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婷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玻璃体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病变
  • 3篇玻璃体切除
  • 3篇玻璃体切除术
  • 3篇玻璃体切割
  • 2篇血管
  • 2篇视网膜手术
  • 2篇手术
  • 2篇切割术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1篇邢怡桥
  • 11篇龙婷
  • 10篇杜磊
  • 6篇陈佳
  • 1篇陈媛媛
  • 1篇陈震
  • 1篇杨安怀
  • 1篇鲍庆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近年来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预后引起了眼科医生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DR的诊疗技术有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其手术治疗方面的改进。本文就PDR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前准备、手术器械和术中操作等多个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
龙婷陈佳杜磊邢怡桥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地塞米松
局麻玻璃体切除术中患者视听觉感受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2种不同局麻状态下玻璃体切除术中患者视听觉的感知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09例(A组113例,球后神经阻滞麻醉;B组96例,球周麻醉加静脉强化麻醉)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的局麻患者在术后第1d进行视听觉问卷调查,研究其在手术过程中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以及麻醉方式对其的影响。结果A组中有78.8%的患者存在术中视觉记忆,明显高于B组的41.7%(P〈0.05)。A组中有90.3%的患者存在术中听觉记忆,高于B组的68.8%(P〈0.05)。球后神经组滞麻醉对术中视觉和听觉感知的记忆更强,但球周麻醉加静脉强化麻醉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结论麻醉方式的选择对玻璃体切除术中患者的视觉和听觉感知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于带有焦虑和紧张情绪的患者,可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的方法。
陈佳鲍庆龙婷杜磊邢怡桥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球后麻醉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眼前段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活体眼表组织结构特征与功能变化的非侵入性图像诊断技术,可作为观察眼表组织在细胞水平的损伤以及纵向监测其修复过程的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IVCM分析眼部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尤其是眼前段疾病。在角膜炎的鉴别、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型、角膜神经的再生修复、睑板腺和眼表疾病的评估、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手术评价等方面IVCM均发挥一定作用。IVCM因能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和微观结构,其临床应用仍在不断向更多疾病的诊治扩展。
龙婷邢怡桥陈媛媛
关键词:共聚焦显微镜活体眼前段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下的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两种模式下NPDR眼底改变的图像特征及阳性率。结果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和FAF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均能反映周边部视网膜的情况。在各种典型的眼底病变中,极其微小的血管瘤以及点片状视网膜出血的显影在FAF上有增强,有助于细微病变的诊断。渗出在FAF上的显影并不明显,分辨率不够。视网膜新鲜性光凝斑在两种模式检查上均显影清晰,陈旧性光凝斑在FAF上易与出血混淆,应谨慎诊断。结论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图像清晰,周边部显示好,可以提供直观的视网膜图像;FAF可以观察到组织结构的细微改变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情况。两种模式相辅相成,能为NPDR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龙婷杜磊赵秋雅邢怡桥
关键词:眼底自发荧光
眼科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眼科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住院的3 205例患者,按照入院疾病不同,分为3组行眼分泌物细菌培养,对阳性菌株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205例患者眼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为8.33%。其中白内障患者1 435例,阳性率为9.13%。青光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总数分别为870,900例,阳性率分别为10.11%,5.3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组与白内障组(P=0.0008)、青光眼组(P=0.000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内障与青光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菌种的阳性株以革兰阳性细菌为多,占77.90%,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占革兰阳性菌的66.83%。药敏检查结果示绝大多数菌株都对红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妥布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稍低。结论:术前常规结膜囊无菌化极为重要,尤其是眼前节手术(如青光眼、白内障)术前。
龙婷赵秋雅邢怡桥杜磊
关键词:结膜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眼后节给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眼后节疾病常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而眼部特殊的结构使药物难以到达眼后节。在眼后节疾病的治疗中,目前临床使用的眼部给药方式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症多等缺点。为实现更加安全有效的眼后节给药,纳米载体、原位凝胶、眼部植入剂、微针等新型给药方式被广泛研究,且有的给药方式如玻璃体腔植入剂已进入临床使用,为眼后节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赵秋雅杜磊龙婷邢怡桥
关键词:眼部给药原位凝胶植入剂微针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术和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或ILM覆盖的方法治疗IMH共127例127眼,根据IMH的最小直径分为小裂孔(63眼,直径≤500μm)和大裂孔(64眼,直径>500μm);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剥除1组(小裂孔32眼)和剥除2组(大裂孔33眼)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术;覆盖1组(小裂孔31眼)和覆盖2组(大裂孔31眼)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对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裂孔愈合情况进行检查随访。结果术后12个月时各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剥除1组和覆盖1组(t=0.112 2,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t=0.750 8,P>0.05)相比,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剥除1组和覆盖1组在术后6个月时闭合率均为10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在术后6个月闭合率分别为84.85%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剥除2组和覆盖2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术后1个月时,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覆盖2组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比剥除2组小。各时间点剥除1组和覆盖1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ILM剥除,ILM瓣覆盖术有助于直径大于500μm裂孔愈合,对于小裂孔愈合两种术式疗效无明显差异。
杜磊陈佳龙婷陈震邢怡桥
关键词:内界膜剥除特发性黄斑裂孔
活性染色剂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新兴的染色剂将玻璃体染色,使用染色剂辅助内界膜(ILM)、视网膜前膜(ERM)等组织剥除技术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染色玻璃体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染色剂有:吲哚青绿(ICG)、曲安奈德(TA)、台盼蓝(TB)、专利蓝(PB)、亮蓝G(BBG)等,本文将介绍这些经典和热门染色剂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陈佳龙婷杜磊邢怡桥
关键词:吲哚青绿曲安奈德
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的OCT参数对比分析
2019年
目的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评估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视盘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方法选择具有青光眼特征性眼底损害的单侧青光眼60例(60只眼),另选择43例(43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OCT测定视盘及RNFL参数。评估参数包括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体积、杯盘面积比、垂直和水平杯盘比以及平均、上方、下方、视盘周围8个区域的RNFL厚度,采用两独立组均数t检验对以上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的部分参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包括杯盘面积比(P=0. 004)、垂直杯盘比(P=0. 001)、水平杯盘比(P=0. 002)、视杯体积(P=0. 009)、平均RNFL厚度(P=0. 022)、下方RNFL厚度(P=0. 001)和下方颞侧RNFL厚度(P=0. 008)。结论单侧青光眼患者的对侧眼的视盘及RNFL与正常眼相比有部分早期损伤的表现。
龙婷杜磊赵秋雅邢怡桥
关键词:单侧相干光断层扫描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新血管形成和黄斑前膜的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继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和黄斑前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眼球挫伤造成脉络膜破裂后继发CNV和黄斑前膜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至少3次。随访6个月以上。 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治疗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t=2.6044,P=0.019)。所有患者视物变形症状改善,黄斑区前膜已不明显,CNV范围缩小,并且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期内保持稳定。 结论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脉络膜破裂后CNV和黄斑前膜的方法,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安全有效。
杜磊陈佳龙婷杨安怀邢怡桥
关键词:脉络膜破裂外伤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