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颈动脉
  • 4篇超声
  • 3篇动脉斑块
  • 3篇内瘘
  • 3篇微钙化
  • 3篇颈动脉斑块
  • 3篇静脉
  • 3篇静脉内
  • 3篇静脉内瘘
  • 3篇钙化
  • 3篇斑块
  • 2篇动静脉内
  • 2篇动静脉内瘘
  • 2篇卒中
  • 2篇颅多普勒
  • 2篇脑卒中
  • 2篇经颅多普勒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动静脉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何英
  • 3篇杨松
  • 3篇练学淦
  • 2篇许贤林
  • 2篇陈文华
  • 2篇华飞
  • 2篇李秀荣
  • 2篇陆皓
  • 2篇何小舟
  • 1篇钱丰
  • 1篇张磊
  • 1篇周萃星
  • 1篇徐仁芳
  • 1篇薛冬
  • 1篇邹芸
  • 1篇杨敏
  • 1篇蒋颖
  • 1篇邵晓梁
  • 1篇陈卉
  • 1篇徐国林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高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相对透析导管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仍有至少30%的AVF并发狭窄、感染、瘤样扩张、血栓等^[1-2]。其中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3]。2002年ORI等^[4]研究证实AVF使心排出量(CO)增加,影响心脏功能,
李秀荣何英钱丰徐国林吴文慧许贤林何小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瘤样扩张心排出量ARTERIOVENOUS
动-静脉内瘘术不同静脉斜面端侧吻合的瘘口血流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静脉斜面端侧吻合的瘘口血流比较。方法对10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不同的静脉斜面吻合,进行动-静脉端侧吻合术,并进行B超检查比较。结果从手术总时间、吻合口直径、血流量、并发症方面比较显示,端侧吻合组比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在内瘘成熟时间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静脉斜面向下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是一种比较好的动-静脉内瘘缝合技术。
薛冬何英杨敏邹芸周萃星陆皓许贤林徐仁芳何小舟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
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技巧及术前术后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总结25例术前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经验,为预测动静脉内瘘成功与否的术前头静脉内径提供新的参考范围.方法 前瞻性对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前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直径、桡动脉平均流速,术后1个月重复测量头静脉及桡动脉直径,以及内瘘血流量,平均流速等,依据术前头静脉血管直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为观察组,〉2.0 mm的为对照组.记录术后首次使用时间(记为成熟期)及透析后1个月透析时血流量,观察组及对照组例数均为25例.以术前血管直径、成熟期,透析后1个月透析血流量进行对比,评价内瘘功能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25例患者有1例术后未闻及血管杂音,定义为原发性手术失败;1例因动脉过于细小,虽手术成功,但术后3个月仍不能达到透析需要的血流量,并最终死于心脏并发症而结束观察,其余内瘘均成功并用于透析治疗,术后成熟期为(47.29 ± 2.45)d,与对照组(36.00 ± 1.29)d相比明显延后,P〈0.01;透析后1个月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的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需要较长的成熟期,但基本不影响透析后的血流量,也取得良好的成功率.
陆皓何英李秀荣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动静脉瘘血管直径
Micropure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微钙化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微钙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韩国改良TOAST分型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患者26例,采取Micropure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微钙化情况,以Alberta卒中CT(ASPECT)评分评估颅内缺血性病变严重程度,分析微钙化发生情况与ASPECT评分的关系。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颈动脉微钙化对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Micropure技术提示有19例患者27条颈动脉出现微钙化,其中位于纤维帽处23个(85.19%),位于斑块基底部4个(14.81%)。纤维帽处23个微钙化中位于大钙化边缘的有14个(51.85%)。微钙化颈动脉侧ASPECT评分为(10.85±1.43)分,无微钙化颈动脉侧ASPECT评分为(11.80±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3)。ROC曲线下面积为0.673,灵敏度0.667,特异度0.680,提示评估颈动脉微钙化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Micropure技术可以应用于颈动脉微钙化检测,微钙化侧颈动脉区域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
何英叶丹华飞练学淦吴坚蒋颖岳春贤杨松魏宁刘猛
关键词:颈动脉微钙化超声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微钙化负荷及易损性评分与PET-CT检查中^(18)F-氟化钠吸收率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Micropure^(®)超声技术下颈动脉斑块微钙化负荷及斑块易损性评分与PET-CT检查中^(18)F-氟化钠(^(18)F-NaF)吸收率[即组织-背景比值(TBR)]的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资料,将患者中经Micropure^(®)技术和^(I8)F-NaFPET-CT检测均提示存在斑块微钙化的颈动脉纳入研究。以Micropure^(®)超声技术检测中颈动脉斑块中显示的荧光斑点数量为斑块微钙化负荷(负荷数≥5为大量微钙化组,负荷数<5为少量微钙化组),依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中颈动脉斑块评分方法进行斑块易损性评分,分析39条颈动脉的微钙化负荷及易损性评分与TBR值的相关性。结果共28例患者39条颈动脉纳入研究,其中24条颈动脉归为大量微钙化组,15条颈动脉归为少量微钙化组;大量微钙化组TBR值为2.61±0.73,少量微钙化组TBR值为1.9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7,P=0.001)。39条颈动脉微钙化负荷为5(3,5),与TBR值(2.35±0.71)呈正相关关系(r_(s)=0.519,P=0.001);39条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评分为2(2,3),与TBR值无相关性(r_(s)=0.086,P=0.602)。结论Micropure^(®)技术检测的颈动脉斑块微钙化负荷与18F-NaF吸收率相关,斑块微钙化负荷越大18F-NaF吸收越明显。
姚剑蓉丁佳邵晓梁何英杨松练学淦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微钙化PET-CT易损性
