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庆

作品数:3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切除
  • 2篇肝癌
  • 2篇肝切除
  • 1篇血糖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高血糖
  • 1篇切除术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精准肝切除
  • 1篇高血糖
  • 1篇高血糖症
  • 1篇根治性
  • 1篇根治性切除
  • 1篇复发
  • 1篇肝癌复发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周杰
  • 3篇张起帆
  • 3篇蔡庆
  • 2篇曹国良
  • 1篇钟锋
  • 1篇孙世波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精准肝切除与不规则性肝切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对早期肝癌根治性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南方医院174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以精准肝切除术施行的设为精准组(118例),以Pringle法施行的设为传统组(56例)。比较分析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肝病、术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饮酒史、肝硬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花费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较传统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精准组为79.7%(94/118)、60.9%(46/118),传统组为50.0%(28/56)、46.4%(2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8.722,P<0.05)。结论早期肝癌以精准肝切除术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加快,并发症发生减少,具有更好的疗效,临床上可优先考虑该法。
李幼安张起帆蔡庆曹国良周彩虹周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精准肝切除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高血糖与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空腹血糖升高与肝癌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4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将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设为血糖正常组(111例),将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设为血糖升高组(34例)。观察患者术后住院以及随访期间的血糖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肝癌早期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内每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1次,以术后首次复发为终点,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1日。收集患者以下资料:(1)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基础肝病、术前AFP、ALT、AST、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BCLC)分期、饮酒史;(2)手术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例数、术中输血量;(3)病理学资料: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结节数目、肿瘤最大直径、肝硬化;(4)随访资料:术后AFP、影像学检查情况、复发时间、进行预防性化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术后首次复发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瘤生存曲线,无瘤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复发的因素先采用Kaplan-Meier进行比例风险假定的检验,符合要求者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患者术后1、2年总体肝癌复发率分别为28.3%(41/145)和45.5%(66/145),其中血糖正常组分别为21.6%(24/111)和36.9%(41/111),血糖升高组分别为50.o%(17/34)和73.5%(2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5,14.05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
蔡庆孙世波钟锋张起帆周杰
关键词:肝肿瘤高血糖症复发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采用回颐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22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20例患者中,63例经肝癌根治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微血管侵犯,157例无微血管侵犯。观察指标:(1)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7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术前AFP、术前PLT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相关因素(OR:4.542,1.576,3.655,95%可信区间:2,433.8.470,1.084—2.292,1.985—6.831,P〈O.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术前AFP、术前PLT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因素(RR=3.386,1.563,2.247,95%可信区间:1.703~6.729,1.054~2.318,1.135~4.451,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220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63例有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3%、50.0%,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3%、38.0%;157例无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4%、77.2%,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5%、69.4%。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0,19.605,14.677,18.461,P〈0.05)。结论肿瘤最大直径、术前AFP、术前PlJT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因素,微血管侵犯
曹国良蔡庆李幼安张起帆周杰
关键词:肝细胞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