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外科治疗
- 2015年
-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是指冠状动脉的起始、走形及分布异常,一般认为是在胚胎时期异常发育或未能发育完成造成的,发病率较低,是罕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疾病[1].一般情况下无临床症状,但少数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不齐或猝死.国内外有关在儿童期经手术治疗该病的文献报道也很少,该文分析了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手术的特点,并与心导管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加以分析,以讨论手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及愈后.
- 石俊杰刘永春郑晓宇吴文绪叶仕高叶宁
- 关键词: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心肌供血不足异常发育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
- 杂交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的杂交技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术后、死亡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3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围手术期无死亡;治疗后患者大部分患者的肢体发凉、麻木、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治疗后ABI高于治疗前(P<0.05);术后6个月通畅率96.97%,术后1年通畅率93.94%。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切实可行,使其下肢动脉血流灌注有效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张迎春刘永春叶宁郑晓宇邬少君蒋斌吴文绪石俊杰
-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杂交技术手术
- 胸微创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体外循环术手术比较
- 2015年
- 目的对比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两种手术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21例(A组),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体外循环直视VSD修补术53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经胸微创VSD封堵术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的有效方法。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临床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郑晓字韦舒静刘永春叶宁邬少君吴文绪蒋斌张迎春叶仕高石俊杰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体外循环
- “杂交”技术治疗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腔内修补术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例特殊腹髂主动脉病变患者采取了腔内修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术后观察主动脉内瘘、股-股动脉转流人工血管通畅性以及下肢供血情况。结果围术期均无死亡,术后1、3、6个月均复查腹主动脉CTA,第1例腹主动脉Ⅱ型内瘘仍存在,但无明显进展表现;第2例、第3例无内瘘形成。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旁路人工血管均畅通,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下肢缺血症状。结论对于某些特殊的腹髂主动脉病变,采取腔内修补联合股-股动脉转流"杂交"技术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其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
- 陈文叶仕高张迎春石俊杰刘永春
- 关键词:EVAR杂交技术
- “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1型内瘘,重新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内瘘消失;全组患者生存良好,未出现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杂交"方法治疗主动脉弓部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 叶仕高石俊杰郑晓宇陈文覃建颖刘永春
- 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三岁以下婴幼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三岁以下婴幼儿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三岁以下干下型VSD的患儿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在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组(A组)和CPB直视修补组(B组)。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的情况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术后ICU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长于A组,输血量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5mm时,两种术式的成功率均为100.00%;缺损直径在5~10mm之间时,B组的成功率为100.00%,略高于A组的88.89%,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早期各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总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B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的直径对不同手术的成功率有影响。CPB直视修补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组高,后者在直径小于5mm的VSD中优势明显,前者在直径较大的VSD中优势明显。
- 叶仕高吴文绪郑晓宇陈文石俊杰刘永春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干下型微创封堵术非体外循环
- 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在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15例主动脉瓣狭窄病变采取了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治疗。术后观察主动脉瓣跨瓣压、主动脉瓣跨瓣流速、主动脉瓣返流、左心室大小情况。结果术前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为(75.2±26.4)mmHg、平均主动脉跨瓣流速(427.9±90.1)cm/s,术后1周、3、6个月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降低至分别(13.5±6.0)、(11±3.5)、(10±2.0)mmHg,而术后平均主动脉瓣跨瓣流速降至(169.3±48)、(160.5±60.1)、(145±15.2)cm/s,左心室较前明显缩小,无明显主动瓣返流。结论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使主动脉瓣有良好的开放及关闭性从而具有良好血液流动学效应,其近中期结果是优良的。
- 陈文刘永春郑晓宇叶世高石俊杰
-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术