超声引导下侧切和(或)背切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彩超引导下侧切和(或)背切在乳腺良性病灶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均采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病灶进行切除对微创手术的121例患者(121个良性病灶)随机使用侧切和(或)背切正向切联合(实验组,n=59)和单纯正向切(对照组,n=62),观察3个亚组(病灶最大直径D<1.0cm、1.0 cm≤D<2.0 cm、D≥2.0cm)的术中平均对位时间、平均旋切时间、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最大直径(D)<1.0cm的病灶,实验组平均对位时间(39.35±7.88s)少于对照组(42.95±7.0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9,P>0.05);实验组平均切割时间(4.48±1.56min)多于对照组(4.068±1.25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P> 0.05);(2)1.0cm≤D <2.0cm病灶,实验组平均对位时间(40.71±5.98s)少于对照组(50.83±7.0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6,P<0.05),实验组平均切割时间(6.79±1.19min)少于对照组(7.78±1.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5);(3)D≥2.0cm病灶,实验组平均对位时间(46.67±6.99s)少于对照组(63.44±10.7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5),实验组平均切割时间(18.52±4.612min)少于对照组(22.20±4.6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P<0.05);实验组的病灶完全切除率(58/59,98.31%)与对照组(61/62,98.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局部血肿、局部皮下淤斑、局部皮肤1破损,实验组发生率(7/59,11.86%)与对照组(8/62,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侧切和(或)背切在D≥1.0cm乳腺良性肿块微创切除中较单纯正位切割中能明显缩短平均对位时间和旋切时间。
何英张磊陈文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乳腺微创旋切术
子宫螺旋动脉RI值对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子宫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值对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经阴道超声脉冲多普勒技术检测93例早孕流产患者宫内异常回声子宫螺旋动脉RI值。患者分为不全流产组(74例)和完全流产组(19例);比较两组子宫螺旋动脉RI值,并行ROC曲线分析,计算其诊断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RI值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不全流产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全流产组子宫螺旋动脉RI值低于完全流产组(P<0.01)。取最佳诊断界值0.58,RI值诊断不全流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67%、72.92%和79.57%。子宫螺旋动脉RI值诊断不全流产的灵敏度稍低于二维超声及CDFI(P>0.05),但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二维超声及CDFI(P<0.01)。结论子宫螺旋动脉RI值可用于不全流产和完全流产的鉴别,其诊断不全流产的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二维超声及CDFI。
陈英李静云何英
关键词:子宫螺旋动脉流产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阳性与脑梗死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ontrol-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阳性与脑梗死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37例,给予所有患者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检查,根据微气泡信号判定状况进行分组,发泡阳性组73例,发泡阴性组64例。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资料、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泡阳性组占53.3%,其中Ⅰ级40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发泡阳性组的受教育年限、体质量指数、年龄、血压与发泡阴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糖、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红蛋白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泡阳性组的反常性栓塞量表(RoPE)评分明显低于发泡阴性组,病程、家族史发生率明显高于发泡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梗死类型、梗死部位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3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阳性与病程、梗死类型、家族史、梗死部位等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梗死类型、家族史、梗死部位都为导致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阳性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多伴有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阳性,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阳性与脑梗死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为此在隐源性脑梗死的病因筛查中,需要积极使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进行检查。
贺烨何英
关键词:脑梗死病理特征卵圆孔未闭
腔内凸阵超声探头在脑卒中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筛查中腔内凸阵超声探头经体表途径检查颈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常州一院37例体检患者,分别用腔内凸阵探头(C9-5)(A组)、高频线阵探头(L9-3)(B组)和低频凸阵探头(C5-2)(C组)来检测37例患者的左右共74支颈内动脉(ICA)和椎动脉(VA)。检查内容包括内动脉(ICA)探查长度、左右椎动脉(LVA/RVA)开口显示清晰度及颈内动脉有无斑块。结果:1)颈内动脉(ICA)探查长度三组比较,左A组长于B组,P<0.05,但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A组长度长于B组,P<0.05,但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VA开口显示清晰度比较左A组优于B组和C组,B组优于C组,P<0.05。右A组PSA优于B组及C组,P<0.05。3)ICA斑块显示,A组与B组斑块数目和位置均一致,优于C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筛查中,腔内凸阵探头经体表检测ICA和V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英陈卉陈文华
关键词:超声脑卒中颈动脉
影像组学模型对颈动脉斑块内微钙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构建诊断颈动脉斑块内微钙化的影像组学模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明确存在颈动脉斑块,同时采用Micropure■超声技术检测斑块内微钙化情况。若颈动脉斑块内存在微钙化,取微钙化密度最高的斑块横断面;若无微钙化则取斑块最大横断面。所有图像经Photoshop软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通过MaZda 4.6软件勾画斑块为感兴趣区,自动提取斑块283个纹理特征。通过不同观察者间观察一致性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0.75)、两样本t检验、Lasso回归筛选出诊断效果最强的纹理特征,并通过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构建模型,以7∶3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果,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模型对验证集诊断能力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148个斑块图像,其中斑块内有微钙化104个,无微钙化44个。最终筛选出9个纹理特征,包括5个图像灰度直方图特征:均值、方差、斜度、峰值、第99百分位数值;1个自回归模型特征:θ3;3个小波变换特征:WavEnLHs-3、WavEnLHs-4、WavEnLHs-6。RF分类器构建的模型诊断斑块微钙化的准确率为0.93,AUC为0.92;SVM分类器构建的模型诊断准确率为0.91,AUC为0.90。Delong检验显示两种模型对斑块内微钙化的诊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0,P=0.320)。结论通过RF和SVM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准确诊断颈动脉斑块内微钙化情况,且RF和SVM两种模型诊断能力接近。
陈歆张浩何英杨松曹立平王猛猛马亚洲华飞练学淦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微钙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