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岭

作品数:206 被引量:789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1篇乳腺
  • 81篇腺癌
  • 75篇乳腺癌
  • 54篇肿瘤
  • 34篇乳腺肿
  • 34篇细胞
  • 34篇腺肿瘤
  • 32篇乳腺肿瘤
  • 28篇免疫
  • 27篇动脉
  • 21篇血管
  • 19篇静脉
  • 17篇内皮
  • 17篇基因
  • 16篇外科
  • 14篇蛋白
  • 14篇组织化学
  • 14篇化疗
  • 13篇肢体
  • 12篇术后

机构

  • 20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科隆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京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警新疆总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深圳华大生命...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205篇王岭
  • 85篇凌瑞
  • 77篇姚青
  • 60篇陈江浩
  • 56篇王廷
  • 50篇易军
  • 46篇张聚良
  • 40篇袁时芳
  • 37篇李南林
  • 34篇马中
  • 32篇王辉
  • 27篇宁莫凡
  • 26篇贠军
  • 24篇边杰芳
  • 22篇杨华
  • 20篇李晓军
  • 19篇吕勇刚
  • 15篇李开宗
  • 11篇樊菁
  • 11篇姚若全

传媒

  • 4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4篇现代肿瘤医学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细胞与分子免...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6篇医学争鸣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9篇2007
  • 24篇2006
  • 26篇2005
  • 20篇2004
  • 25篇2003
  • 13篇2002
  • 9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87例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89条患肢)诊断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条患肢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多普勒超声确诊,术前均未行肢体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全组治愈78条(87.6%),患肢血供保持良好;好转4条(4.5%),未缺血坏死或截肢;截肢5条(5.6%);2例患者(2.3%)死亡。发病后48h内入院的66例(68条患肢)均治愈(治愈率100%);48h以后入院21例(21条患肢)中,10例(47.6%)治愈,4例(19.0%)好转,5例(23.8%)患肢坏死、截肢,2例(9.6%)患者死亡。结论为防止误诊,对疑有肢体动脉栓塞者应施行超声多普勒检查;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一经确诊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应尽早手术取栓,以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
贪军王廷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易军
关键词:气囊扩张术血栓栓塞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3年
目的 观察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PyNPase)在胃癌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肿瘤病理类型、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胃癌组织 4 0例、乳腺癌组织 4 4例及正常组织 12例 (6例胃黏膜组织、6例乳腺组织 )中PyNPase的表达。结果 PyNPase在胃癌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10 0 % ,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33 3%和 16 7% ) (P <0 0 1) ;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PyNPase的表达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及乳腺癌组织中 ,PyNPase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和 5 7 9% ,而在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 6 %和 8%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在术后生存 <5年的病例中 ,PyNPase的强阳性表达率为 5 4 5 % ,生存 >5年的病例为 7 8% ,两者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PyNPase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 ,与肿瘤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王岭姚青张聚良张都民马福成李青
关键词:嘧啶核苷磷酸化酶恶性肿瘤免疫组化
抗凋亡基因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讨论抗凋亡基因 bag- 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了解肿瘤细胞凋亡的特点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 10 0例乳腺癌与 1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 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中 bag- 1的表达 .结果  Bag- 1在乳腺癌组织中 ,乳腺良性肿瘤中 ,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0 % ,10 .0 %和 10 .0 % ,差异明显 (P<0 .0 5 ) .在 I期 ,II期和 III期的乳腺癌组织中 Bag- 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 % ,82 .4%和 88.2 % .三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在导管癌、小叶癌及特殊型癌中 Bag- 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5 % ,84.8%和 80 .0 % .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结论  bag- 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 ,bag- 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 ,病理分型等无关 .Bag-
贠军王岭姚青彭涌杨华
关键词:乳腺癌BAG-1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
人MUC1重复序列与GM—CSF融合表达的重组卡介苗疫苗对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基于人MUCl重复序列与GM—CSF融合表达的重组卡介苗疫苗,并观察其对乳腺癌生长的预防性抑制作用。方法分步克隆人MUC1重复序列1、4、8串联体基因(MVNTR1/4/8),构建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与GM—CSF基因融合的大肠一分枝杆菌表达载体pDE22-MVNTR1/4/8-CSF,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将构建的穿梭质粒电穿孔转染卡介苗,构建重组卡介苗疫苗rBCG.MVNTR1/4/8-CSF,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MVNTR与GM-CSF融合蛋白的表达。在hu。PBL.SCID鼠模型评价其对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免疫诱导的T细胞反应。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说明:人MUC1重复序列与GM.CSF基因融合的重组卡介苗疫苗分别有MVNTR1/4/8与GM—CSF融合蛋白的表达。rBCG—MVNTR4/8-CSF免疫组在MCF-7乳腺癌细胞接种42d后,肿瘤成瘤率分别为37.5%和25%,而PBS和BCG—pDE22对照组均为100%(P〈0.05)。与对照组相比,rBCG—MVNTR4/8-CSF预防接种显著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生长(P〈0.01),且生长抑制作用随着VNTR的增加而增强。肿瘤细胞接种70d后,rBCG—MVNTR4/8-CSF组小鼠生存率分别为75%和87.5%,而BCG—pDE22对照组的生存率为12.5%(P〈0.05)。rBCG—MVNTR4/8.CSF免疫组瘤体组织中可见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结论重组卡介苗疫苗rBCG—MVNTR4/8-CSF预防接种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生长。
