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轶

作品数:49 被引量:36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4篇返乡
  • 31篇返乡创业
  • 18篇乡村
  • 16篇农民
  • 13篇调查数据
  • 12篇就业
  • 11篇创业
  • 10篇绩效
  • 9篇企业
  • 7篇经营绩效
  • 6篇失地
  • 6篇失地农民
  • 5篇收入差距
  • 5篇农民工
  • 5篇企业经营绩效
  • 5篇资本
  • 5篇民工
  • 5篇劳动力
  • 5篇共同富裕
  • 4篇业绩

机构

  • 48篇北京工商大学
  • 3篇对外经济贸易...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上海电机学院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国家开放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8篇王轶
  • 5篇熊文
  • 3篇陈建伟
  • 2篇赵峰
  • 2篇姜竹
  • 2篇魏巍
  • 2篇王琦
  • 1篇宗晓华
  • 1篇樊士德
  • 1篇王轶
  • 1篇孙武军
  • 1篇王仲兵
  • 1篇石丹淅
  • 1篇杜鑫
  • 1篇冯科
  • 1篇杨建海
  • 1篇陈敏
  • 1篇詹鹏
  • 1篇马天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财贸研究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农村经济
  • 2篇经济经纬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2篇中国高校社会...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商业研究
  • 1篇经济纵横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发展质量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亦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手段。基于2019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385家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差异。研究发现,从创业企业发展稳定性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创业企业网络销售占比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与采矿业;从创业企业发展的综合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属于垄断性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属于高端服务业,技术上无法替代,这些行业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销售。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文章建议企业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推进企业数字化运营;搭建政府帮扶企业平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区域自然优势,实行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塑造民族特色品牌产业。
王轶李仁康骆干林小湘
关键词:返乡创业
正规信贷供给方式与农村地区共同富裕被引量:7
2022年
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调查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RIF),研究正规信贷供给方式对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扶持信贷和商业信贷均能促进农民增收和缩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且扶持信贷起撬动作用,商业信贷是融资的主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扶持信贷仅对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和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显著,而在各个产业呈现的异质性不显著;商业信贷对中西部地区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创业农民增收和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扶持信贷仅对“价值型”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信贷对“发展型”和“价值型”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正规信贷供给有助于扩大企业的雇员规模,且对相对贫困户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更强;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正规信贷的供给力度,强化其协调农民增收和不平等改善的能力,助力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
王轶刘蕾武青远
关键词:正规信贷商业信贷共同富裕农民收入
数字化经营何以提升返乡创业企业质量被引量:2
2022年
劳动力返乡创业是驱动农村内生经济增长动力、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而数字化经营为劳动力返乡创业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和新动力。通过2139家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数字化经营对返乡创业企业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化经营能够显著提升返乡创业企业质量。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经营对我国西部地区、中型返乡创业企业、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返乡创业企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经营能够通过返乡创业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管理规范、政策信息获取来提升返乡创业企业质量。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抓住数字赋能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加速释放数商兴农发展红利,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方向。
王轶刘蕾魏巍
关键词:数字经济
非对称市场进入成本与小国贸易的可能优势
2018年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从小国单方面贸易保护的视角,构建一个两国模型,讨论产业布局的各种可能性,寻找小国贸易政策的可能优势区间。研究结果显示,小国存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贸易优势区间。当小国的市场进入成本比大国大,且大到一定程度时,小国可以在贸易保护程度等于甚至小于大国的情况下获取产业布局向自身的倾斜。随着两国市场规模差异扩大、产品替代程度加大、大国贸易保护及冰山成本的增大,小国进入优势区间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大,并具有收敛性。
熊文王轶
关键词:贸易优势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返乡创业被引量:22
2020年
乡村振兴离不开返乡创业,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其返乡创业的关键。本文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2019年1-7月份的返乡创业企业一手调查数据,研究创业者人力资本积累与返乡创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推动劳动力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者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处于高中或中专水平,东部地区创业者的学历普遍高于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创业企业类型密切相关,自我价值实现型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最高,其次是发展型创业,最低为生存型创业者,生存型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返乡创业者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金融业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创业,学历较低的返乡创业者主要在科技含量较低的批发、零售业创业;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创业企业利润密切相关,与创业企业寿命的关系不显著;返乡创业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创业企业利润有关,与创业企业类型、创业行业关系不显著;除第一产业外,返乡创业者返乡前就业或创业的行业与返乡后创业的行业和创业企业类型密切相关;返乡创业者返乡前担任职务与其创业行业有关,与创业企业利润负相关,说明创业者可能存在自负行为;创业培训与创业企业类型呈正相关关系,自我价值实现型创业者接受创业培训的比例高于发展型创业者,生存型创业者最低。建议提升返乡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开展个性化的专业培训,推动返乡创业企业由低质量创业向高质量创业转变。
王轶熊文黄先开
关键词:人力资本返乡创业动力机制农村劳动力
市场化信贷、非市场化信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返乡创业调查问卷的证据被引量:3
2022年
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能否获得融资、融资的利率高低是返乡创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2019年开展的全国典型返乡创业县2137家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市场化信贷和非市场化信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信贷有助于提高返乡创业企业的生存绩效,但对创新绩效和社会绩效影响不显著,而非市场化信贷对企业这三类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市场化信贷对中部地区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市场化信贷和非市场化信贷都更偏向于支持自我价值实现型和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通过不同层面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对非市场化信贷与企业绩效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政府贷款优惠政策对市场化信贷与企业绩效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建立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和外部审计师制度对非市场化信贷与企业绩效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建议发挥政策性贷款的引导作用,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贷款利率,规范民间贷款运作程序,着力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和社会绩效。
赵峰王轶
关键词:返乡创业企业绩效
从“效率”到“公平”: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被引量:7
2023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革命老区的村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按照乡村治理情况分组后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在乡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乡村产业振兴对高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更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与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指数高于0.317时,农民内部收入差距会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高而缩小,这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产业发展过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村两委“一肩挑”和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收入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均有显著影响;在未实行村两委“一肩挑”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对农民收入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不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能够通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来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王轶刘蕾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民增收收入差距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面临的就业风险及治理机制研究
2023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和潜在的就业风险,主要包括新技术革命引发“机器换人”的就业替代效应、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引发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及新就业形态引发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这对我国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优化就业结构和提升就业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切实防范和有效化解就业风险主要应对策略基础在“防”,重点在“治”,以“长效机制”为支撑,以重点群体为抓手,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王轶刘蕾魏巍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就业风险
新常态背景下特大城市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2008年和2015年北京地区失地农民就业调查的微观数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研究新常态背景下特大城市失地农民的就业变化。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各要素中,失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与其就业机会、职业选择高度相关。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一般性的技能宣传性培训,对失地农民就业机会、职业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失地是"非常态",就业是"常态"。城镇化进程中,居住在大城市周边的农民往往会被吸纳入城市人口大军,这是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资源调动优势,建立城郊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民主参与机制是实现失地农民再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
王轶王琦
关键词:失地农民人力资本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被引量:22
2021年
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税费减免政策能显著拉动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创业培训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能显著拉动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人数。异质性分析发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不能拉动生存型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创业培训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能显著拉动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能显著拉动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东部地区金融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明显,中部地区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创业培训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产业扶贫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拉动效应。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不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对当地就业劳动效应存在时滞性,创业培训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一般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产业扶贫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建议地方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力求做到精准施策,进一步发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
杨建海曹艳王轶
关键词:返乡创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