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学静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患儿
  • 3篇儿童
  • 2篇癫痫
  • 2篇患儿血清
  • 1篇蛋白
  • 1篇电图
  • 1篇毒性
  • 1篇血清C反应蛋...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叶酸
  • 1篇叶酸水平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用药

机构

  • 7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汪学静
  • 4篇马燕
  • 3篇石红蕾
  • 1篇洪丽
  • 1篇贾秀红
  • 1篇叶继峰
  • 1篇何东华
  • 1篇齐凤芹
  • 1篇钱立伟
  • 1篇杨延成
  • 1篇韩洁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dEEG联合血清谷氨酰胺、IGF-1检测对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联合血清谷氨酰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疑似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进行sdEEG检查。分析sdEEG对癫痫检出情况,比较sdEEG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及出现癫痫样放电时间,同时比较癫痫与非癫痫患儿血清谷氨酰胺、IGF-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dEEG、血清谷氨酰胺、IGF-1对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86例疑似癫痫患儿确诊癫痫74例(86.05%)。sdEEG诊断癫痫66例,非癫痫20例,检出率为76.74%。sdEEG对1~3岁患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高于4~7岁和>7岁患儿(P<0.05);患儿睡眠期癫痫样放电占比高于清醒期和思睡期(P<0.01)。癫痫患儿血清谷氨酰胺、IGF-1水平低于非癫痫患儿(P<0.01)。sdEEG、血清谷氨酰胺和IGF-1诊断儿童癫痫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740、0.804,三者联合检测AUC为0.735。结论 sdEEG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癫痫患儿的检查,sdEEG、血清谷氨酰胺和IGF-1对儿童癫痫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石红蕾汪学静齐凤芹钟芳芳
关键词:癫痫儿童剥夺睡眠脑电图睡眠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谷氨酰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左乙拉西坦联合吡仑帕奈治疗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片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良性癫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吡仑帕奈片,起始剂量根据患儿体质量>30 kg为2 mg/d、20~30 kg为1 mg/d,睡前吞服,每隔2周加量1次,每次加量为1个起始剂量,直至以4 mg/d的剂量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左乙拉西坦片,起始剂量每次10 mg/kg,2次/d,每隔2周加量1次,每次加量为1个起始剂量(如第1次加量后剂量调整为每次20 mg/kg,2次/d),直至以每次30 mg/kg,2次/d的剂量维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癫痫发作情况、痫性放电率、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以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NHS3评分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痫性放电率、P300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300波幅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MGB1、TNF-α、GFAP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GABA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MGB1、TNF-α、GFAP、GABA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片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儿童良性癫痫有确切疗效,在控制患儿癫痫发作、减少痫性放电、改善认知功能方面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可进一步降低血清HMGB1、TNF-α、GFAP水平及升高血清GABA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汪学静马燕石红蕾
关键词:良性癫痫P300电位炎症反应Γ-氨基丁酸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和叶酸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叶酸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93例(观察组)、体检健康儿童100例(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叶酸。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病情程度。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D、叶酸水平与CARS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93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CARS评分(40.50±11.21)分,其中病情轻中度59例、重度34例。重度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D、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轻中度患儿(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D、叶酸水平与CAR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63、-0.522,P均<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D、叶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其水平变化与患儿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马燕汪学静韩洁任传涛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25羟维生素D叶酸
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减低(IGT)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脂代谢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变化。结论IGT患者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IR)与炎症关系密切,吡格列酮治疗在改善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使hsCRP水平明显下降。
何东华叶继峰汪学静
关键词:糖尿病吡格列酮糖耐量减低C反应蛋白
患儿颅内感染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压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小儿颅内感染甘油果糖、甘露醇以及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临床上治疗降颅压中的效果,为小儿颅内感染患者降低颅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医院接受颅内感染降颅压患儿8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甘油果糖组、甘露醇组及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患儿2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还做以下治疗:甘油果糖组患儿连续7d一疗程给予10%的甘油果糖液250ml,12h1次;甘露醇组连续7d一疗程静脉注射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12h1次;联合组连续7d一疗程给予以10%的甘油果糖液250ml和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6h1次,交替滴注,5d后全部改为使用甘油果糖液250ml,24h1次,7d后停药;以上治疗方法,三岁以下婴儿用药剂量减50.00%。结果 3组患儿在治疗前的临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症状;3组患儿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最高,即治疗效果最好;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3.80%,甘露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52%,甘油果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4%,故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综合说明联合组中治疗效果最好,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于治疗降低颅压效果好,能够缩短治疗疗程,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钱立伟石红蕾洪丽杨延成汪学静
关键词:甘油果糖甘露醇联合用药颅内感染降颅压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2019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关乎到孩子的事情,所有家庭都非常重视。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探析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行相关检查,并给予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儿临床上均表现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的症状,胸透与心脏彩超均提示正常,大部分患儿的儿茶酚胺偏高,少数患儿出现胸部、心区疼痛、心率异常、血压异常、电解质紊乱、乳酸脱氢酶偏高、同功酶偏高等症状;经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根据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给予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汪学静汪学静贾秀红
关键词:儿童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C3和C4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及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儿科住院治疗的70例VE患儿作为VE组,同期进行外科手术且需腰麻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临床体征将VE患儿分为轻症组39例和重症组31例,按照入院时病情缓急程度将VE患儿分为非急性期34例和急性期36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水平,使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C3、C4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C3、C4水平对VE患儿急性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VE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C3、C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重症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C3、C4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急性期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C3、C4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急性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和脑脊液中C3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和脑脊液中C4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ficolin-3、C3、C4水平联合预测VE患儿急性发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敏感度高达93.50%,特异度为87.50%;脑脊液ficolin-3、C3、C4水平联合预测VE患儿急性发作的AUC为0.916,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高达91.00%,预测价值均优于三者单独使用。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ficolin-3、C3、C4水平升高与VE发生及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汪学静马燕奚玉廷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脊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