其氨基酸的数目为236~669,分子量为26.15~73.83 kDa,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叶绿体,仅CsADH1定位于细胞核。此外,对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了大量与光响应、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和激素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CsFDH2在萎凋4 h时表达量最高;CsADH4和CsADH10在萎凋32 h时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4.11倍和3.54倍;CsADH3在萎凋48 h时达到峰值,略高于萎凋32 h的表达量;CsADH-like1在萎凋40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值;CsADH-like3在萎凋24 h时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为探究萎凋过程中乙醇脱氢酶基因对白茶脂肪族类芳香物质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 谷梦雅王鹏杰陈雪津郑玉成郭永春林馨颖高婷侯炳豪叶乃兴
- 关键词:白茶萎凋香气
- 基于转录组分析不同强度红光对茶树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1年
- 为探究不同强度红光对茶树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强度红光处理的福建水仙茶树新梢进行转录组测序,其中以白色LED灯(100μmol;m;s;)为基础光照,补充3个不同强度红光即120、240、480μmol^(-2)m^(-2)s^(-1).结果显示:补充3个不同强度红光与对照相比,分别检测到1 693个(上调408和下调1 285)、879个(上调135和下调744)和6个(上调3和下调3)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补充120和240μmol^(-2)m^(-2)s^(-1)红光茶树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代谢通路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9个差异基因(其中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TEA034012)、乙醛脱氢酶(TEA033457)、肉桂醇脱氢酶(TEA025404)和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TEA030958)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基因)在不同强度红光处理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表明4CL、CAD和COMT可能是红光调控下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该结果可为茶树次生代谢机制的调控研究提供借鉴.
- 谷梦雅王鹏杰金珊陈思肜郑知临赵峰叶乃兴
- 关键词:茶树转录组差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