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磊

作品数:48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网膜
  • 24篇视网膜
  • 16篇玻璃体
  • 10篇黄斑
  • 8篇细胞
  • 8篇裂孔
  • 8篇玻璃体切割
  • 7篇切除
  • 7篇曲安奈德
  • 7篇黄斑裂孔
  • 6篇切除术
  • 6篇切割术
  • 6篇硅油
  • 6篇病变
  • 6篇玻璃体切割术
  • 5篇蛋白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视网膜脱离
  • 5篇糖尿

机构

  • 48篇武汉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三人...

作者

  • 48篇杜磊
  • 46篇邢怡桥
  • 16篇陈长征
  • 10篇龙婷
  • 9篇陈佳
  • 5篇杨娟
  • 4篇梅海峰
  • 4篇李颖
  • 4篇鲍庆
  • 3篇李猛
  • 3篇杨安怀
  • 3篇贺涛
  • 2篇喻红
  • 2篇尹雪
  • 2篇艾明
  • 2篇赵晓辉
  • 2篇魏礼清
  • 1篇陈震
  • 1篇柯峰
  • 1篇彭斌

传媒

  • 7篇眼科新进展
  • 6篇临床眼科杂志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眼科学报
  • 2篇眼科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改良的无晶体眼硅油取出术
报道并介绍一种新的改良的无晶体眼硅油取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31例术性无晶体眼患者共31只眼(其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9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其他类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例)接受了这种改良的硅...
杜磊邢怡桥陈长征
滤过器联合三通管除去曲安奈德混悬液中赋形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用5μm滤过器联合三通管除去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混悬液中赋形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5μm滤过器联合三通管将TA混悬液置换成眼内灌注液,并分别对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老年黄斑变性导致黄斑囊样水肿行玻璃体腔注射;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黄斑裂孔患者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辅助应用。观察PPV辅助应用时,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和内界膜与TA结合情况。随访1m-6m,观察矫正视力、眼内压、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变化。结果5μm滤过器联合三通管可除去曲安奈德混悬液赋形剂,而保留药物有效颗粒。在PPV辅助应用时,TA能与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内界膜结合,显示残留玻璃体后皮质和前膜,能发现内界膜。PPV辅助应用41例中,视力稳定和提高30例,4例发生眼内压升高,白内障进展2例。玻璃体腔内注射102例中,77例视力稳定和提高两行,28例发生眼内压升高,7例发生晶体后囊混浊。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眼内炎。结论滤过器联合三通管能有效除去曲安奈德混悬液中的赋形剂,可应用于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和玻璃体切割术中辅助应用。该方法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陈长征邢怡桥杜磊左成果
关键词:曲安奈德玻璃体切割术赋形剂
小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重复注射的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重复注射的安全性。设计前瞻性、非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31例(31眼),包括黄斑水肿16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6例、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4例、中央或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3例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2例。方法4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重复注射,在距首次注射分别(2.9±1.1)个月和(4.5±2.5)个月时,分别进行了第2次(31眼)和第3次(9眼)注射,每次注射后监测视力和眼内压等。平均随访(8.4±1.6)个月。主要指标眼压、视力。结果相对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单次注射,重复注射并未导致特殊并发症发生。在第1、2、3次注射后分别有23(74.2%)、24(77.4%)和7(77.8%)眼眼压保持正常。3次注射后(每次)眼压的平均值之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眼(6.5%)白内障进展迅速需手术治疗。结论短期随访,小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重复注射对眼压等无明显影响。
杜磊邢怡桥陈长征
关键词: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并发症
CD3基因敲除在小鼠慢性眼高压模型中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杜磊邢怡桥田宁
光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光损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病理状态,也是许多致盲眼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 tion,AMD)的主要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AMD 患者逐渐增加,AMD 已成为老...
李颖陈长征邢怡桥贺涛杜磊李猛
文献传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常见的眼后节机会性感染以及造成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控制感染和减少复发频率,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全身应用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法(HAART)对CMVR的预后产生了明显影响。但是治疗过程中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的出现正成为新的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杜磊邢怡桥陈长征
关键词:免疫疗法
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不同角膜保护剂对眼表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不同角膜保护剂对眼表的影响。方法:将2019-01/2020-01本院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HPMC组、SHSCS组和BSS组,各30例30眼,HPMC组和SHSCS组术中分别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钠(SHSCS)覆盖角膜表面避免角膜干燥,BSS组术中使用平衡盐溶液(BSS)不断滴眼保持角膜湿润。手术前后分别行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观察对比其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k,1mo,BSS组相比HPMC组、SHSCS组,SⅠt明显增加,BUT明显缩短(均P<0.05);术后1wk,HPMC组相比SHSCS组BUT明显缩短(P<0.05);术后3mo,三组患者SⅠt、BUT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BSS组相比HPMC组、SHSCS组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增加(均P<0.05);术后1wk,三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HPMC、SHSCS均可以保护角膜,维持泪膜的稳定性,临床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角膜保护剂。
曾思雨杜磊杨娟邢怡桥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糖尿病角膜泪膜
应用二维电泳法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损伤后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法观察光损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表达。方法运用冷白光以(2200±300)LX光照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6h,建立光损伤模型;提取细胞可溶性蛋白并通过二维电泳分离和凝胶图像分析,寻找光损伤细胞的蛋白质谱变化。结果软件分析显示全细胞可溶性蛋白在图谱上出现(390±10)个清晰斑点,11个蛋白斑点有明显表达差异。光损伤细胞内8种蛋白表达上调,1种下凋,2种蛋白表达缺失。讨论二维电泳实验能够找出光损伤RPE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在此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陈长征李颖邢怡桥喻红贺涛杜磊李猛魏礼清
关键词:色素上皮细胞光刺激电泳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近年来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预后引起了眼科医生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DR的诊疗技术有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其手术治疗方面的改进。本文就PDR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前准备、手术器械和术中操作等多个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参考。
龙婷陈佳杜磊邢怡桥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地塞米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巨大黄斑裂孔患者56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17只眼,女性39例39只眼;年龄(64.23±9.30)岁。患眼裂孔最小直径(827.36±83.16)μm。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中文版视功能问卷NEI VFQ-25进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PRF组和内界膜(ILM)组,各28例2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588)、性别构成比(χ2=0.760)、BCVA(Z=-0.400)、裂孔最小直径(t=-0.604)、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t=1.331)、NEI VFQ-25得分(t=0.9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RF组以PRF膜填塞裂孔,ILM组以ILM翻转填塞裂孔,充分气液交换后填充无菌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变化、裂孔闭合形态、CBFA以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PRF组、ILM组患眼中,裂孔闭合分别为27(96.4%,27/28)、26(92.6%,26/28)只眼;BCVA中位数均为0.70;CBFA分别为(1.99±0.20)、(1.91±0.18)mm2;NEI VFQ-25得分分别为(81.36±12.39)、(78.39±10.12)分。与手术前比较,PRF组、ILM组患眼手术后BCVA(Z=-4.636、-4.550)、CBFA(t=-27.115、-31.135)均显著提高,NEI VFQ-25得分(t=-15.557、-10.675)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间手术后BCVA(Z=-0.167)、CBFA(t=1.554)、NEI VFQ-25得分(t=0.9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6、0.126、0.
杨娟杜磊曾思雨邢怡桥
关键词:视网膜穿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内界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