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昆仑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癫痫
  • 5篇颞叶
  • 4篇颞叶癫痫
  • 3篇癫痫患者
  • 3篇戊四氮
  • 1篇低级别胶质瘤
  • 1篇调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糖
  • 1篇血肿
  • 1篇胰高血糖素
  • 1篇胰高血糖素样...
  • 1篇胰高血糖素样...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血肿
  • 1篇原因及处理
  • 1篇远隔部位
  • 1篇张量成像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7篇石全红
  • 7篇吴昆仑
  • 2篇谢锐
  • 1篇谢延风
  • 1篇詹彦
  • 1篇姜维
  • 1篇李瑞

传媒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RCAN1/CaNA在颞叶癫痫患者及戊四氮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钙调神经磷酸酶调节因子1(RCAN1)及钙调神经磷酸酶A(CaNA)在颞叶癫痫患者及戊四氮(PTZ)致癫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皮质,并纳入癫痫组(n=18);收集脑外伤患者手术切除的皮质,并纳入对照组(n=1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和PTZ组。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CAN1和Ca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RCAN1进行定位;应用免疫共沉淀分析RCAN1与CaNA的相互作用。结果 RCAN1定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膜;在颞叶癫痫患者及癫痫模型中,RCAN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Ca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CAN1与CaNA具有相互作用。结论在颞叶癫痫患者及癫痫模型中,RCAN1低表达,而CaNA高表达,提示RCAN1可能通过调控CaNA参与癫痫的形成。
温跃桃吴昆仑谢锐石全红
关键词:颞叶癫痫磷酸化
窦镰旁巨大脑膜瘤术中术后术区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形成原因及处理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窦镰旁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中临近术区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间行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前后或术后术区脑组织膨胀和远隔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原因。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出现术区脑组织膨出,脑压高或瘤体切除后脑压仍高表现,急行术中头颅B超提示术区或邻近部位出血或急诊头颅CT或术后立即复查CT提示硬膜外血肿形成。手术确认为硬膜外血肿形成。其中1例患者为明确术中远隔部位出血,另4例患者为术中明确为术区临近部位硬膜外血肿形成,术后明确为术区附近出血或伴远隔部位硬膜外出血。结论:窦镰旁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中、术后临近术区及远隔部位硬膜外出血发生率低,但十分危险。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则预后良好。术中B超或术后复查CT有助于及时发现出血原因及部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司凯闯谢延风但伟詹彦温越桃吴昆仑袁三贵羊江山石全红
关键词:巨大脑膜瘤硬膜外血肿
RCAN1/CaNA在颞叶癫痫患者及戊四氮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石全红温跃桃吴昆仑谢锐
维格列汀通过上调胰高血糖素样肽1发挥抗癫痫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对戊四氮(PTZ)诱导的癫痫模型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的影响而发挥抗癫痫作用。方法脑外伤患者切除的皮质为对照组(control;n=14),颞叶癫痫(TLE)患者行癫痫灶切除的皮质为颞叶癫痫组(n=23)。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ontrol)、PTZ单纯致痫组(B组,PTZ-induced epilepsy)、生理盐水2 m L/kg干预组(C组,PTZ+2 m L/kg saline)、维格列汀2.5 mg/kg干预组(D组,PTZ+2.5 mg/kg vildagliptin)、维格列汀5 mg/kg干预组(E组,PTZ+5 mg/kg vildagliptin)、维格列汀10 mg/kg干预组(F组,PTZ+10 mg/kg vildagliptin)。连续腹腔注射PTZ(35 mg/kg)3周建立慢性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运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GLP-1R的表达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各组血清中GLP-1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对GLP-1R进行定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LP-1R主要表达于人体脑组织以及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LP-1R在癫痫患者以及癫痫模型中表达降低(P<0.05);在大鼠中,维格列汀可以有效的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和降低癫痫发作次数;维格列汀干预后,GLP-1R的表达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GLP-1与GLP-1R的表达变化一致(P<0.05)。结论维格列汀通过上调GLP-1和GLP-1R发挥抗癫痫作用。
温跃桃吴昆仑石全红
关键词:颞叶癫痫胰高血糖素样肽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与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 DTI)在瘤样炎性脱髓鞘病( TIDD)与低级别胶质瘤( LGG)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TIDD患者及15例经病理证实的LG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3.0 T MR 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上定量测定患者病变区及其对侧镜像部位正常脑白质区(镜像区)的 ADC 值及 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重建白质纤维素的3D图像,观察白质纤维素与病变区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 TIDD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484±0.14)×10^3 mm^2/s、0.109±0.02和(0.725±0.05)×10^3 mm^2/s、0.443±0.08,LGG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368±0.09)×10^3 mm^2/s、0.163±0.01和(0.684±0.03)×10^3 mm^2/s、0.471±0.04。 TIDD组与LGG组两组内病变区与镜像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病变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GG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肿瘤部位明显受压外移,较对侧稀疏、中断及形态改变;TIDD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纤维稍稀疏,未见明显中断及移位改变。结论 TIDD与LGG在DTI上的弥散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吴昆仑李瑞温跃桃石全红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胶质瘤弥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LOC389023在难治性颞叶癫痫中分子海绵机制的预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可能与LOC389023和二肽基肽酶10(DPP10)作用的micro RNA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皮质中的表达变化,预测LOC389023在颞叶癫痫中的分子海绵机制。【方法】15例脑外伤患者切除的皮质为正常组,26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行癫痫灶切除的皮质为癫痫组。运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PP10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4.3(Kv4.3)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DPP10和kv4.3进行定位,采用免疫共沉淀分析DPP10与Kv4.3的相关性。运用miRanda、Pita、Target Scan和miRDB软件分别预测与LOC389023以及DPP10相互作用的micro RNA。采用q PCR技术检测LOC389023以及micro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DPP10在癫痫组中高表达(P<0.05),Kv4.3则低表达(P<0.05);DPP10与Kv4.3共表达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且两者有相互作用;通过软件预测得到5个候选micro RNA(miR-32-5p,miR-140-5p,miR-367-3p,miR-25-3p和miR-4325);q 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癫痫组中,LOC389023和miR-140-5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iR-25-3p和miR-367-3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miR-32-5p和miR-4325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OC389023可能以分子海绵的机制调控miR-25-3p和miR-367-3p,继而调控DPP10的表达参与癫痫的形成。
温跃桃姜维吴昆仑石全红
关键词:难治性颞叶癫痫
Munc13-1及RIM1在颞叶癫痫患者及戊四氮大鼠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13-1(mammalian uncoordinated 13-1,Munc13-1)及神经元突触膜胞外分泌调节蛋白1(rab-interacting molecules 1,RIM1)在颞叶癫痫患者皮质和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初步探讨Munc13-1及RIM1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切除的皮质为癫痫组(n=18),以脑外伤患者切除的正常皮质为对照组(n=15);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抽签均分成2组,其中一组连续腹腔注射戊四氮(3.5 mg/kg)21 d,出现至少连续3 dⅣ级及以上癫痫发作的大鼠为癫痫组(n=15),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n=20);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技术对Munc13-1进行定位和表达分析,Western blot检测Munc13-1和RIM1的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验证Munc13-1和RIM1的相互作用。结果 (1)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Munc13-1主要表达于神经元;(2)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癫痫组中Munc13-1和RIM1的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免疫共沉淀示Munc13-1与RIM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结论 Munc13-1及RIM1在癫痫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两者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提示Munc13-1可能通过结合RIM1参与癫痫的发生。
吴昆仑温跃桃司凯闯石全红
关键词:颞叶癫痫戊四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