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立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增殖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脂肪组织
  • 1篇肉瘤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肉瘤
  • 1篇肿瘤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 1篇临床及病理
  • 1篇肌肉
  • 1篇肌肉瘤
  • 1篇腹膜
  • 1篇腹膜后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燕化凤凰...

作者

  • 2篇林健
  • 2篇王子成
  • 2篇程立
  • 1篇周利群
  • 1篇杨恺惟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3~75岁,中位年龄50岁.以血尿、腹部包块、腹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CT平扫可见肿物呈软组织密度,内部密度不均,增强后肿物不同程度强化.手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对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肿瘤直径中位数为14.4 cm.病理均提示出血坏死,镜下均呈梭形细胞排列,细胞密集,细胞核有异型,核分裂象易见.术后化疗2例,放疗1例.随访3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3年、5年复发.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致死率高、复发率高,临床与CT表现均无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检查.
王关卉儿何廉波杨恺惟王子成程立林健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平滑肌肉瘤病理
炎症因子预处理的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预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模拟异常炎症环境能否增强ASCs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体外增殖的能力。方法:先用酶消化法对ASCs进行分离及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用特定培养基诱导分化并鉴定其向脂肪组织和骨组织分化的能力。将PBMCs用CFSE标记后,与炎症因子预处理后的ASCs共培养,对照组无ASCs或使用未经炎症因子处理的ASCs,同时用CD3/CD28刺激PBMCs增殖,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母代细胞比例,从而判断其增殖情况。结果:ASCs形态为梭形,密集时可成鱼群状生长,可在诱导培养基培养下向脂肪组织和骨组织分化,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与国际脂肪治疗联盟的关于ASCs的说明一致。PBMCs与ASCs体外共培养后,与无ASCs组相比,PBMCs的母代细胞比例有所增加,但效果并不显著,而将PBMCs与用炎症因子预处理后的ASCs共培养,PBMCs的母代细胞比例有明显增加(炎症因子处理后ASCs组38.7%±10%vs.无ASCs组28.4%±8.9%,P<0.05),说明炎症因子预处理的ASCs可明显抑制PBMCs的增殖。结论:炎症因子可增强ASCs的抗炎能力,该发现有助于ASCs更好地在组织修复领域发挥治疗作用。
王子成程立吕同德苏黎林健周利群
关键词:脂肪组织干细胞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