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燕芳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综合征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脑病
  • 2篇脑病综合征
  • 2篇可逆性
  • 2篇可逆性后部白...
  • 2篇可逆性后部白...
  • 2篇狼疮
  • 2篇间质性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后部白质脑病...
  • 2篇肺疾病
  • 2篇复习
  • 2篇白质
  • 2篇白质脑病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机构

  • 6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6篇高飞
  • 6篇吴燕芳
  • 5篇林禾
  • 3篇陈志涵
  • 1篇林坦
  • 1篇严青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分析SLE合并PRES患者3例并系统地回顾国内文献报道9例的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 12例SLE合并PRES患者,发病前使用糖皮质激素10例,环磷酰胺3例,出现高血压11例,头痛10例,癫痫发作10例,意识障碍9例,视觉障碍8例,CT及磁共振成像(MR)显示多发病灶主要位于双侧枕叶、顶叶、额叶、颞叶。降压和及时处理诱因症状可缓解。结论 PRES是一种临床一影像综合征,发病常与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突发高血压等相关,SLE合并PRES若能及时诊断、治疗可使症状迅速缓解,病变可逆恢复正常。
吴燕芳林禾高飞
关键词: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吡非尼酮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讨论吡非尼酮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33例CTD-DPLD患者,根据治疗中是否使用吡非尼酮分成对照组17例和吡非尼酮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HRCT)定量评分及转归。结果33例CTDDPLD患者,女性比例为78.79%。炎性肌病: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在CTD中的比例达42.42%。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在DPLD的比例分别为30.30%与39.39%。两组患者基线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DLCO%)、肺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otal lung capacity,TLC%)、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vonden lungen,KL-6)水平及肺部HR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后,两组患者的FVC%、TLC%、氧合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非尼酮组DLCO%、KL-6水平及肺部HRCT评分分别较对照组有改善(P=0.040、P=0.024、P=0.045)。吡非尼酮组患者,治疗后胸闷、气促、咳嗽的症状改善;治疗前后,6MWT、氧合指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各项肺功能(TLC%、FVC%、DLCO%)评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49、P=0.018),治疗后KL-6水平、肺部弥漫性纤维化HRCT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1)。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非尼酮可延缓CTD-DPLD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肺部HRCT评分,药物安全性好。
何娟娟吴燕芳陈志涵严青高飞林禾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吡非尼酮
血清抗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与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检测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比较
2020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血清抗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和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与临床特点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17例抗Jo-1抗体阳性,通过t检验、χ2检验及Kaplan-Meier法比较分析MDA5组与Jo-1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肺部CT改变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1)IIM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抗Jo-1抗体(44.8%vs.25.8%,P<0.05)。(2)与Jo-1组比较,MDA5组向阳征(69.2%vs.11.8%)及Gottron征(80.7%vs.17.6%)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5);而肌无力发生率(15.3%vs.70.6%)、肌酸激酶(CK)水平[(110.0±26.7)U/L vs.(1720.0±774.4)U/L]均明显降低(P<0.05)。(3)两组患者间质性肺炎发生率(100.0%vs 88.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5组患者急性/亚急性IL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Jo-1组(65.4%vs.13.3%,P<0.05),3个月生存率低于Jo-1组(P<0.05)。(4)男性患者、发病时间短、声嘶、恶性肿瘤及感染可能是MDA5组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HRCT表现以及预后存在差异,完善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判断预后。
吴燕芳高飞陈志涵林禾
关键词:炎症性肌病间质性肺疾病抗JO-1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3例并文献复习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临床以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觉异常为特征表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相关报道文献35例(其中国内8例,国外27例...
吴燕芳林禾高飞
文献传递
50例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矿物质密度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5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RA病程、绝经年龄、ESR、CRP、RF、抗CCP抗体、DSA28评分及雌二醇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50例患者腰椎L_(1-4)和左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分析其骨密度(BMD)的情况。结果 1.50例绝经后女性RA的DSA28评分大于5.1,属高疾病活动期,骨质疏松组发生率52%;远高于骨量减少组(30%)及骨密度正常组(18%)。2.骨质疏松组的绝经年龄比非骨质疏松组明显提前(P=0.005),抗CCP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37),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病程、RF、DSA28评分及雌激素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CCP抗体(OR值1.025,P=0.041)是绝经后高疾病活动女性RA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4.骨质疏松组,腰椎总骨密度较髋关节显著降低(P<0.001);腰椎组内比较以腰1椎体BMD最低,而后依次为腰2,腰3、腰4(P=0.0003),左髋关节组内比较以大转子BMD最低,而后依次为股骨颈、小转子(P<0.0001)。结论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RA患者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以腰椎骨密度(特别L_1)下降最明显;抗CCP抗体可能是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林坦高飞吴燕芳陈志涵余明钿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密度
托珠单抗治疗系统性硬化症10例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观察注射用托珠单抗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10例确诊SSc患者接受托珠单抗8 mg/(kg·月),共3~6个月治疗,在基线水平、第12周、第24周分别评估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均为弥漫型SSc。5例病程≥3年的患者治疗24周后改良Rodnon皮肤评分(modified Rodnan skin score,mRSS)(44分vs.27分,P=0.016)、肢端溃疡数目(10个vs.2个,P=0.031)及患者的自我评分(90分vs.50分,P=0.0097)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例病程〈1年的患者治疗12周后评估患者的自我评分较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分vs.30分,P=0.020),治疗前后mRSS分值及肢端溃疡数目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病情改善同时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托珠单抗治疗SSc过程中,可观察到患者皮肤硬化程度及肢端溃疡的改善,可能是治疗SSc一个新选择。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高。
高飞吴燕芳林禾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