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强
-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分期的列线图预测胃癌脉管浸润的价值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TNM分期的列线图预测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60例术前行上腹部CT增强检查且行术后胃癌LVI状态评估的病人,男109例,女51例,平均年龄(62.23±10.74)岁。160例病人(包括LVI阴性者92例,阳性者6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12例)和测试集(48例);其中,训练集中LVI阴性者60例、阳性者52例,测试集中LVI阴性者32例、阳性者16例。基于增强CT影像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Radscore。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病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AJ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和影像组学标签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和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决策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和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分别基于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数据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肿瘤T分期、N分期、AJCC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VI阳性组的Radscore高于阴性组(P<0.05)。在测试集中,基于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和Radscore的临床影像联合模型预测LVI的AUC值、准确度和特异度较影像组学模型分别提高了8.2%、18.2%和21.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应用联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的列线图显示Radscore得分最高,其次是AJCC分期,最后是N分期和T分期。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联合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和增强CT的Radscore建立的列线图能够成功预测胃癌LVI。
- 范晓东陈小凤廖玉婷范伟雄陈湘光朱志强杨志企
- 关键词:胃癌
- 基于血清学标记物和CT特征模型预测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联合血清学标记物和CT特征模型在评估肝细胞癌(HCC)组织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23年10月共206例HC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训练组144例(包括42例低分化HCC和102例中高分化HCC),验证组62例(包括21例低分化HCC和41例中高分化HCC)。比较低分化HCC和中高分化HCC组间血清学标记物及CT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筛选HCC分化程度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结果相比中高分化HCC,低分化HCC的AFP阳性率(P=0.001)、乙肝发生率(P=0.003)、低密度环征(P=0.015)和癌栓发生率(P=0.001)较高,平扫CT值较低(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AFP(OR=0.269,P=0.027)、低密度环征(OR=0.273,P=0.047)、癌栓(OR=0.191,P=0.005)和肿瘤平扫CT值(OR=1.091,P=0.009)是HCC组织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联合AFP、低密度环征、癌栓和肿瘤平扫CT值的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和0.620。结论AFP、低密度环征、癌栓和肿瘤平扫CT值是HCC组织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对HCC组织分化程度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 黄翔何畅陈莲环凌文峰张志强朱志强陈小凤杨志企
- 关键词:肝细胞癌CT血清学标记物
-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在诊断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对比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在诊断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某院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5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实验组给予低剂量CT扫描,参照组给予常规剂量CT扫描,对比两组图像合格率、CT征象、噪声值、最大有效辐射剂量、CTDlvol。结果:实验组图像合格率(92.00%)、胸膜凹陷征(52.17%)、空洞征(34.78%)、毛刺征(30.43%)、分叶征(95.65%)检出率与参照组(96.00%、50.00%、29.17%、33.33%、95.83%)比较,P>0.05;实验组噪声值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CTDlvol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对早期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成像方面与常规剂量CT一致性较高,可有效减少医疗辐射伤害,值得借鉴。
- 邓君良朱志强陈倩芳
- 关键词:低剂量CT早期肺癌
- 组织胞浆菌性肺结节影像与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性肺结节的影像特点、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例组织胞浆菌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过程、影像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组织胞浆菌性肺结节可单发或者多发,多发者靠近胸膜结节增多。结节周围不完整的磨玻璃密度晕圈常见,结节中央点灶状钙化多见,部分伴有空洞,增强扫描为边缘不均匀的轻度环形强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示结节代谢轻度增高。患者行CT引导下结节穿刺活检或胸腔镜下结节活检确诊。病理均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病灶内组织细胞胞浆内可查见酵母样组织胞浆菌孢子,PAS染色阳性。结论组织胞浆菌性肺结节影像学虽缺乏特异性,但结节的分布、钙化及强化仍有一些特点,结节周围常见不完整的磨玻璃密度样晕圈。组织病理检查查见真菌孢子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 朱文标朱志强卢善明
-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
- 基于多参数CT特征模型预测胃癌脉管浸润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特征模型诊断胃癌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收集284胃癌患者资料(男191例,女93例,年龄28-89岁)并将其分为LVI阳性组(112例)和阴性组(172例)。收集CT定量特征包括肿瘤大小、CT值(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定性特征包括位置、瘤内血管、TMN分期,同时计算肿瘤动/静脉期强化程度(动/静脉期CT值-平扫CT值)。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CT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筛选LVI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瘤内血管、T分期、N分期、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强化程度在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内血管、T分期、N分期、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强化程度是LVI危险因素。基于联合瘤内血管、T分期、N分期的定性模型诊断效能高于基于联合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强化程度的定量模型(0.777 vs.0.576,P<0.001),并与基于所有参数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相似(0.777 vs.0.787,P=0.250)。结论瘤内血管、T分期、N分期、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强化程度与胃癌LVI相关,基于所有参数联合模型能够用于术前评估胃癌LVI。
- 朱志强陈小凤张雄戴卓智杨志企张志强
- 关键词:胃癌CT特征
- 超声与多层螺旋CT对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和对比超声和多层螺旋CT(MSCT)对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35例可疑阑尾炎的患者进行超声和MS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明显高于超声检查(98.0%vs.85.2%,93.8%vs.66.4%,P<0.01);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的敏感性优于超声检查(91.2%vs.67.6%,P<0.05)。超声在检测阑尾增粗肿大和阑尾壁充血增厚的敏感性明显低于MSCT(P<0.01),且在检测阑尾-盲肠周围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低于MSCT(P<0.01)。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发生、阑尾穿孔和多种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检测。
- 吴伟君朱志强梁均熊波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超声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