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强

作品数:52 被引量:58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语言文字
  • 1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8篇翻译
  • 20篇文学
  • 12篇译介
  • 10篇国文
  • 10篇国文学
  • 8篇英译
  • 8篇文学译介
  • 8篇翻译研究
  • 6篇话语
  • 5篇译学
  • 5篇中国文学
  • 5篇文本
  • 4篇翻译话语
  • 4篇副文本
  • 3篇代文
  • 3篇译本
  • 3篇译介学
  • 3篇译史
  • 3篇隐喻
  • 3篇英译中

机构

  • 23篇上海外国语大...
  • 18篇上海海事大学
  • 10篇淮北煤炭师范...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昌吉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美国印第安纳...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52篇耿强
  • 3篇梁真惠
  • 1篇王瑶
  • 1篇刘玮
  • 1篇林轶
  • 1篇王建华
  • 1篇马苗苗

传媒

  • 7篇东方翻译
  • 5篇中国比较文学
  • 5篇外国语
  • 4篇上海翻译(中...
  • 3篇解放军外国语...
  • 2篇中国翻译
  • 2篇外语电化教学
  • 2篇天津外国语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外国语文
  • 2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外语研究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培训与研究(...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昌吉学院学报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哲学阐释学的拓展与翻译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国内翻译界对阐释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哲学阐释学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而忽视了其它阐释学流派持论的合理性。很多著者基本未加批判就直接借用阐释学原则来研究翻译现象,导致两种结果:第一,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被置换,这对翻译学科的本体研究构成了威胁;第二,将哲学阐释学原则直接应用到翻译实例分析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了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品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张应重点从文本意义的有效性与文本意义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去拓展哲学阐释学的应用空间,以适应翻译学科的理论需要和深入研究。
梁真惠耿强
关键词:哲学阐释学翻译学科作者意图
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出去”被引量:78
2010年
全球化的加剧凸显了通过文学译介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在由谁翻译、怎样译介和如何"走出去"的具体问题上,误解依然存在。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传播,译入语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决定了译本的接受或拒斥,成功或失败。因此,中国文学若要依凭翻译走向世界,扩大自己的文学影响,必须改变现有的文学译介模式,积极吸引国外译者及出版社参与译介中国文学,这样才能使译本符合异域的诗学标准、意识形态及阅读习惯,保证译本的广泛传播和接受,真正使中国文学"走出去"。
耿强
关键词:文学译介跨文化传播
对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学科反思被引量:24
2006年
我国译学界的阐释学翻译研究多从哲学阐释学的“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以及“视阈融合观”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解释翻译现象,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译者阐释的多样性,但却忽略了阐释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即翻译学科界限日渐模糊、文本阐释有效性被置换,以及因相对主义绝对化而导致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些已经给翻译理论和实践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现在非常有必要对阐释学翻译研究进行理论层面的学科反思。
耿强
关键词:阐释学效果历史视阈融合学科反思
翻译理论创新型教材的尝试--评詹妮·威廉姆斯的新著《翻译理论》
2016年
翻译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变得愈发重要和不可或缺,这直接促成了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可,也对译者培训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编写创新型教材,满足翻译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需求,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耿强马苗苗
关键词:翻译理论威廉姆斯翻译研究从业者
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特征的重释——对《翻译论集》的历史症候阅读被引量:3
2022年
本文对罗新璋先生主编的《翻译论集》(1984)所收5篇代表性文本(1949-1966)进行历史症候阅读,重释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特征。历史症候阅读法是一种深层语境化阅读法,旨在通过历史文本具有的症候,探寻它们之间隐秘的互文关系,考察文本背后历史主体的"以言行事",以此揭示历史文本在特定语境下的声音。研究发现,《翻译论集》坚持"中国翻译理论差异说"的问题式,这限制了其提出的问题和寻找的答案。本文提出"实践—观念互动论"的问题式,认为《翻译论集》藏有另外一种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声音。本文对重新认识中国翻译理论的特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耿强
关键词:问题式
不该遗忘的角落——论“翻译书评”的地位、作用与形式被引量:10
2008年
"翻译批评"以译本为中心,兼论译者、译事与译法,重在译作的评价和引导,但却忽视了"翻译书评"在翻译批评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应该享有的地位,没有将之纳入"翻译批评"的研究范围。"翻译书评"通过鉴赏与批判,可以起到介绍最新理论成果,引导翻译理论研究方向的作用,为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贡献力量,并可以预防学术垃圾的泛滥。因此,完整的翻译批评体系离不开"翻译书评"的参与和贡献,其地位应该在学科体制内得到应有的承认。
耿强梁真惠
关键词:翻译批评翻译学科
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研究
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活动自晚清时期便已经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个人翻译方式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主导模式。之后,由中国国家对外宣传机构主持的对外翻译项目开始大规模、有系统地主动对外译介中国文学。1...
耿强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译介
机构翻译与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原中国文学出版社英文部主任熊振儒先生访谈录被引量:2
2020年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简称中国外文局)是中国对外译介的重要机构,新时期以来推出了"熊猫丛书"等一大批文学和文化外译项目,极大推动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为了进一步了解机构翻译的内部过程,尤其是"熊猫丛书"的选材、组织和翻译情况,文章中作者采访了中国外文局原中国文学出版社英文部主任熊振儒先生,就相关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充分展现了中国机构翻译的复杂程序和本土关怀。为了推动中国机构外译史的研究,建议有关方面尽快着手中国机构翻译口述史料的挖掘和整理工作。
耿强熊振儒
关键词:口述史
翻译诗学:一个学科关键词考察被引量:4
2021年
翻译诗学是一个常用但语义模糊的翻译研究关键词。对它的使用有5个原型模式,即翻译诗学等于诗歌翻译理论、一般文学翻译理论、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双重变奏、诗学即政治、后现代创作/翻译话语。一方面,翻译诗学在隐喻层面上指称某种翻译话语;另一方面,它靠近后现代主义,贴近语言本体。研究为日后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准备了认识论基础。
耿强
关键词:翻译诗学认识论基础隐喻
女性主义作品译本副文本中的性别身份建构研究
2024年
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通过译本副文本考察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美国女性主义代表作《女性的奥秘》4个版本的中译本为例,结合社会建构主义的身份观,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从话语内容、话语意义、话语关系3个维度切入,研究了译本副文本对女性的性别身份建构。本文历时考察了译本图像和文字副文本相互作用下建构的性别身份,分析了具体时期的社会文化结构,揭示了副文本中图像和文字资源建构性别身份的机制。
邱思怡耿强
关键词:副文本性别身份话语分析社会建构主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