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青

作品数:94 被引量:373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6篇乳腺
  • 45篇腺癌
  • 43篇乳腺癌
  • 32篇肿瘤
  • 23篇腺肿瘤
  • 22篇乳腺肿
  • 22篇乳腺肿瘤
  • 14篇细胞
  • 13篇化疗
  • 12篇免疫
  • 11篇血管
  • 9篇动脉
  • 9篇辅助化疗
  • 8篇血管内皮
  • 8篇肢体
  • 8篇淋巴
  • 7篇蛋白
  • 7篇新辅助化疗
  • 7篇组织化学
  • 7篇负压

机构

  • 9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警新疆总队...

作者

  • 94篇姚青
  • 77篇王岭
  • 56篇凌瑞
  • 44篇陈江浩
  • 40篇张聚良
  • 35篇王廷
  • 28篇易军
  • 19篇袁时芳
  • 17篇贠军
  • 17篇杨华
  • 13篇马中
  • 13篇边杰芳
  • 13篇王辉
  • 11篇李南林
  • 10篇吕勇刚
  • 9篇宁莫凡
  • 8篇樊菁
  • 6篇李开宗
  • 6篇李晓军
  • 4篇姚若全

传媒

  • 1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2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中国癌症杂志
  • 6篇中华肿瘤防治...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医学争鸣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癌症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 12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研究需要转变观念
2012年
在我们对肿瘤研究进行得风风火火的时候,2011年美国癌症协会(AACR)年会上Tarin教授对现在的肿瘤假说提出了质疑,立刻引起了强烈关注。在此我们也对肿瘤假说提出了一些质疑,同时对肿瘤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朱海军王廷王岭吕勇刚姚青陈江浩张聚良
关键词:肿瘤机制循环肿瘤细胞假说
放射性核素扫描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压力循环驱动疗效的评估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压力循环驱动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并以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方法 :4 8例患者根据患侧上肢水肿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3组 ,分别以不同方案进行压力循环驱动治疗 ,随机抽选 1 5人在治疗前、后分别行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观察淋巴流量的变化 .结果 :轻度和中度水肿组治疗后患侧肢体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1 ) ,肢体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经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患侧肢体淋巴流量较治疗前增加 ,总有效率为 87.5 % .但对于 4例重度水肿患者仅1例有效 .结论 :对于乳腺癌术后的轻度 中度上肢淋巴水肿 ,肢体压力循环驱动治疗是一种经济、简便而又十分有效的方法 ,适合临床推广 .
李晓军王岭汪静李国权姚青易军贠军张聚良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水肿
青年和绝经后女性乳腺癌bag-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青年和绝经后女性乳腺癌中抗凋亡基因bag-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42例青年组与58例绝经组乳腺癌组织中bag-1的表达。结果: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0%,在I期,II期,III期的乳腺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88.2%.三者无明显差异(P>0.05)。青年组与绝经组乳腺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91.4%,差异明显(P<0.05)。青年组与绝经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R)分别为78.6%,93.1%,差异明显(P<0.05)。结论: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青年乳腺癌bag-1阳性率较绝经后乳腺癌bag-1阳性率低,预后差。
贠军王岭姚青王廷易军李南林王辉
关键词:BAG-1免疫组化乳腺癌
乳腺癌淋巴化疗与静脉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药物浓度的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背景和目的: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是近几年出现的针对高淋巴转移倾向肿瘤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检测乳腺癌患者淋巴化疗(lymphaticchemotherapy,LC)后腋窝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并与静脉化疗(intravenouschemotherapy,VC)作对比,以确定LC能否有效提高区域淋巴结内抗癌药物的聚积。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V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LC组在癌灶周围皮下注射卡铂鄄活性炭混悬液5mg/ml,VC组给予同等剂量卡铂水溶液静脉化疗。给药后1、12、24、36、48h分别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每组每个时间点各6例患者。术中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淋巴结内卡铂浓度。结果:术中共切除淋巴结275枚,其中LC组154枚,VC组121枚。共有23例(38.3%)患者的146枚(53.1%)淋巴结发现癌转移。LC组给药后1、12、24、36、48h腋窝淋巴结中卡铂浓度分别为(11.82±3.50)、(23.58±7.34)、(18.22±4.93)、(16.70±5.15)、(14.62±4.29)μg/g,VC组在给药后1、12、24、36h分别为(0.06±0.02)、(0.11±0.05)、(0.10±0.02)、(0.05±0.02)μg/g,给药后48h淋巴结内未检测出卡铂,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陈江浩杨引明李开宗凌瑞姚青杨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卡铂
荷VX_2移植性乳腺癌兔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对荷VX2乳腺癌兔实施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后的局部淋巴结药物浓度及治疗效果。方法:40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乳腺癌模型,腋淋巴结最大径达到5mm时开始治疗。A、B组分别给予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卡铂活性碳混悬液(carboplatinactivatedcarbonsuspension,CPCH)或卡铂水溶液(carboplatinsolution,CPSol);C、D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CPSol或生理盐水。A、B、C组每次治疗药物剂量5mg/kg,每48h重复给药1次,治疗3次,48h后切除肿瘤、腋窝淋巴结及所有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及淋巴结体积变化,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AAS)测定卡铂浓度,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及转移灶坏死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与静脉或局部注射CPSol相比,局部注射CPCH可明显增加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并对淋巴结癌转移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淋巴结增长减缓,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量死亡,PCNA表达降低。静脉注射CPSol可有效抑制乳腺或远处转移灶内的癌细胞增殖,而局部注射CPSol或CPCH无此效果。结论: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对乳腺癌淋巴途径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辅助用于全身治疗。
