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冠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肺炎
  • 7篇肺炎支原体
  • 6篇儿童
  • 3篇培养法
  • 3篇耐药
  • 3篇基因
  • 3篇儿童肺炎
  • 3篇病原菌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易感
  • 2篇内酰胺酶
  • 2篇黏附蛋白
  • 2篇细菌
  • 2篇基因分型
  • 2篇基因型
  • 2篇儿童肺炎支原...
  • 2篇儿童腹泻
  • 2篇腹泻

机构

  • 13篇首都儿科研究...
  • 6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3篇薛冠华
  • 11篇孙红妹
  • 10篇冯燕玲
  • 9篇李少丽
  • 9篇闫超
  • 7篇赵汉青
  • 3篇王丽琼
  • 2篇曹玲
  • 2篇徐文健
  • 2篇王洛平
  • 2篇张艳玲
  • 2篇孙红姝
  • 1篇金春华
  • 1篇马晓红
  • 1篇王晓燕
  • 1篇钟雪梅
  • 1篇郑宝英
  • 1篇马丽娟
  • 1篇宁慧娟

传媒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基因型特征分析被引量:42
2017年
目的探讨耐药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基因型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MP肺炎,且咽拭子或肺泡灌洗液MP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的96例标本,其中男55例,女41例;1~3岁19例(19.8%),〉3~5岁18例(18.7%),〉5~13岁2个月59例(61.5%)。对所有标本进行23S rRNA耐药基因检测,根据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分为耐药组和敏感组。同时,对所有标本进行P1-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1-RFLP)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基因分型,比较耐药组与敏感组及不同基因型MP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症状、体征、发热时间、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CRP)及胸部X线和/或肺部CT检查等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6例标本中,81例在23S rRNA中检测到耐药基因,耐药率高达84%。根据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分为耐药组(81例)和敏感组(15例)。耐药组患儿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CRP水平均高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1、Z=-3.368,χ^2=5.856、Z=-2.165,均P〈0.05);年龄、白细胞总数、发生叶或段实变比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96例标本进行P1-RFLP基因分型,5例P1分型未成功,91例中P1-Ⅰ型81例(89.0%),P1-Ⅱc型10例(11.0%)。P1-Ⅰ型较P1-Ⅱc型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7、2.237,均P〈0.05);年龄、发热时间、白细胞总数、CRP水平、影像学发生叶或段实变比例、并发症发生率�
郑宝英闫超薛冠华曹玲孙红妹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大环内酯类基因型
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6
2016年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临床症状可从轻微的咽炎、支气管炎到重症肺炎,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1]。北京地区2007年及2012年均出现Mp地区性流行[2-3]。 Mp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很难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区分,从而延误治疗,导致重症肺炎和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极为重要。
赵汉青闫超孙红妹冯燕玲薛冠华李少丽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表现重症肺炎肺外并发症
培养法、PCR法和血清学法在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5
2017年
目的比较培养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在检测住院肺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同时采用传统的培养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卡方配对检验。结果共收集到7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培养法获得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8例(10.13%),平均阳性培养周期为21 d;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23例(29.11%),其中培养法阳性的肺炎支原体标本PCR法检测均阳性;血清学方法共检测到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41例(51.90%),其中PCR法阳性的标本中有4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培养阳性的标本中有2例为血清学阴性。统计学结果显示,PCR法与血清学方法、PCR法与培养法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建议同时采用血清学方法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并结合患儿临床症状进行确诊。
李少丽赵汉青孙红姝冯燕玲薛冠华闫超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培养法血清学方法
肺炎支原体主要黏附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并且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Mp尖端的黏附蛋白复合体与肺纤毛上皮细胞的黏附过程是其主要致病机制。P1、P30、P116等蛋白作为黏附复合体的主要成分,在感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缺失这些蛋白的突变株中,细胞结构异常,黏附能力、运动速度、致病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Mp生长缓慢,对营养要求苛刻,常规微生物分离培养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目前亚洲地区Mp耐药率居高不下,Mp感染后又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使得临床工作中Mp感染的诊治常被延误。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的出现,使得Mp主要蛋白可以应用在Mp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研发中,本文针对Mp主要黏附蛋白的基因结构、致病机制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丽琼薛冠华李少丽闫超孙红妹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血清学诊断疫苗
肺炎支原体P1黏附因子主要抗原表位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P1蛋白作为抗原成分在临床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1基因主要抗原决定簇,选择其分值较高的部位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同时用其作为抗原,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抗体并与全菌体抗原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C.P1-534原核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6×10^3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其能与坳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抗体滴度可达1:2000;用此蛋白作为抗原成分检测患儿血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0%及97.67%。结论重组表达的P1—534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作为新的抗原成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全菌体抗原,为肺炎支原体抗原成分及其蛋白保护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薛冠华孙红妹赵汉青王洛平冯燕玲李少丽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抗原表达纯化免疫原性