袁时芳师长宏晏伟王廷韩苇王岭张英起窦科峰
关键词:卡介苗CA-15-3抗原
红外光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红外光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在红外光引导下以 COOK活检针对 12 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进行穿刺取材做病理组织学诊断 ,对结果为恶性的患者即行乳腺癌根治术 ,对结果为良性的患者据术中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术式 .所有患者术后均做常规病理切片 ,并将结果与穿刺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2 8例患者穿刺成功 12 8例 ,成功率为 10 0 %,得到满意组织 12 0例 ,组织学阳性率 93.75 %,活检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结果比较无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 18.18%,总诊断准确度为98.33%.结论 红外光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乳腺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对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李晓军王岭姚青李南林汪海丹
关键词:红外光活检乳腺癌
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小乳腺癌术前诊断的意义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将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估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单独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可以扪及乳腺肿块(<2 cm)的患者行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再行肿块切除常规病理检查,比较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结果:在128例乳腺肿块(<2 cm)患者中,有48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61.8%(21/34),特异性为80.8%(59/7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5.6%(43/45),特异性为87.1%(27/31)。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小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姜北海李南林王岭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早期乳腺癌的保乳综合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保乳组 92例 ,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对照组 60例 ,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放疗、全身化疗和 /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 5 7个月 ,保乳组中无局部复发病例 ,3年生存率为 97.2 % ,5年生存率为 89.3 % ,远隔脏器转移率为 6.5 % ;对照组局部复发 2例 ,3年生存率为 97.5 % ,5年生存率为90 .1% ,远隔脏器转移率为 5 .0 % ,两组各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综合疗法 ,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
姚青张聚良王岭凌瑞袁时芳陈江浩允军杨华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治疗改良根治术
青年胃癌发病与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1983年~2005年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性别、发病年龄和不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析,评价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40.49%),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发病年龄更低,男女性比例接近。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患者中青年发病者多于中老年(39/189vs69/1454,P<0.001;16/189vs21/1454,P<0.001),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背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遗传背景的高危人群。
李晓军王岭易军允军王辉
关键词:胃癌青年病理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改进术式
2003年
田立民李南林王岭
关键词:乳管内乳头状瘤术式外科手术乳腺肿瘤
^(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18F-FDGPET显像结果与肿瘤新辅助治疗后的临床或病理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18F-FDGPET/CT融合显像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以求进一步明确PET/CT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确诊后给予新辅助化疗三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后行PET/CT融合显像检查并计算肿瘤区与非肿瘤区放射性比值(tumor to non-tumor activity ratio,T/N),dTUP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穿刺及手术标本的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完全缓解4例(8.9%),部分缓解29例(64.4%),疾病稳定10例(22.2%),疾病进展2例(4.4%)。化疗前后肿瘤平均T/N值分别为3.23±0.63、2.31±0.49(P=0.006),下降6.4%~50.8%。化疗前后AI分别为(2.81±0.76)%、(17.31±6.85)%(P<0.001),增高1.9%~41.3%。T/N值下降率与AI变化值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s=0.850,P<0.001)。以化疗后T/N值下降≥20%为阈值,PET/CT预测肿瘤临床缓解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83.3%,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76.9%,准确率为92.1%。结论:18F-FDGPET/CT融合显像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细胞凋亡状态密切相关,对预测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冬陈江浩汪静凌瑞姚青王岭
关键词:乳腺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疗效预测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