陈江浩姚青李郁王岭凌瑞杨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卡铂活性碳
^(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18F-FDGPET显像结果与肿瘤新辅助治疗后的临床或病理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18F-FDGPET/CT融合显像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以求进一步明确PET/CT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确诊后给予新辅助化疗三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后行PET/CT融合显像检查并计算肿瘤区与非肿瘤区放射性比值(tumor to non-tumor activity ratio,T/N),dTUP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穿刺及手术标本的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完全缓解4例(8.9%),部分缓解29例(64.4%),疾病稳定10例(22.2%),疾病进展2例(4.4%)。化疗前后肿瘤平均T/N值分别为3.23±0.63、2.31±0.49(P=0.006),下降6.4%~50.8%。化疗前后AI分别为(2.81±0.76)%、(17.31±6.85)%(P<0.001),增高1.9%~41.3%。T/N值下降率与AI变化值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s=0.850,P<0.001)。以化疗后T/N值下降≥20%为阈值,PET/CT预测肿瘤临床缓解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9%、83.3%,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76.9%,准确率为92.1%。结论:18F-FDGPET/CT融合显像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细胞凋亡状态密切相关,对预测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冬陈江浩汪静凌瑞姚青王岭
关键词:乳腺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疗效预测
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制作兔VX_2乳腺癌模型被引量:39
2004年
目的 :建立稳定的兔VX2 乳腺癌模型 ,选择最佳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3 0只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10只 ,分别采用乳腺内瘤细胞液注射法、组织块悬液注射法、组织块种植法制作兔VX2 乳腺癌模型 ,比较各组的种植成活率、肿瘤生长率、荷瘤兔存活时间 ,并观察肿瘤的生物学形态。结果 :组织块悬液注射法操作简便 ,成瘤率高 ,肿瘤增殖旺盛 ,生物学特征符合乳腺鳞状细胞癌。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2 乳腺癌模型 。
姚青陈江浩凌瑞王岭杨华张聚良
关键词:乳腺肿瘤VX2肿瘤动物模型
肢体负压疗法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肢体负压对犬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血脂的影响 .方法 :随机分治疗组犬 1 0只 ,对照组 1 0只 ,均用边氏法制作犬肢体动脉闭塞病变模型后 ,治疗组行肢体负压治疗 ,并于模型制作前、负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 ,行血脂各项指标检测 ,对照组不做负压治疗 ,其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 .结果 :治疗组负压治疗后 ,血浆总胆固醇 (Tch)、三酰甘油 (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 ,而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则升高 (P <0 .0 1 ) ,并恢复至模型制作前水平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与模型前及治疗组相比相差显著 (P <0 .0 1 ) ,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姚青王岭边杰芳马中张聚良易军杨华宁莫凡
关键词:肢体负压动脉闭塞性疾病血脂
环磷酰胺抗血管生成化疗抑制鼠S180皮下肉瘤血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CTX)抗血管生成化疗(ACT)对昆明鼠S180皮下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方法:将荷S180肉瘤(100mm3)鼠随机分成A组(CTX抗血管生成化疗组),B组(CTX标准化疗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按实验方案处理后,检测抑瘤率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将接种S180细胞的小鼠随机分成A′组(CTX抗血管生成化疗组),B′组(CTX标准化疗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按实验方案给药,计算成瘤率及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A,B组抑瘤率分别为89.3%和89.9%,A,B,C组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7.6±5.2),(16.5±5.5)和(17.9±4.7)个/mm2,A′,B′,C′组成瘤率分别为43.8%,6.3%和87.5%.结论:CTX抗血管生成化疗抑制鼠皮下肉瘤微血管形成,并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
顾汝军王岭姚青张聚良陈江浩凌瑞张海王映梅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化疗透射电镜
乳腺癌局部注射卡铂-活性碳后的淋巴趋向性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周围皮下注射卡铂-活性碳混悬液(CP-CH)后是否提高腋窝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方法:3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在乳腺癌原发灶周围皮下,一组患者注射CP-CH,另一组患者注射卡铂水溶液(CP-Sol)作为对照。给药后1、12、24、72小时分别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每组4例),术中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淋巴结内卡铂浓度。结果:CP-CH组给药后1、12、24、72小时淋巴结中卡铂浓度分别为11.23±5.66μg/g、26.40±11.18μg/g、18.72±7.14μg/g、15.44±6.92μg/g,CP-Sol组在相应各时间点则分别为0.24±0.06μg/g、0.13±0.08μg/g、0.12±0.04μg/g,第72小时淋巴结内未检测出卡铂。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局部注射CP-CH后有良好的淋巴趋向性,可显著提高腋窝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
陈江浩王岭凌瑞李开宗姚青杨华姚若全
关键词:乳腺癌局部注射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