儿科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现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genes,PMQR)在儿科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情况与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E-test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 b-cr和qepA;PCR扩增后测序检测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相关基因及染色体喹诺酮耐药决定基因gyrA及parC的突变情况:质粒接合实验检测耐药基因是否在菌株间转移。结果1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为9.92%:PMQR基因检出率为30.5%(40/131),其中90%为产ESBLs菌株,各种基因检出率qn培基因6.87%,qnrS基因22.9%,aac(6’)-Ib-cr基因4.58%,未检出qnrA及qepA基因;40株PMQR阳性菌株中,2株存在gyrA和parC编码氨基酸序列改变;23株PMQR阳性菌株通过接合试验传递成功。相对于受体菌,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提高了2~32倍。结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在儿科肺炎克雷伯菌中有高水平的携带率,阳性菌株多为产ESBLs株,耐药基因可在菌株问水平传播。
薛冠华李少丽闫超冯燕玲赵汉青孙红姝白晓晨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PCR法与培养法检测儿童肺炎易感细菌结果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PCR法和培养法对儿童肺炎易感细菌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法及细菌培养法对11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13例临床标本中,培养法检测阳性率46.9%(53/113),其中流感嗜血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15例,肺炎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PCR法检测阳性率69.9%(79/113),在79例阳性标本中检出病原菌85株,其中73例标本检测出单一病原,6例标本为混合感染。流感嗜血杆菌18例,大肠埃希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17例,肺炎链球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表皮葡萄球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结论与培养法相比,PCR法可以提高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较难培养细菌的检出率,应将PCR法与培养法结合作为肺炎易感细菌的检测方法,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奠定基础。
薛冠华徐文健马晓红冯燕玲马丽娟孙红妹
关键词:培养法肺炎儿童
儿童腹泻病原菌检测及大肠杆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对儿童腹泻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易感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5~10月在感染消化科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志贺菌和沙门菌,同时直接进行3种病原菌检测;采用8对特异性引物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122例腹泻标本中细菌培养法检出率为大肠杆菌80.3%,志贺菌25.4%,沙门菌24.6%;标本DNA直接PCR法为大肠杆菌84.4%,志贺菌41.0%,沙门菌49.1%。大肠杆菌基因型检测为EHEC(47.5%)、EPEC(17.2%)、EAEC(4.9%)、ETEC(3.3%)、EIEC(0.8%)。结论与培养法相比,标本DNA直接PCR法可以提高检出率,建议细菌培养法和PCR法联合应用以互补优势。2013年夏季北京地区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基因型以EHEC和EPEC为主。
冯燕玲闫超薛冠华李少丽宁慧娟赵汉青张艳玲孙红妹
关键词:儿童腹泻培养法基因型
2010-2012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基因型监测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的暴发流行进行监测。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对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M—P基因分型[M: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blLVA);P:P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1.RFLP)]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5月44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69例经real-timePCR检测为阳性,2010、2011及2012年上半年的感染率分别为:11.69%、15.56%及20.00%;采用我们提出的新的M-P基因分型系统,69例标本可分为11个基因型,其中M43562P1和M53562P1为2010至2011年两个主要基因型;M33562P1和M63562P1在2012年有感染上升趋势。结论在本次国际Mp流行中,北京地区2011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也有所增加,主要基因型为b143562P1和M53562PI;其中M43562与欧洲流行基因型相同,M53562与以色列流行基因型相同。M-P基因分型系统,可以很好地监测世界不同地区肺炎支原体流行情况。
孙红妹薛冠华闫超冯燕玲王丽琼赵汉青李少丽曹玲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
儿童呼吸道易感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建立儿童呼吸道5种易感病原菌多重PCR(Multiplex PCR,m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易感病原菌菌群分布情况。方法分别设计针对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自溶素基因(ply)、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16S核糖体RNA基因(16S rRN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热核酸酶基因(nuc)、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特异性保守基因(SeS)、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mPCR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采用该方法对北京地区12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80名健康儿童咽拭子或痰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传统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mPCR法能对同一样品中5种病原菌的DNA模板同时进行PCR扩增;该方法检测5种病原菌之间及与呼吸道其他易感病原之间无交叉反应,敏感性可达5×10-10μg/μl;mPCR法检测12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菌群分布情况为:HI 24.22%、SP 15.63%、KP 4.69%,SA 2.34%,未检出SE,与培养法相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为78.91%;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HI和SP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了从呼吸道标本中直接检测多病原儿童易感病原菌的m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参考。
冯燕玲薛冠华徐文健王晓燕王洛平金春华孙红妹
关键词:呼吸道病原菌多重PCR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