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锋

作品数:20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寻常型
  • 3篇寻常型银屑病
  • 3篇银屑
  • 3篇银屑病
  • 3篇突变
  • 3篇皮肤
  • 3篇基因突变
  • 2篇增生
  • 2篇疣状
  • 2篇角化病
  • 2篇表皮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障碍
  • 1篇代谢障碍性疾...
  • 1篇弹性纤维
  • 1篇蛋白反应
  • 1篇动脉

机构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20篇陈永锋
  • 4篇薛汝增
  • 4篇李海燕
  • 3篇朱磊
  • 3篇王晓华
  • 3篇张娇
  • 2篇潘慧清
  • 2篇蔡碧珊
  • 2篇姜亚楠
  • 1篇薛耀华
  • 1篇杨斌
  • 1篇谷梅
  • 1篇王宇
  • 1篇李锦意
  • 1篇陈文静
  • 1篇裴小平

传媒

  • 14篇皮肤性病诊疗...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1例
2017年
患者女,26岁,面部、背部红褐斑3年余。皮肤科检查:面部、后背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片状红褐斑,触之浸润,以面部双颊为主。后背部分黄豆大小红褐斑未触及浸润,前胸、后背可见少量毛细血管扩张。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海绵水肿;真皮血管、附件周围较多浆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团灶状浸润。直接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结果 LCA、Kappa(+),CD79a、CD38大部分细胞(+),Lambda、CD138部分(+)。诊断:皮肤浆细胞增多症。
柳莉丹张娇陈永锋
关键词:细胞增多症
白色纤维性丘疹病1例
2021年
报告1例白色纤维性丘疹病。患者女,28岁,双上肢及上背部丘疹1年,既往鱼鳞病病史20年。皮肤科检查:双上肢及上背部散在白色丘疹,直径2~3 mm,瓷白色,未有融合倾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真皮中上层胶原纤维束增粗。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浅层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形态正常,真皮无黏蛋白沉积。诊断为白色纤维性丘疹病。
李鑫泽张娇潘慧清陈永锋
关键词:弹性纤维胶原纤维
色素性痒疹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方法:对18例色素性痒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岁,平均病程9.6个月,皮疹为网状分布的红色斑片、斑丘疹、丘疹或色素沉着。皮疹主要累及躯干部,特别是项背部。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确诊,其中13例患者为活动期(包括早期和充分发展期),5例为晚期。18例患者使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口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氨苯砜等,外用维A酸乳膏、曲安奈德乳膏等,其中口服米诺环素疗效显著。7例患者曾被误诊。临床随访1个月到4年,其中7例复发。结论:色素性痒疹临床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口服米诺环素有效,但不能阻止其复发。
王宇裴小平薛汝增谷梅陈永锋杨斌
关键词:色素性痒疹组织病理米诺环素
疣状角化不良瘤1例
2017年
报告1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患者男,47岁。头顶皮肤肤色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头顶处可见一直径约0.8 cm大小的肤色结节,硬度中等,表面粗糙,顶端可见白色毛囊角栓,表面被覆少许鳞屑。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皮损中央可见杯状凹陷,凹陷内可见角化物、棘层松解性角化不良细胞、绒毛,凹陷的底部见基底层上腔隙,凹陷底部颗粒层内可见圆体细胞。
李海燕薛汝增王晓华蔡碧珊陈文静陈永锋
关键词:疣状
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一例
2017年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胫前出现浸润性硬化性斑块,常并发糖尿病。我们近期诊治1例不伴有糖尿病的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双下肢胫前暗红斑8年。患者于8年前外伤后出现右侧胫前红斑,约3cm×3 cm,无渗出、糜烂,未予特殊处理。之后双下肢胫前均出现椭圆形暗红斑,边界清楚,面积逐渐增大,
禹欢欢蔡碧珊王晓华陈永锋
关键词: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代谢障碍性疾病胫前硬化性
细胞缝隙连接蛋白与皮肤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缝隙连接是生物体内相邻细胞间互相传递离子、代谢物质及小的信号分子等的特殊膜蛋白通道,而缝隙连接蛋白(Cx)是构成缝隙连接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膜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缝隙连接蛋白水平的变化或其编码基因突变与人类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对目前研究较充分的几种皮肤病与Cx的关系予以综述。
姜亚楠陈永锋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皮肤病
寻常型银屑病表皮细胞中S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在银屑病和正常对照者的皮肤组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比较转录因子特殊蛋白(Sp1)的差异性表达,验证其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组与对照组皮肤组织中Sp1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及分布情况;采用基因敲降技术对Hacat细胞中的Sp1基因处理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功能。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p1在银屑病组较对照组表达高,银屑病组广泛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核,以棘层和基底层为主。分子研究显示银屑病组Sp1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处理后Hacat细胞行绝对细胞计数法和CCK-8计数法,敲低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数量减少,提示Sp1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结论Sp1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Sp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通过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同时Sp1的表达情况可为评价银屑病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钟维王冬梅刘家蕊朱磊黄钰淇徐文聪陈永锋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SP1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额部巨大脂溢性角化病被引量:2
2017年
图1A、1B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额部可见大小约5cmx6cm隆起性黑色肿物,边界相对清楚,呈疣状增生,表面粗糙有油脂性鳞屑性痂,部分皲裂破溃出血。头面部散在褐黑色斑片,边界清楚,
柳莉丹陈永锋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病额部疣状增生破溃出血鳞屑性头面部
儿童真性黑棘皮病1例
2017年
患儿,女,4岁,因颈、躯干、双上肢、口周棕黑色斑块3年余于2016年10月25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儿出生后数月颈部、腋窝等部位出现大片棕黑色斑块,随后皮损渐增多,扩展至双上肢、躯干及口周,斑块渐增厚呈棕黑色绒毛样。病程中患儿无自觉症状,精神、食欲、睡眠可,体重随正常发育水平增加。患儿为弃婴,家族史不详。体格检查:
李锦意李海燕薛汝增潘慧清陈永锋
关键词:黑棘皮病发育水平体格检查真皮乳头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EBPβ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正常对照者组织中C/EBPβ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5例)正常对照组组织中C/EBPβ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及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EBPβ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患者PASI评分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银屑病中C/EBPβ蛋白广泛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以棘层上部及颗粒层为主;正常对照组则可见C/EBPβ蛋白丰富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胞核。C/EBPβ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EBPβ蛋白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性(r=-3. 11,P <0. 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EBPβ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
柳莉丹刘红芳吉苏云李锦意张娇王晓华陈永锋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C/EBPΒ聚合酶链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