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伊凡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雄性C57BL/6J小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功能的差异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研究雄性C57BL/6J小鼠各部位脂肪组织的棕色化功能差异。方法 :分离雄性C57BL/6J小鼠各部位脂肪组织,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棕色化、成脂功能的标志基因、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棕色化功能蛋白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表达。结果:以肩胛间和肩胛下棕色脂肪为比较标准,其中甲状腺上、下部位脂肪的棕色化功能标志基因表达量最高,接近肩胛间和肩胛下;在肩胛间白色脂肪、腋下脂肪和肾周脂肪,上述棕色化标志基因表达量低于甲状腺周围脂肪;腹股沟皮下、附睾旁及肠系膜脂肪的上述棕色化标志基因表达最低。成脂功能的标志基因在皮下脂肪表达量明显高于附睾旁、肠系膜周围脂肪。脂肪细胞因子在白色脂肪特性的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有棕色脂肪特性脂肪;附睾旁脂肪、肠系膜脂肪中炎症因子表达量显著升高,皮下脂肪炎症因子表达量最少。结论:甲状腺上、下部位脂肪的棕色化程度接近经典棕色脂肪。肩胛间白色脂肪、腋下脂肪和肾周脂肪较甲状腺周围脂肪的棕色化程度弱,成脂功能、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与肩胛间、肩胛下棕色脂肪基本一致且均较强。腹股沟皮下、附睾旁及肠系膜脂肪具有白色脂肪特性。皮下脂肪大量分泌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表达量小,成脂功能强。附睾旁脂肪、肠系膜周围脂肪细胞因子表达量较少,但炎症因子分泌相对较高且脂解作用较强。
- 吕伊凡刘娟俞静盛云露丁国宪
- 关键词:脂肪细胞因子
- 游离脂肪酸对小鼠骨骼肌干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 :观察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对小鼠骨骼肌干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为治疗衰老相关的肌少症寻找新思路。方法:对小鼠骨骼肌干细胞诱导分化后,同时予PA(100μmol/L)干预,用荧光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测定成肌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表达;用seahorse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的氧耗增加率,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融合基因线粒体融合素基因1(mitofusin1,Mfn1)、视神经萎缩症蛋白基因(opticatrophy 1,Opa1)和裂解基因发动相关因子基因(dynamin 1-like,Drp1)、线粒体分裂素基因1(fission 1,Fis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PA刺激后,MyHC荧光表达量下降,肌小管融合率减低,同时seahorse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的氧耗增加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降低(P<0.05);线粒体融合基因无明显异常,但裂解基因表达增加,融合/裂解比值下降(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抑制骨骼肌干细胞分化、影响线粒体氧耗功能,这可能是通过影响线粒体Drp1基因,增加线粒体裂解实现的。
- 汤婷婷吕珊盛云露吕伊凡丁国宪
- 关键词:棕榈酸骨骼肌干细胞氧耗
- 小鼠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敲除对肠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小鼠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基因敲除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对照组及11β-HSD1基因敲除组各6只小鼠正常喂养至6~8周,观察小鼠及小肠组织大体变化,PCR及免疫组化确定其肠道功能及炎症变化。结果:11β-HSD1基因敲除能够显著改善肠道的炎症状态,减轻炎症,同时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肠道绒毛长度缩短,隐窝长度变长,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11β-HSD1基因敲除模型,证实了肠道在11β-HSD1基因敲除后炎症状态改善,为进一步11β-HSD1肠道组织特异性敲除提供了研究基础。
- 夏凡丁菲吕伊凡盛云露丁国宪
- 关键词:肠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