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姝
-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与基因分型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23S rRNA中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与MLVA基因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套式PCR法检测143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阳性标本(北京54例,美国59例,澳大利亚30例)的23S rRNA中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并利用单管多重PCR结合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这些标本进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43例标本分为10个MLVA基因型。54例来自北京的Mp阳性标本分为4个MLVA基因型,主要基因型是M4-5-7-2(44/54,81.5%)和M3-5-6-2(7/54,13.0%);59例美国标本可分为6个MLVA基因型,主要基因型是M4-5-7-2 (27/59, 45.8%),M3-5-6-2(18/59,30.5%)和M3-6-6-2(11/59,18.6%);30例澳大利亚悉尼标本可分为5个MLVA基因型,主要基因型是M3-5-6-2(12/30,40.0%),M4-5-7-2(10/30,33.3%)和M3-5-7-2(5/30,16.7%)。143例标本中57例(北京49例,美国7例,悉尼1例)检出耐药基因突变,其中50例(87.7%)标本的MLVA分型为M4-5-7-2。结论肺炎支原体的耐药基因突变与MLVA分型的M4-5-7-2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闫超薛冠华孙红姝李少丽赵汉青冯燕玲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RRNA
- 儿科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现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genes,PMQR)在儿科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情况与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E-test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 b-cr和qepA;PCR扩增后测序检测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相关基因及染色体喹诺酮耐药决定基因gyrA及parC的突变情况:质粒接合实验检测耐药基因是否在菌株间转移。结果1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为9.92%:PMQR基因检出率为30.5%(40/131),其中90%为产ESBLs菌株,各种基因检出率qn培基因6.87%,qnrS基因22.9%,aac(6’)-Ib-cr基因4.58%,未检出qnrA及qepA基因;40株PMQR阳性菌株中,2株存在gyrA和parC编码氨基酸序列改变;23株PMQR阳性菌株通过接合试验传递成功。相对于受体菌,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提高了2~32倍。结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在儿科肺炎克雷伯菌中有高水平的携带率,阳性菌株多为产ESBLs株,耐药基因可在菌株问水平传播。
- 薛冠华李少丽闫超冯燕玲赵汉青孙红姝白晓晨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培养法、PCR法和血清学法在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5
- 2017年
- 目的比较培养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在检测住院肺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同时采用传统的培养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卡方配对检验。结果共收集到7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培养法获得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8例(10.13%),平均阳性培养周期为21 d;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23例(29.11%),其中培养法阳性的肺炎支原体标本PCR法检测均阳性;血清学方法共检测到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41例(51.90%),其中PCR法阳性的标本中有4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有2例为血清学阴性。统计学结果显示,PCR法与血清学方法、PCR法与培养法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建议同时采用血清学方法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并结合患儿临床症状进行确诊。
- 李少丽赵汉青孙红姝冯燕玲薛冠华闫超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培养法血清学方法
- 2015上半年与2016上半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及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 通过比较北京部分地区2015年1—6月间与2016年1—6月间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分子流行特征,获得2015年下半年Mp阳性检出率升高前后两个不同时间Mp感染的流行规律及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6月及2016年1月至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标本,提取上述标本中病原体DNA后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Mp repMp1基因检测;阳性标本分别进行改良的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VNTR) analysis,MLVA]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P1-RFLP),同时对标本的23S rRNA耐药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2015年1—6月间271例肺炎患儿中,50例(18.5%) 经 real-time PCR检测为Mp阳性,2016年1—6月间283例肺炎患儿中,99例(35%) 经real-time PCR检测为Mp阳性;2015年1—6月间50例Mp阳性标本中48例为M4-5-7-2/P1型,仅有2例为M3-5-6-2/P2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率为92%(46/50),2016年1—6月间99例Mp阳性标本中82例为M4-5-7-2/P1型,2例为M4-5-7-3/P1型,15例为M3-5-6-2/P2型,大环内酯类耐药率为83.8%(83/99).结论在2015年下半年Mp阳性检出率出现升高趋势后,2016年1—6月间与2015年同期相比,Mp的阳性检出率持续升高;同时M4-5-7-2/P1基因型比例降低,M3-5-6-2/P2基因型升高;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率较前期相比有所下降.
- 薛冠华闫超赵汉青李少丽冯燕玲孙红姝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基因型大环内酯类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